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盟 《特区经济》2011,(1):89-90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应对这个问题,民间金融在中国一些地区出现,并繁荣和发展了起来。本文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民间金融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政府应该如何作为,在制度供给方面为诱致性制度变迁的顺利实现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尽管广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享有政策优势,但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尽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广西在体制改革、政策导向、思想观念等方面滞后,导致仅靠内生的、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难以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特别强调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必须借助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林毅夫用"需求—供给"这一经典的理论构架把制度变迁方式划分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两种,"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一群(个)人在响应由制度不均衡引致的获利机会时所进行的自发性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指的是南政府法令引起的变迁。计划经济时期,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发展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一制度创新源于合作社联合的外部收益。政府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应从加快制定合作社联合发展的法律规范、培育人们对新制度的需求等方面着手,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与区域进出口贸易的关联:强制性抑或诱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魏巍 《改革》2013,(2):11-18
基于1997~201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强制性制度变迁对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诱致性制度变迁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为负。这表明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是导致我国区域对外贸易差异乃至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内部审计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自发建立起来的。与之不同,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在政府干预下,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自上而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共同结果。从1983年内部审计制度开始建立至今,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巨大发展,内部审计日益成为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进行内部有效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方式。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的企业,面临的是复杂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报业1978年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后,报业的资本运营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交互作用下逐步展开,表现为内部增加采编、发行投入以增加广告收入,外部融集资金合作办报.#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往往采用不同的形式,其中,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方式较为普遍,即政府和微观主体轮流充当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变迁的第一集团。在综合原有制度变迁模式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主体转换假说,并对影响主体转换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对转换时机的选择和转换失败的后果进行了理论性论述,这对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演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海经济研究》2008,(1):63-68
民间融资的活跃是一种诱致性制度变迁,金融制度非均衡环境下的一种自发结果。中国1949年至20世纪末,对民间融资活动一直采取比较严厉的管制态度;但是,新世纪以来,民间融资活动出现了新的情况,首要表现是民间融资的规模急剧扩大,并且各个省份民间融资趋于活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2005年民间融资的调查推算,  相似文献   

10.
制度因素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一直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历程中,发生重要作用的制度因素主要体现为一种国家的意志,即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而在对外贸易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诱致性制度变迁则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