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商场现代化》2012,(34):71
<正>进口葡萄酒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对国产葡萄酒产生巨大竞争压力。在进口酒的冲击下,作为国产葡萄酒品牌龙头的张裕和长城也尝到了市场被蚕食的苦果。时移事异,今年欧洲葡萄大量减产,使全球葡萄产量惨遭近40年来的最大"滑铁卢"。有预测称,这将导致全球葡萄酒产量锐减13亿瓶。在连锁反应下,追捧进口葡萄酒的中国酒商及消费者将不得不为进口酒支付更高的价钱。那么,在这个市场背景下,国产葡萄酒是不是迎来了一个抢回市场的契机呢?国产酒及酒商是否已经嗅到这一商机,并在为抢占市场做准  相似文献   

2.
2004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使其世界各国的葡萄酒品牌商都瞄准了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并纷纷加入进来,对国内的葡萄酒企业造成了巨大压力。在此基础上,受"零关税"以及欧美国家的出口补贴等政策的影响,进口葡萄酒在价格上的绝对优势更加明显,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国产葡萄酒越来越难以与之匹敌。本文从我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入手,探究进口葡萄酒对国内葡萄酒产业的影响,并结合进口葡萄酒,对我国葡萄酒产业进行SWOT分析,提出了应对进口葡萄酒冲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朱茜 《商》2014,(12):234-234
在经济整体下探、国家政策严厉的双重因素的背景下,酒水行业在2013年走得异常艰难。本文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近些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基于近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现状、背景、特点,进一步研究中国葡萄酒市场消费者的特点和需求、中国葡萄酒市场的产量和进口总量以及造成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原因,从而思考对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的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葡萄酒品牌营销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保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2):129-130
通过分析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品牌分布现状,揭示了我国葡萄酒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东强西弱"的分割局面;利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葡萄酒行业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剖析,提出我国葡萄酒企业只有重视品牌营销和运用合理的科学品牌营销推广策略,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3):90-91
近期常有读者朋友给本刊编辑部打来电话询问进口葡萄酒的相关事宜,2006年,进口葡萄酒关税降低到了14%,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进口葡萄酒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国内葡萄酒商引进进口产品。一个走进来,一个走出去,彼此对对方的世界都是向往而又不熟悉的。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此系列专题,邀请相关行业人士针对中国酒商在选择合作伙伴、进出口产品等实际操作环节上的常见问题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阐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正>2006年,已经悄悄的落下了帷幕,即将迎来一个新的葡萄酒消费年度,不由得需要我们对过去一年中行业所发生或者出现的一些主流事件作一些“拆解”和“推敲”,以为日后的“扎实”工作提供有益的探索。在已经过去的2006年度,中国葡萄酒行业可以说在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相似文献   

7.
2008年,伴随着奥运会春风,中国市场的国际地位被凸现出来,国外葡萄酒品牌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而中国葡萄酒品牌纷纷借助高端媒体进行品牌传播以应对市场竞争,则成为市场一大热点。 近一年来,中国葡萄酒市场容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日益强劲,特别是葡萄酒高端市场异军突起,有力地拉动了葡萄酒的生产与消费,改变了葡萄酒市场结构和消费结构。与此相对应,中国葡萄酒行业逐渐呈现出产品差异化、营销手段多样化、品牌塑造高端化的运行特点。  相似文献   

8.
甄玉敏 《商》2012,(15):53-5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酒类行业中的朝阳产业。由于中国的葡萄酒产业起步较晚,葡萄酒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中国的葡萄酒产业将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代,发展潜力巨大。长城葡萄酒作为中国葡萄酒行业的龙头企业,面临中国葡萄酒市场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机遇和国内外竞争对手强有力挑战并存的市场局面,如何适应这个市场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是长城公司必须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7,(6):24-27
葡萄酒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最近几年高端葡酒市场的空前活跃,正不断吸引着行业相关人士的眼球。 2007年1月28日,美国《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对中国新富来说,进口葡萄酒成为必需品》,文章的主题是“中国中产阶层不断壮大,新富人群刺激了不同种类奢侈品的消费,随着葡萄酒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们开始学习如何品葡萄酒,公司的高管们开始询问如何建造私人酒窖。”高端葡萄酒的消费量必然随着人群和需求的扩张而锐增,谁抓住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谁将是未来的胜者。 相对于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葡酒骨干企业使出了浑身解数,做出了迎合需求和引导需求的各种极富创意性的动作。无论是个性化定制、包厢策略的营销推广,还是蜂拥而出的各种概念,都成为了高端葡酒市场的一道灿烂的风景。因此,也有观点认为,高端葡酒的发展是企业策略调整的产物。 市场在扩大,品牌在增加。探讨到底是市场扩大成就了高端葡酒品牌,还是葡酒企业的众多高端品牌引导催生了高端市场的扩容,就像探讨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永远没有答案。因为葡酒行业一直是一个需求增长和引导消费相互作用的行业。 当高端葡酒在辩证中不断前进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高端葡酒的兴起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高端葡酒市场的高度活跃将给这个行业带来什么?高端葡酒的发展能否引导葡酒行业走向一个更成熟的新阶段?让我们共同走进市场,走近行业,去寻找真正的答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对葡萄酒的需求越来越大,国产葡萄酒产量迅速增加,葡萄酒产量从2007年的66.5万吨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138.2万吨。葡萄酒进口发展也很迅速,进口规模日益扩大,从2007年的14.8万吨扩大为2012年的39.17万吨。与葡萄酒的国内市场需求和进口量迅速增加的趋势不同,国产葡萄酒走出国门的步伐却很慢,2012年中国葡萄酒出口规模依然很小。本文将从中国葡萄酒出口现状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告》2012,(6):128-129
中国消费大潮的来临,让象征着高品质生活方式的葡萄酒日益成为日常消费的"标配"——2011年中国葡萄酒消费量高达19亿瓶,成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消费国。但是,进口葡萄酒鱼龙混杂、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场上的传统弱势,都让葡萄酒高端市场尚未定型,这也是传统上准一线葡萄酒品牌"更上一层楼"的机遇。大家心里都知道,在关键节点上若不能抓住机遇占位一线,当市场完全成熟、赢者通吃之时将再难有突破。  相似文献   

12.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11):74-75
2007年3月2日-4日,中国(上海)国际葡萄酒博览会召开,来自智利、巴西、法国以及南非等地区的葡萄酒企业纷纷参展。期望借此找到合适的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据统计,2006年,上海人均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居民消费能力提升迅速。以葡萄酒为例,近几年上海每年消费均以15-20%的速度增长,消费总量超过4.3万吨,其中11%左右的市场被进口葡萄酒占据。  相似文献   

13.
李记明 《华糖商情》2001,(20):23-23
山东是我国葡萄酒生产第一大省,山东葡萄酒行业政策的调整会对中国葡萄酒行业产生极强的连带作用,山东省产销情况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全国市场。最近,山东省召开了葡萄酒行业“十五”发展规划论证会,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4,(37):30-32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本刊坚持从市场的角度观察和研究葡萄酒,我们与行业内几乎所有骨干企业的负责人、与行业内大量骨干商家保持着紧密联系。本刊先后发表过多篇对市场的独家分析和判断,在行业内产生了广泛影响.比如2001年提出“带状葡萄酒市场分布”,2002年研究“葡萄酒买断品牌走向”,2003年发布“葡萄酒两端拉伸,寻找多个价格平衡点”今年,我们独家提出的观点有“葡萄酒品牌分化正在进行”,“酒庄酒成为高端酒的下一个出口”、“大品牌区域化运作显著”等,今后,本刊葡萄酒编辑部还将就这些观点进行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邹思晓 《品牌》2015,(1):8-9
大众普遍认为酒和文化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而在中国,葡萄酒更是作为西方外来文化的典型代表。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葡萄酒市场陆续迎来国际酒商的入驻。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在看到巨大市场潜力的同时,酒商还面临着中国葡萄酒行业进入洗牌期的压力。本文运用现代营销理论结合葡萄酒产业文化,就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分析入手,从实际出发,探究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文化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6.
《华糖商情》2003,(50):21-21
在连续几年的全国市场调查中,沙城长城的葡萄酒被列为消费者“心目中理想品牌”、“购物首选品牌”、“中国葡萄酒行业第一品牌”、“中国市场葡萄酒行业品牌知名度、质量美誉度、服务满意度、未来首选品牌四项指标综合第一名”的称号。这些荣誉的获得除了后台的精心生产,还有一线的全力推广。如果说生产是基础、那么销售就是关键,如果没有精良的销售队伍和前瞻的营销策略,产品不但难以打开市场,企业反而会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7.
在进口葡萄酒的进攻浪潮中,卡斯特来了,并且来势凶猛。 作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制造企业,中国业界对卡斯特的名字并不陌生。2001年,卡斯特与张裕合资成立了张裕&;#183;卡斯特酒庄,目前,“张裕&;#183;卡斯特”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的代表品牌,“卡斯特”亦随着这一品牌的扩张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业界思维中形成了高端、专业的印象。不过,卡斯特的此番到来并没有沿用其原有策略,而是直接将多款原装进口葡萄酒提供到中国市场。业界人士分析,卡斯特对高端葡萄酒市场必将带来重大冲击,很有可能改变高端葡萄酒市场的现有格局。 卡斯特的进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在经历多年的鱼龙混杂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品牌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8.
陈萍 《中国品牌》2012,(1):107-107
投身葡萄酒行业是他一生至真至诚的追求。他认为,中国的葡萄酒行业需要进一步品牌化发展,20年前,他就提出:"应当发展高档葡萄酒产区,进一步提高行业产品质量!"如今,他雄心勃勃,立志要让宁夏的"贺玉"葡萄酒走向世界。他就是鹤泉葡萄酒有限公司总经理魏继武。  相似文献   

19.
陈建秋 《中国市场》2010,(12):64-65
<正>葡萄酒文化推广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企业家,董诗成是积极倡导商务葡萄酒文化推广的先行者。2008—2012年,中国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葡萄酒市场,消费年增幅约为36%,有望于2012年成为全球第七大葡萄酒市场,消费量达12亿瓶。国内葡萄酒市场大战狼烟四起,鼓声隆隆,面对进口葡萄酒的大举"入侵"和代理商的大量涌现,国产葡萄酒已从生产到营销方面强化了自身实力,以迎接不久之后出现的"短兵相接",葡萄酒市场悄然渡过了"小国寡民"的春秋时代而步入了群雄逐鹿的"战国时代"。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进口酒关税下调、新国标的推行,中国葡萄酒与国际市场接轨已经成为发展的潮流。伴随着这一进程,行业发展也具有了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中国国内的葡萄酒市场已经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具体表现在新旧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葡萄酒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市场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产区、不同品牌、不同葡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