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建玲 《消费导刊》2009,(12):221-221
和合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重要精神,本文考察了中国传统和合法律思想的历史和根源。中国传统的和合法律文化对现代的法治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的和合法律文化也面临着向现代和谐文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商》2015,(20)
自清朝末年变法修律以来,西方国家的法律思想、著作开始大量传入我国,一大批青年学者、社会改革家开始学西学、引西学。从最初的西学东渐到逐步摈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理念的融合渐行渐远。本文试图从近代传统法律文化的没落中寻找原因,被摈弃之余力图找到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发展的契合点,通过借鉴和吸收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完善现代法治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张亚蒙 《商》2014,(26):192-19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法律文化的开放性不断增强,我国在现阶段的法治进程中,法律移植拥有很高的评价地位,这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我们并不能完全依附于西方的法律制度。中国的法治建设应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模式,挖掘我国自古就蕴涵着的固有的法律文明价值,使之与现代法治精神完美融合,共同推动法治之舟顺利前行,这就需要将本土资源合理转化和利用,实现我国法治建设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4.
李潇博 《商》2014,(19):139-139
西方殖民的入侵,带来的不仅仅是制度的变革,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史自此解体。但是,有时对抗正是建立在某种文化的共识之上的,这些特点往往隐而不彰,谨慎的贯穿于文化的始终,这乃是文化的真精神。那些中华优秀的法律文化亦如此,看似被西方文明所折断,其实它内在的精神和魅力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文化和法律的精髓之中。作为法律人,我们不仅仅要挖掘这些优秀的法律文化,更重要的是重新加以传承,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支撑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商》2014,(19)
西方殖民的入侵,带来的不仅仅是制度的变革,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史自此解体。但是,有时对抗正是建立在某种文化的共识之上的,这些特点往往隐而不彰,谨慎的贯穿于文化的始终,这乃是文化的真精神。那些中华优秀的法律文化亦如此,看似被西方文明所折断,其实它内在的精神和魅力一直隐藏在我们的文化和法律的精髓之中。作为法律人,我们不仅仅要挖掘这些优秀的法律文化,更重要的是重新加以传承,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法治中国建设的文化支撑和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进程,突出和合理调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行政法治与政策过程现实地结合起来。另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外部推动了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与政策过程的结合。从人治走向法治的中国在今后必然推动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7.
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进程,突出和合理调节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行政法治与政策过程现实地结合起来。另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外部推动了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与政策过程的结合。从人治走向法治的中国在今后必然推动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相似文献   

8.
陈艳 《上海商业》2023,(12):188-190
本文旨在探讨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特点,强调了法治保障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探讨了法治保障的基本概念和法治保障对乡村振兴的影响,阐述了现有法律体系不足、法律实施以及法治意识和文化培养等法治问题。其次,文章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机制构建方案,包括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法律实施机制以及法治文化的建设。最后,结语部分强调了本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王海龙 《消费导刊》2009,(5):135-135
中国的法治建设究竟是选择发掘和培育本土资源还是移植西方发达国家的现有法律成为困扰学者与决策层的一个难题。在考虑选择进行法律移植时,有两个问题无法回避,一个是法律的普适性和特殊性问题,另一个则是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本文就法律移植须以文化资源培育为基础谈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是一种工具主义文化,强调国家本位主义、等级观念和等级秩序,忽视了个人权利自由,民主参政议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模式及价值系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强调法律至上,反对特权。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文化,须中西合璧,取长补短,理智地看待道德,认真对待私权利,充分培养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11.
《商》2016,(5)
法治,这个以宏大叙事为背景的词汇,如今已广泛的被民众所熟知,政府与各大媒体对其也曾不离口,时时总有关于法治的进程的报道,但何谓法治?它就像一个面带纱巾的姑娘,让人满是憧憬,却又难已道出。本文试着法律文化的角度对法治这个"现代化"的理论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廖峻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203-204
在近代以前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中庸理论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法律文化传统,这一传统造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多元混合社会秩序和二元法律文化结构的总体性法律文化背景,这一法律文化背景中包含着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等诸多矛盾关系,运用中庸理论这一传统智慧的结晶解决当前中国社会多元法律文化的矛盾,使之达致和谐,对于构建我国法治社会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3.
魏玮 《商》2014,(38):233-233
自从认识到中国必须要走法治化道路起,学者对法治的大量研究都集中在对西方法治社会和制度的借鉴和学习上。但若我国只会一味地模仿西方社会的法治制度,而没有看到我国的特点和差异,必定会引起社会动荡和法律文化的丧失。所以中国法治道路的发展方向立足中国实际国情、传统文化、地域差异。只有走出我们自己的特色中国法治道路,才能振兴中国。  相似文献   

14.
《商》2015,(30)
严复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认识到法律对于国家强盛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严复法律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渊源进行研究,了解其在法律思想上的主张和见解,借鉴其法律思想,对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起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路丽娜  闫钟山 《中国市场》2008,(35):157-158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我国的法律制度上来看,我国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然而从法制实施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说已经达到了法治国家的标准。是什么原因使得较好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却得不到较好的实施呢?通过对我国法治文化与发达国家的法治文化相比较,我们发现这与我国人民自古以来欠缺的规则意识以及我国人民特有的和合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本文比较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以及文化与法治的关系,希望能为解决当前我国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美国法律文化在经典法律电影中的表达,从美国法律文化和法律电影的关系出发,首先论述了法律文化的定义,介绍了美国法律文化,然后阐释了法律电影以及法律与法律电影的关系,最后举例分析了经典法律电影蕴藏的法律文化。结果表明,电影叙事为法律文化的理解与接受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源,而法律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多义性和错觉感能够增强影像对心灵的穿透力。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5)
儒家思想对于古代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法律制度,儒家宣扬的德治、礼治思想,有其赞赏之处,但也存在着思想的弊端。本文探讨了儒家思想与法律制度的关系,放眼当代,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亦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1)
法律信仰是法治国家的意蕴和必由之路,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的法律信仰水平对"法治中国"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敬畏法律,但并不知道法律是什么,法律有何用,如何用法律,用何法律……面对当前农民对法律漠然与迷茫的状况,笔者主要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商》2016,(15)
中国从秦朝大一统,建立了完整的国家结构和法律规则开始,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法律文化。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包括三个主要特点:社会本位、男权思想、父权至上,这三个特点延续了千百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传统的法律文化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是否适合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政治形态呢?我们又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所传承下来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谢典延 《市场周刊》2020,(20):0119-0119
在构建法治社会的过程之中,各种法律知识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法学与经济法的内容和形式变得越来越复杂。许多学术界和理论界人士站在宏观的角度立足于法治社会建设的实际要求,对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对此,文章结合学者的研究结论,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深入探讨经济法学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期为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