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潮商》2010,(3):33-34
当代社会,工作节奏的进展使得许许多多的家庭推迟了要孩子的时间,30多岁以后才生孩子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我想什么时候生孩子就什么时候生"似乎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我们身边很多做好要孩子准备的夫妻,却突然发现自己千呼万唤却怎么也怀不上了.  相似文献   

2.
酒过三巡,对面坐着三十多岁没结婚的老姑娘说,她需要安全感的,要一个老公,要一个孩子,最好的生活是给老公生孩子缝衣服做饭吃。已婚男人都点头,安全感对女人太重要了。未婚男人则有点期期艾艾,估计脑子里蹦着脏话:狗屁安全感,不就是房和车么?  相似文献   

3.
杨澜和吴征结合前,彼此都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杨澜说:“爱情其实是有一点盲目的,想结婚时就结婚,想生孩子就生孩子,没必要磨磨蹭蹭的。”但是,杨澜的婚姻显然并不止是“生孩子”那么简单,两人不仅是夫妻,还是事业伙伴。2000年,杨澜和吴征以夫妻档创办了“阳光文化”,刚创办时,杨澜的身价曾一度暴涨到14亿港元。杨澜眼里的吴征杨澜说:”我觉得爱情是一种气质上性格上的相互吸引,或者互补。为什么喜欢他,说得太清楚了可能就不是了。就是觉得挺舒服,挺谈得来的,他父母也是做教师的,我们都有着海外留学的经历,我们的背景、价值观比较相像,在我…  相似文献   

4.
电商不坑爹     
李聪 《中国企业家》2011,(23):36-36
乐淘网CEO毕胜“电子商务是个骗局”的言论,说出很多人想说不敢说的话,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5.
快二嫂     
安徽省蒙城县板桥集镇北淝河畔刘庄张秀姑,人长得像朵花,举动却像男子汉,嘴快腿也快,啥事都不愿落在人后头,婆家排行第二,人称"快二嫂"。1985年春,秀姑经人介绍与本村青年刘二文结婚。结婚那天,夫妻送走客人入新房。二文想说什么又害羞,又怕外人听,"嗯"了一声又咽了回去。这下可把秀姑急坏了:"有话就说,别嘴里半截肚里半截的,俺就喜欢南北巷扛竹竿──直来直去!"逗得窗外人捂嘴直笑。结婚十多年来,秀姑就坚持只生一个。丈夫提出再生一个,她却笑着说:"你想生你去生呗,反正生孩子的事儿我当家!"丈夫退却,公婆进言。秀姑回…  相似文献   

6.
飞沙 《新前程》2006,(3):86-87
蒋颖,35岁已经是德勤税务合伙人;有两个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和她一同生活在上海。蒋颖说平时忙得脚不着地,现在掰指头一算,才发现从1991年出国到现在,自己也做了不少事。同事说她是个“什么都想要的人”。蒋颖则说自己是个从不耽误时间的人,“享受工作与生活,每天上班不能缺少新鲜,该结婚的时候结婚,该有孩子的时候生孩子。没错,这些都是我想要的。”  相似文献   

7.
吴仕逵 《英才》2008,(3):108-109
真话逆耳,很多人不爱听,说真话被杀的就不少,人们只相信他自己愿意相信的。有的企业家想通过说谎来改变世界。有的人说谎确实改变了世界,因为谎言重复了不只一千遍,但有的人说谎只改变他自己一个人——除了他,谁都不信。  相似文献   

8.
男人和女人     
男人爱用眼睛看女人,最易受美丽的诱惑;女人爱用心去想男人,最易受心的折磨。在聪明和美貌之间,女人注意前者,男人则往往看重后者。所以,男人选择女人凭感觉,女人选择男人靠知觉;男人爱看女人眼前怎么样,女人爱看今后如何。世上女人很多,男人说值得爱的女人不止一个;世上的男人也很多,女人却说,值得爰的男人只有一个。男人找女入时很少精心思索;女人找男人时常苦心琢磨。对女人来说,一辈子听不烦的话是——我爱你;对男人来说,一辈子想不完的事是——我爱谁。男人的美,美在深度和真诚;女人的美,美在风度和表情。男人说,…  相似文献   

9.
第一章检讨做人有人说:假若一个人能够从八十岁活回来,他极可能成为一个伟人。我今年四十二岁,很想早一点明白,争取有所成就。我写这本书是希望能有人比我明白得早一些。很多成功的商人在撰写自传时大多会重复同一个结论:要想做事赚钱,先得做人修行。我知道很多人对...  相似文献   

10.
谈资     
《新远见》2010,(3):10-13
"孩奴":养的不是孩子,是"压力"关于"孩奴"的说法,早已在被城市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们中流传,"生孩子要理性"的专家观点颇带暗示意味地在传播,"养个孩子要100万元"的恐慌也在悄悄蔓延。在很多家庭的饭桌上,要不要生孩子,已  相似文献   

11.
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的领导风格以骂人出名,但是也以最会栽培人才而出名。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对他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说:“我每天要做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者是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迹。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做为一名…  相似文献   

12.
突破的勇气     
最近去了一趟新加坡,想起很多年前遇到的一位新加坡官员说的话,他说新加坡就是一个大的公司。不论这位官员的比喻是否恰当,今天如果我们要评论新加坡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各方面,题目可能就太复杂了,但如果把新加坡这几年的发展与一个公司的发展来比较一下,我想对大家应该是很有启发的。  相似文献   

13.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很矛盾。我也是从政府单位下来的,我们这个营商环境真不好,有时很想找个平台说说话,但是有时候想说却停了下来,不敢说了。当然这里面有很多顾虑,一个是我说了以后政府会对我怎么样,还有我说了之后到底有没有用,这些都是顾虑。  相似文献   

14.
想说的话似乎很多,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在媒体工作了十多年,从未以这种形式去写过一篇文童。屡次望着电脑屏幕,竟然语噎。不知是这段时间整杂志创刊20周年特刊忙傻了,还是因为确实有太多的话想说,反而一时没了头绪。  相似文献   

15.
李直 《新前程》2006,(9):40-42
西方有一句著名的谚语:“最圆滑的石头滚得最远。”当你打开一袋石子,从山顶上把它们扔出去,结果肯定是最圆的那颗滚得最远。日本的松下幸之助就深明其中含义,他曾对一位部门经理说:“我个人要作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完全没有必要征求旁人的意见。松下接着说:“我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我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它们,使它们重新回到我所预期的轨道上来。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妥协有时候使公司强大……”  相似文献   

16.
《乡镇企业科技》2011,(26):66-67
大多数人都会说,创业风险大,打工很舒服。 创业和打工都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很多打工者的经验、能力是比很多老板要强很多很多的,我想大家应该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人都会说,创业风险大,打工很舒服。 创业和打工都具有一定的风险。而很多打工者的经验、能力是比很多老板要强很多很多的,我想大家应该有目共睹!  相似文献   

18.
《科技与企业》2007,(6):7-7
有一项调查说.全世界60%的人生活在抱怨中。我想.其真实数字可能远远不止60%。 凭我个人的经验.人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习惯抱怨的,另一类则是不喜欢抱怨的。习惯抱怨的人大部分是不成功的,不论是事业还是生活。而不喜欢抱怨的人群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中外企业文化》2011,(10):18-18
据说,篮球运动刚诞生的时候,篮板上钉的是真正的篮子,每当球投进的时候,就有专人踩着梯子把球拿下来。因此,比赛不得不时时中断,激烈紧张的气氛也随之大打折扣。有人想了很多方法试图改变现状,甚至还有一个人发明了机器,当球投进的时候从下面一拉,便把球弹出来。然而,这些方法都未能扭转比赛被“打扰”的窘境。直到有一天,一个小孩子看比赛时说了一句话,才成就了今天的网篮形式。他说:“为什么不把篮子的底部去掉呢?”  相似文献   

20.
接受主义     
王冉 《中国企业家》2011,(1):108-109
在中国,即使像我这样一个在主观上试图尽力把想法说清楚的人也不得不把文章写得七拐八绕,原因是有很多话在中国不能说。中国人讲究什么身份说什么话,而并不在意什么人说什么话,于是我们看到很多身份在为自己的身份而说话。这里面有什么差别?差别是,在中国,很多人的身份决定了有些话他们没有权利说,而另一些人有可能很不专业却可以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