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玉金 《经济师》1999,(11):61-61
国有股的转让一般指的是,国有股权通过买卖活动在不同主体间发生流动转移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调整国有资产存量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盘活国有资产,有利于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集中生产发挥规模效益,也是解决经营性亏损企业的有效办法。可以达到国有股权优化组合、合理流动的目的。国有股权的转让包括:一是非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二是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一、非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转让管理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国有资产股份在企业中占有主导地位,企业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经营者,其经营目的之一就是使国有…  相似文献   

2.
<正>上市公司股权性质变更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性质变更。国有股权变更有两种形式。一是国有股直接转让。国有股直接转让往往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变更同时发生;二是国有控股股东改制。国有控股股东改制通常使上市公司最终控股人发生变更。2003年经国资委和财政部批准的在内,共有137家国有控股股东转让国有股份,转让国有股总数达  相似文献   

3.
徐志虎 《经济论坛》2006,(17):113-116
国有股权在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中处于控股地位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显著特征之一。从优化股权结构,实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兼并重组以及实现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等角度考虑,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必须进行有序、规范的流动,而在国有股权的流动过程中,为保证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国有股权所有者应该对所转让股权进行合理、科学的定价。一、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定价实践由于国内尚未建立针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公开、竞争性市场,加之各地产权交易市场将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排除在外,因此,近年来火爆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多数采用的是私下协议转让方…  相似文献   

4.
李惠 《资本市场》2003,(12):58-60
近期,证券市场出现一系列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变动的信号,湖南省和上海市政府在新闻媒体上公告加速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的转让及合理配置工作,这些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有股权转让正在我国拉开新的序幕……  相似文献   

5.
大股东减持、股权转让溢价与控制权私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中国 A 股市场的数据,对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减持的股权转让溢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测度.研究发现大小非解禁后大股东均通过减持获取股权转让溢价,但控股股东的减持获利水平显著高于非控股股东,减持成为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的一种新途径.实证研究显示,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受控制权程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性质和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影响.控股股东的控制权程度与股权转让溢价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经营绩效与控股股东的股权转让溢价负相关.本文建议加强对非国有控股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转让行为的监管,并积极推动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6.
经济大事记     
正(2014.6.16~2014.7.15)6月17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国有金融企业直接股权投资有关资产管理问题的通知》指出,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协议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社会服务事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年中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本文检验了企业规模和股权性质如何影响新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较大和实际控制人为国有的上市公司更好地获得了会计准则变更的益处;在控制规模和股权性质后,上市公司利润表的价值相关性显著提高,但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性提升不显著.研究结论为优化我国会计准则发展策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股权只是国有财产中投入经营的一部分。目前,含有国有资产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我国迅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各种企业形态,也将不断出现。但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国有股权,是不同于同一企业中的其他所有制股权的。该文研究的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股份在市场经济情形下的属性,以及如何建立适合该属性的一整套运行制度,让国有股份更好地与其他股份融合,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9.
“麦田守望者”的MBO正在遭到国资委的狙击。最近的消息表明,国有股权转让审批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审批权由财政部移交到新成立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以来;国资委审核的思路将较以往有很大的不同。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不得担任任何国企负责人。监管的矛头直指那些热衷于MBO的“麦田守望者”。《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对管理层收购(MBO)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严禁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卖自买国有产权。最近,国资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办法》,进一步从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转让程序、批准程序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转让行为进行了规范。这一系列规范文件使国有股权转让的管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而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这意味着风行一时的MBO 掘金国有股、大发国资财的腐败行为将得到一定的遏制。  相似文献   

10.
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从国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进而来,从而形成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即国有股权或股份占绝大多数比例,目前我国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管理采取的是“由一个机构进行逐一审批”的方式,随着上市公司收购重组活动的日益频繁,现行的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笔者在此针对目前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的审批管理的现状,并结合其对证券市场并购活动的影响,谈谈有关观点,与有关专家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珠海特区某些中外合资企业出现外商股权转让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合资企业的经营有利也有弊,值得在特区实践中加以总结,以逐步完善。外商股权转让的形式目前珠海特区一些合资企业外商股权转让情况,大致可归纳分析如下; 1.实股转让和虚股转让。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利益输送可能是双向的:掏空或者援助。文章回顾并发展了西方的文献,对这种利益输送的双向性及其转换进行了模型化表述。文章认为:当控股股东难以通过股权转让来实现其产权收益的时候,除了现金股利分红,掏空几乎是唯一的选择,但当控股股东可以低成本进行股权转让时,控股股东就需要在股权转让收益与掏空收益之间进行抉择,甚至援助上市公司以提高股权转让价格。文章的结论对于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具有正向意义:放松对控股股东产权收益实现方式的管制(或者降低其交易费用),将会更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家参政所产生的政治关联效应已受到广泛关注,但民营企业中的国有股权是否也具有政治关联效应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文章以中国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国有股权在民营企业中的政治关联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民营企业中的部分国有股权能够为其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资源与发展机会,因为国有股权可以依靠其与政府的体制关联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声誉担保;与此同时,这些融资便利与经济资源能够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业绩.文章拓展了公司政治关联领域的研究文献,为进一步全面理解中国经济转型时期政治关联对企业的影响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形势下,股权转让的形式多种多样,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确定股权转让纳税人,避免股权转让中税款流失已成为税收部门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此,对企业股权转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对纳税人的规定须完善和调整,税务机关应加强对股权转让的监管,建立、健全股权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内部控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1.国有资产要有条理、有规则地退出竞争领域。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逐步减少国有股权,例如,国有股出售、股份回购、协议转让、拍卖、股权转债权等。一种有吸引力的做法是通过机构投资者来实现国有股的减持,因为这种做法正好与资本市场的  相似文献   

16.
盈余管理行为对并购溢价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流通股权的转让以会计报告中的每股净资产为重要定价依据,会诱发相关利益人利用会计盈余管理操纵股权转让价格.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是影响并购溢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证研究发现盈余管理变量与股权转让溢价率显著负相关.这一方面表明在股权转让讨价还价过程中.股权受让方能够"看透"目标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也反映相关利益人通过降低利润的盈余管理,试图抬高股权转让溢价率以迎合监管部门的要求,获得监管部门对股权转让的审核批准.  相似文献   

17.
国家税务总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精神,近日向各地下发了《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对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和损失的所得税处理,作了如下规定:(一)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  相似文献   

18.
有限责任公司中股权转让程序的阶段性和参与人的多元性,导致股权转让效力呈现3个不同层次:股权转让的合同效力;股权转让的效力;股权转让的对抗效力.而股权转让作为股权变动的原因,其效力直接影响着股东资格的确定.其中,股权转让的合同效力是取得股东资格的前提基础;股权转让的(自身)效力是确认股东资格的判断依据;股权转让的对抗效力是股东资格对抗公司外第三人的要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实践日趋丰富。总结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将有助于我们完善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理论 ,从而更好地指导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实践。一、控股全并方式下 ,“下推法”会计的运用问题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其特有的大宗股权转让给他人 (或企业 )的行为 ,称作股权转让。这是各类资产重组中一种较为普遍的重组形式。通过股权转让 ,新控股股东 (企业 )取得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会计上的控股标准 :持股比例大于 5 0 %或未达到 5 0 %,但能够控制公司的财务与经营政策 )尽管该公司仍然是一个独…  相似文献   

20.
从股东特质角度研究控制权转移的盈余管理问题,笔者根据控制权的不同把上市公司区分为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研究结果表明,当第一大股东由国有股权转化为民营股权时,第一大股东有盈余管理动机,即国有股权私有化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嫌疑。当第一大股东由民营转变为民营时,第一大股东变更前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差异。即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民营企业间时,由于民营企业是一种“理性经济人”,因而显著地存在对业绩的盈余管理问题。当第一大股东变更发生在国有企业之间时,无论是无偿转让还是有偿转让,盈余管理的动机都不明显。而民营转为国有的例子在我国当前几乎不存在,但未来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