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转换,也是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文章以劳伦斯.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为依托,以霍克斯译本和杨献益夫妇译本为蓝本,分析了《红楼梦》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翻译策略,进一步指出阻抗式翻译策略在向强势英美文化介绍中国文化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翻译研究领域从语言研究层面进入文化研究层面的时期,文化学派为翻译研究带来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春风",为翻译学的发展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与此同时,代表语言研究学派的翻译归结论认为文化派脱离了文本,极大限度的挑战了传统翻译价值观.该文从阐释学角度针对归结论对"文化派"的翻译观摈弃一切制约翻译行为的规范的误解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科技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密切,随之而来的是翻译中的文 化归属现象,本文依据唯米尔的“目的论”,即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来探索翻译中的文化归属 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语言学家的眼中,翻译不仅仅是涉及两种语言的活动,而且是涉及两种文化的活动.因此,翻译作为一种交流方式,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过程,更是文化移植的过程.在翻译文章时,我们会遇到很多由中西方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问题.本文提出文化因素在源语言及目标语言中,通过文化重合、文化空缺和文化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和文化逐渐进入多元化,人们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尤其跨国界的交流也日趋增长.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对语言之间的转换有一定的掌握.而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广泛,其交流的作用比较突出,因此对于英文的翻译来说,需要在翻译的转化中体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而缩短人们的之间的距离,增强人们的交流感.  相似文献   

6.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广告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国间经济活动的交流更加的频繁。因此,广告翻译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怎样使翻译后的广告能为译入语受众所接受并能获得与原语受众同样的心理体验,是一项很有价值的研究。文章将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引入广告翻译的研究中,结合具体的广告翻译实例,着重论述了广告翻译过程中对受众物理世界的顺应。从而得出,在广告翻译创作的过程当中,充分考虑和顺应广告受众的物理世界将会极大地促进广告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实现广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交流活动,目的在于使译语读者获得和原语读者尽可能相同的接受效果。纽马克提出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是对翻译理论的重大贡献,是交际学和语义学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对"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了二者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活动同时也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过程,各个民族的本土文化在不断的丰富和发展中,翻译对语言文化所发挥的迁移作用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根据翻译对语言文化产生的迁移方向、迁移深度、迁移层面和迁移结果对翻译所发挥的迁移作用进行了分类,同时对各类迁移作用做出了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和思维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因素渗透在翻译的各项活动中,翻译的各项活动无一不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和规范,制约翻译活动的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价值观念系统、宗教、意识形态因素等.本文借助图瑞的描述性翻译研究理论,探讨译语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翻译领域也同样需要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推广来实现翻译文明的进步.目前翻译记忆、 翻译服务器、 审校工具等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能够提高译员的工作效率,促进翻译项目参与人员间协同工作.本研究将结合韩译中实践中的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应用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及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化转向"在翻译界的盛行,翻译理论和实践也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特别是勒菲弗尔的操控理论的提出,更是确立了翻译研究的大趋势和大方向。其中意识形态、诗学成为了影响翻译全过程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其中以翻译策略的取舍最能说明问题。文章从意识形态和诗学两个角度分析了杨必译《名利场》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也随着社会历史的变革而发展变化。语言作为人际交流的载体,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不同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存在着障碍。举例说明基于历史背景和风俗习惯在英汉习语翻译中的重要性,并指出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须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只有了解和掌握两个民族各不相同的文化渊源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习语的翻译,真正达到音、形、意三方面的翻译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词汇是语言的载体,而语言又受到文化制约,任何一种语言的词汇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民族习惯和文化模式中逐渐形成的.翻译工作的目的和特点,就是思想文化交流.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民族或社团之间希望互相理解,互相学习,于是使产生了词汇的互译.本文从英汉词汇互译的角度来探讨文化差异,大体经历了英汉词汇互译与文化内涵的非对等性,文化差异与比喻义传达以及词汇空缺这三个探讨过程,希望学习者在英汉互译过程中把词汇翻译和文化意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各民族文化能够更好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文化和经济这两个社会有机体的子系统不断融合发展,创新演进,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同构性特征日趋明显,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建设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同时,文化经济学作为对文化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成为一门越来越受关注、对国家综合实力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所著的《文化经济学》(2018年版,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书,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与特点,突破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单一学科,从文化史视角审视经济演变,揭示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从文化产业、启蒙、创新、调节、包容、自信、传承和共享等十大章节,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化阐述,是一部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综合研究之作,对于当代文化与经济的协调性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翻译莎士比亚的学者中,朱生豪的翻译占着最为突出的位置,在其《<莎士比亚戏剧全集>译者自序》中写道:"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罗新璋,1984:538)其译文较多的使用了形象文雅的语言,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朱生豪以其特有的诗人创造性,在翻译轻倩的抒情狂想曲《仲夏夜之梦》时,"自拟为读者,自拟为舞台上之演员"(罗新璋,1984:538)的重造了原文,在对其译作的研究中深刻反思翻译再创造的重要性.在多种文化猛烈撞击的当下,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多拘泥于生搬硬套或寻求"速战速决",译者仅忠实于原作的意图却多缺乏创造性,使得许多译作缺少中国文化的本土价值,对朱生豪译作的研究有利于当代翻译界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16.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结合舟山市的文本翻译现状,对舟山市旅游景点名称的翻译进行分析,试图将翻译目的论与舟山市的旅游景点名称文本翻译实践相互结合,以探讨出一套规范合理的舟山旅游景点名称翻译途径,促进舟山市旅游文化的对外交流。旅游文本的功能是为了传达信息和吸引游客,只有紧扣这一点,才能实现旅游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唐诗是世界文学大花园中绚丽夺目的奇葩,所以唐诗英译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需要,也是国内外翻译界的追求。而译诗即译意象,所以唐诗意象的英译直接影响原诗内涵的传达。通过学习与分析国内外翻译名家庞德、韦利、和许渊冲的译作来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在对文化意象转译中的表现,进而总结译者的翻译风格,能为今后的唐诗意象英译工作提供帮助,也能更好的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文学与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新词,反映了我国特有的新事物、新现象和新概念,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存在,中国特色新词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字面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交流.翻译好中国特色新词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让中国更顺利地走向世界的有效手段.本文探讨了中国特色新词翻译原则并运用大量例证阐释了中国特色新词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而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因此类知识的缺失会造成语义真空.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的存在决定了其文章对原文读者是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而对译文读者则可能只是无法理解与莫名其妙.本文从地域文化和宗教文化两方面探讨这一现象对翻译的连贯理解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化翻译论被称为操纵学派,侧重描述和分析译文,比较同一著作的不同译本,研究译文的接受程度,主要是对译文中源语文化因子的流失、保留的研究.尤金·奈达的翻译理论采用语言学的方法,侧重对源语语言结构的分析,挖掘语言的深层结构,选择自然流畅的译入语表达源语的意思,即"读者反映论".这两种重要理论观在实际运用中各有利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