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刚  彭伟 《开放导报》2008,(4):49-52
和谐社会是社会群体利益关系相协调的社会。完善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是保证社会各阶层平等行使利益表达权利,确保公共政策的公平合理性,协调各阶层社会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举。我国现阶段利益表达机制不完善所导致的各阶层利益表达机会的不均等,已影响到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加剧了利益格局的失衡和部分群体对政治系统的抗拒,诱发了诸多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马建斌 《开放导报》2008,36(3):64-67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呈现出多元的利益结构形态,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如何将日益分化的社会利益主体及其利益要求整合起来,使之有序地传输到国家的政治中枢系统,并通过政府来有效协调社会利益关系,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以强调阶层合作,主张协商妥协为根本特征的新合作主义可以为全面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矛盾、缓解冲突、寻求社会和谐提供独特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82页)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在我国,当阶级矛盾退出其政治关系的主导地位后,公众的利益关系便开始凸现为社会的主导性政治关系。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变化中最突出、最核心的变化,就是利益结构的变化。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越来越分化、多元化和异质化,公众的利益意识越来越自觉,组织化程度会越来越高,社会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关系越来越复杂。执政党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能力的大小,是社会能否保持和谐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在新形势下,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处理利益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社会各主体、各部分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利益关系的协调,社会和谐就无从谈起。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和关键的,是找出我国社会发展中利益关系不协调的领域,研究导致利益关系失调的根源,并通过政策措施及制度建设逐步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重点调整五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即劳资利益关系、城乡利益关系、区域利益关系、行业利益关系及阶层利益关系。当前社会利益关系矛盾突出的原因,既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有关,更与经济体制不健全和政策不合理有关。为此需要六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即公平的市场竞争制度、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有效的利益调节制度、健全的权益保障制度、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和及时有效的矛盾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6.
张春芳 《特区经济》2011,(6):127-129
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的本质,构建公正合理的协调的利益关系是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国社会利益关系失衡违背了这一要求损害了社会公平,影响到经济的增长,更不利于我国的民主建设以及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兼顾个人利益同时强化社会公共利益,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相对均衡的利益分配格局,健全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正义的利益保障机制,是解决利益关系失衡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利益关系受众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认为,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体制因素是影响利益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生某些异常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体制存在着某些缺陷。  相似文献   

8.
协调经济利益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闾定军 《特区经济》2006,(1):168-169
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并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只有协调经济利益关系,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会。本文从这一观点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劳资关系、贫富差距和行业垄断等主要经济利益关系,并提出从以下5个方面处理和协调经济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指导方针;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经济环境;改革工会体制,转变工会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和利益制衡机制;充分运用税收等经济杠杆调节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9.
医疗保障作为卫生保健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实施过程是调整社会各利益群体、全社会成员健康利益关系,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不仅能有效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政策执行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再分配,直接涉及到民众的利益,因而政策的执行的重要性不低于政策的制定.在彩响公共执行的因素中,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执行主体的执行能力,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利益关系是四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格局处于深刻变化之中,利益关系问题成为当前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问题。因此,正确处理和协调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邓小平理论中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利益协调思想。文章对邓小平利益协调思想的基本内涵、实施方法、鲜明特征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上升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此可以从调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完善民主法治等方面构建社会利益新格局,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付爱云 《特区经济》2014,(7):158-159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利益冲突越发尖锐,社会主体之间的经济纠纷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的样态。类型多样的经济纠纷客观上要求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与之对应,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存在较大缺陷,追本溯源,有利于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总体是和谐稳定的。但是,由于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也不断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笔者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的精神,在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特点的基础上,对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社会管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力保障机制。”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消除各种利益冲突、促进经济社会良性、均衡、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潘晓 《北方经济》2012,(8):33-33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社会利益格局呈复杂态势。特别是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从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开放型的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中俄关系经历了苏联时期和后苏联时期两个大的时期以及结盟、对立、关系正常化和不断提升与发展四个阶段,迄今已经成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关系本质上是双方国家战略利益相互借重的关系,在发展双边关系中,要扩大彼此国家利益的共同性,理性认识和妥善处理彼此国家利益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不断夯实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准确把握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当前 ,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时期 ,由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结构的变动而引起了一些利益调整、观念冲突和社会震动 ,产生了一些人民内部的矛盾 ,这是正常的。但是我们必须正视和重视这个问题 ,科学地认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准确地把握其基本特点。一是矛盾的复杂性加大。随着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 ,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社会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改革前那种简单的利益群体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多…  相似文献   

19.
在党和国家高度的重视下,目前全国劳动关系总体处于和谐的状态。但是,从社会发展状态来看,我国仍旧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以此劳动关系问题依旧是我们关注的中心。尤其是劳动关系在主体和利益表现上,从原有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劳动关系中的矛盾逐步凸显出来,由此引发的各种事故、案件不断出现。其中最为常见的莫过于拖欠农民工工资或者损害职工利益,继而导致罢工、停工等群体性事件。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国内外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的研究中进行探讨分析,从中得到启示并提出我国在新常态下的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和谐的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也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在各方博弈中,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长期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