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月8日至11日,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对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保障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也就是说,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目标,必须保证“公平正义”,而“公平正义”又必须依靠“制度建设”来完成。 笔者分析认为,明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加大制度建设投资,是真正实现“公平正义”并最终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邹瑄 《黑河学刊》2009,(2):10-12
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要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被明确列为到20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9大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图景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和谐社会作为一个完整概念.是在两年前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的。在刚刚举行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成为惟一的主题词,构建和谐社会也由此进入实际操作的层面。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构建和谐社会比作“新的伟大长征”。既然是新的长征.前行的路上自然免不了新的挫折、新的困难,甚至新的失败。专家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意味着在加快发展的同时.通过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让越来越多的人切实体会到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这样一个过程,必然涉及许多体制和政策上的重大变革,而每一次变革的成败,都将影响到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还是套用那句老话:“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和谐社会承载着中国老百姓新的期待,为了这个期待.我们也许还有一段相当艰难的路要走。那么.我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阶段构建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乡镇经济》2006,(10):54-5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体经济》2007,(1):12-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建设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全社会不懈的努力。供销合作社作为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根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基础是农业,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长期的为农服务实践中,供销合作社正积极与广大农民朋友结成经济利益其同体。供销合作社工作与助农增收、扶困救弱、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促进社区发展密切相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越 《浙江经济》2006,(23):36-3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绍兴县作为经济强县,在新形势下,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更要在推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章。今后一个时期,绍兴县在创新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社会中,重点做好三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社会公平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贯穿于和谐社会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理念.维护好、实现好社会公平,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过“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但他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建国初期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包含着丰富的构建和谐社会思想。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制度建设是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的一大重要措施。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公平正义,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杨炳 《发展》2008,(2):90-90
和谐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孜孜追求的目标,在我国政治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党中央顺应民意,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决定,明确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为和谐社会建设确定了理论和实践依据。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4.
杨杰 《特区经济》2007,(5):240-242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目标和任务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这表明,十六大提出的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的主张已进一步落实到操作层面上来了。本文提出和谐社会需要民主,和谐社会需要法治,和谐社会需要着力培育“人本法治观”,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发展经济以法治为保障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经济为人民、发展经济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5.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执政理念 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和谐社会”的追求,一些思想家也试图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在两方,柏拉图所要建立的“理想国”,实际上就是一种“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重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提出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实施以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战略,是当前和“十一五”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切入点,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心所在。笔认为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要以人的生活为本,而“平安生活”则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底线要求,符合当前社会现实和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群众追求平安、富足、幸福生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胡亮 《宁波经济》2008,(1):36-38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既是宁波当前经济发展的一项紧迫工作任务,也是宁波社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公共财政调节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吕秋霞 《发展》2008,(9):63-64
一、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也在党。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才能提高战斗力和领导力,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保障。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也就抓住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张蕴宏 《理论观察》2011,(3):144-14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摆到全党面前。,笔者认为,法律作为整个社会关系的调节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从检察机关角度看,  相似文献   

20.
姚燕 《魅力中国》2014,(13):384-384
党的“十八大”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阅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增进社会和谐、提高国民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