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界》2001,(4)
谁也没有想到,河南郑州的一家上市公司郑州百文,上市不久,就被 ST,后又被 PT,落为证券市场亏损第一大户,而其后的重组行为,会牵动几乎整个社会的注意力,并生生把中国证券市场呼吁多年,尚未露面的退出机制给倒逼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谁也没有想到,河南郑州的一家上市公司郑州百文,上市不久,就被 ST,后又被 PT,落为证券市场亏损第一大户,而其后的重组行为,会牵动几乎整个社会的注意力,并生生把中国证券市场呼吁多年,尚未露面的退出机制给倒逼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玲  苑海 《商业研究》2002,(20):25-27
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建立是我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 ,对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对上市公司也能起到有力的鞭策作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机制迟迟没有建立根源在于证券市场功能的异化。“PT”水仙的退市 ,只是退市机制的刚刚开始 ,逐步完善退市机制 ,发展证券市场 ,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实际进行。  相似文献   

4.
“郑百文”案是 2 0 0 0年中国股市的热门话题 ,对于其是应该实行破产 ,使其成为中国第一家退出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 ,还是应该实行重组 ,使其得以“起死回生”曾经众说纷纭。但“郑百文”带给我们的启示远非仅限于证券市场退出机制问题 ,反思“郑百文”案前后不难看出其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有着很好的警示作用。本文拟从资本结构、财务风险预警、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完善信息披露规范、加强监管等方面对“郑百文”做一分析 ,以期对我国上市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财务会计管理有所启示。一、“郑百文”案背景回顾“郑百文”…  相似文献   

5.
《商业会计》2002,(2):18-19
一、实施中报准则意义重大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期财务报告》(以下简称“中报准则”)于2002年1月1日起在所有上市公司执行,实施该准则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助于规范企业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从1994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半年度的财务报告;从2001年开始,要求“ST”、“PT”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季度财务报告;从2002年1月1日起,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须披露季度财务报告。这说明,随着我国证券市场规模的逐渐扩大和证券市场地位的日益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信息的及时性要求逐…  相似文献   

6.
中国证券市场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有效的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本文就证券监管体制中的上市公司推出机制面临的问题及其未来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退出机制是实现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催化上市公司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有力保障。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建立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长期的市场实践形成了完善的退市标准。对这些标准加以考察分析可为健全我国上市公司退市标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2001,(8)
过去的一年,对于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的确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一方面,反面案例频频曝光,郑百文事件,中科创业事件、ST 猴王事件……,这一系列事件甚至引发了对中国证券市场功能的大辩论。另外一方面,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系列制度变迁正以其正本清源的目标导向使中国证券市场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审核制的出台为优秀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铺平了道路,中国的第一家退市公司 PT 水仙也在这一年产生,独立董事制度的推广正处于紧锣密鼓之中,这一切都表明了管理层建设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的决心。  相似文献   

9.
过去的一年,对于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而言,的确是不同凡响的一年,一方面,反面案例频频曝光,郑百文事件,中科创业事件、ST 猴王事件……,这一系列事件甚至引发了对中国证券市场功能的大辩论。另外一方面,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系列制度变迁正以其正本清源的目标导向使中国证券市场发生意义深远的变化,审核制的出台为优秀上市公司进入资本市场铺平了道路,中国的第一家退市公司 PT 水仙也在这一年产生,独立董事制度的推广正处于紧锣密鼓之中,这一切都表明了管理层建设一个健康的证券市场的决心。  相似文献   

10.
周喜 《北方经贸》2001,(7):81-82
中国证券市场退出机制缺乏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实施退出机制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也有利于抑制过度投机,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退出机制不能有效实施根源于政府对证券市场的保护干预,因此转换政府角色是建立健全退出机制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机制也将逐步建立,因此非常必要建立一个财务失败预警系统。在借鉴奥特曼(Alteman)的多元Z值判定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并把沪深两地证券市场的ST公司界定为“财务失败企业”,选取28家ST公司及47家非ST公司共75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财务失败预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6月17日沪、深交易所公布了新的 PT 股票的交易规则,自6月23日起取消 PT 股票的跌幅限制,有人认为,此举实际上成为实施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第一步。在新制度实行的首个交易日中,PT 农商社的跌幅达到了创记录的25%。而另一个市场瞩目的焦点是 ST 郑百文,3月29日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债权人向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清算破产的申请书,公司自6月12日起半个月的时间内连发5条公告,提醒投资者注意风险,公司存在破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考察和比较中外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缺陷和不足,并借鉴国外成熟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年太多的上市公司被曝光,如琼民源、PT红光、东方钢炉、大庆联谊、郑百文的欺诈,ST猴王、蓝田股份、黎明股份的造假上市,还有“世纪黑马”银广夏的虚幻神话,都让人触目惊心。而这些只是冰山的一角,年报粉饰已成为证券市场的“痼疾”。投资者以经过粉饰的年报为依据做决策就会导致严重的不经济后果和社会资源的无效率。本文拟分析几种常见的上市公司粉饰年报的行为,提出识别粉饰年报行为的方法,以期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国证券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它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是一个持续发展和变化的问题,并时常引发争议。所以规范上市公司担保行为与活动成为了治理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目标。本文以ST海龙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深入探讨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背景、成因及动因,为其他上市公司进行对外担保管理、保护投资者权益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美上市公司退市机制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退市”这一现象已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如何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退市行为,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本文拟在对中美退市机制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粗略探讨一下我国的退市机制。一、中美退市机制的比较与分析(一)美国证券市场的退市机制美国是目前世界上资本市场最为发达和完善的国家之一,美国各证券交易所都特别注重上市公司的质量。在美国的十余家证券交易所中,每家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维持上市的标准各有不同,下面主要对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的退市标准作一介绍:1.纽约证券交…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全军覆没”让济南在资本市场上颜面顿失。 5月28日下午,济南市政府召集经委、证管办、国资等部门召开紧急会议,部署对市属ST渤海、ST金泰、ST济南百货、ST轻骑、ST小鸭5家上市公司的“拯救行动”。济南市国资局的官员称会议极为低调,对有关内容秘而不宣。  相似文献   

18.
刘慎 《北方经贸》2002,(10):74-76
中国证券市场上存在严重的利润操纵现象,其根本原因是政府在监管中的两难困境和多元化目标使政府选择了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策略,法规的不健全,指标考核的单一加大了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动力,从而产生了“类逆向选择现象”。要保证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从根本入手,彻底转变政府角色观念,完善法律法规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大惩罚力度,形成良好的运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9.
魏厚清 《商业研究》2001,(6):165-166
市场不能拒绝优胜劣汰,应该引入破产机制.从长远看证券市场需要退出机制,该破产的企业就应当破产.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向对现有市场份额的竞争,大企业因具备企业规模大和多元化经营等方面的优势,一部分企业被淘汰兼并是不可避免的.对证券市场实行退出机制,才能有公平的竞争,才能有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资不抵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以下简称劣势公司)破产将有助于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为了规范证券市场,提示股市风险,我国于98年开始对“状况异常”(即:最近两年连续亏损或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面值或遭受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导致生产活动基本终止等情况)的上市公司实行股票交易的特别处理(special treatment,简称ST).紧接着1999年7月沪深交易所又对暂停上市的股票实行特别转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