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1978—2021年山东省统计年鉴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模型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预计到2030年农村劳动力将完成转移,但在2030年之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仍有潜力可挖。因此,需要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发展农业现代化、发挥好政府指导帮扶作用4个方面挖掘农村劳动力转移潜力,实现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五大连池市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针对现存的"部分领导思想认知不足、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宣传力度不够、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未得到有效落实"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工作,完善服务功能,加大阳光工程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工素质,切实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等对策。  相似文献   

3.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深受挤压、难度加剧。在这样的形势下,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有效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王广深 《特区经济》2006,(1):127-128
本文认为农村教育体系功能不完善,使农民综合素质差,就业竞争力弱,无法满足企业发展对员工提出的新要求,形成的结果是: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力无法顺利转移出去;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于是民工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矛盾形成。因此,要化解民工荒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的矛盾,必须以发展农村教育为切入点,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功能,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满足企业发展对员工提出的新要求,促使农村剩余劳力顺利转移,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陕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新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农民外出务工仍然呈现候鸟式兼业性特征,身份改变非常困难;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又缺乏培训,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乡镇企业减少,小城镇建设缓慢,吸纳本地就业能力差;信息不对称,劳动力盲目流动,风险大,成本高.探讨促进陕西省劳动力转移的对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服务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机会多样化;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和培育劳动力市场体系.以促进和提升陕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差,经营管理能力弱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大农村人口调控力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女性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大力推进,今后必然还会出现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越来越困难。深入研究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求,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目前越南建设新农村的进程正在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素质的问题,如:教育的质量水平还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经营管理知识较差、落后的社会心理、小农户生产性的意识等等。笔者深入分析越南农村劳动素质的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如: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帮助农民提升农民生产经营能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硬条件"以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调查分析,当前新疆“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民增收困难,渠道狭窄;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三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增加,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不充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转移农村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快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俊 《现代乡镇》2009,(4):18-20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对农民就业的新特征,需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重新界定。金融危机导致农民进城务工机会减少,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农村自身就业潜力,让农民不脱离本乡本土就能实现就业;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市场,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培训力度;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大乡镇企业结构凋整力度,扩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宁波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已有了良好的开端,但将劳动力资源潜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须理清思路,确立目标,采取更积极有效的对策,着力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培训转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日韩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与中国当前发展形势基本相同,都有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发展基础和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日韩两国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政府重视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因此,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同时选择合理的转移方式,既要依靠工业化发展来吸纳部分农村劳动力,也要通过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破解"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对重庆的调研表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素质偏低和现行的土地营理政策等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应采取完善农民工外出就业制度、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土地管理政策和现行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促进县域经济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完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报告》2007,(19):1-21
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对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升农村工业和服务业层次、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还相对滞后,投入不足、培训就业脱节等问题仍亟待解决,新型的财政补贴机制、市场化及多元化运作模式、部门之间乃至输入地与输出地之间协作机制等制度体系还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相关问题,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优势劣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实现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的对策与建议.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发展国际劳务输出;进一步完善有关农民工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阎丽红 《黑河学刊》2010,(6):154-156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兼业性质,以青壮年为主、自发转移为主、以省外为主,以东部为主,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等特征。出现了"空心村"、农村人才流失、留守人员家庭残缺、生活困难、精神寂寞等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应坚持向外与就地转移现结合;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组织和引导,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性;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17.
土地规模化经营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前提。以农村劳动力与土地规模化经营关系为研究基础,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障碍因素,提出劳动力转移的可行性,探寻深化城乡分治改革、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经济权利实现、提高农民内在素质、开通农业之外的就业渠道、相关部门做好辅助支持工作等解决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解决“三农”问题的最大难题是如何解决好农民的就业问题。如果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转移出去,农民的富裕、农村的现代化就只能是一句空话。而要顺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素质,首先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其次全面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培训是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措施和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了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