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区域经济视角下研究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通过政府和企业联动改善这些因素作用的效率非常必要.论文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分析了不同层面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区域经济视角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面向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区域信息服务体系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深入分析技术创新型企业信息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信息服务体系的相关对策,为推进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经济增长的的一个重要的引擎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带动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文首先了阐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然后简单梳理了经济增长的理论的文献综述,论述了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运用SPSS23.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了区域的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低,说明区域的经济发展好,而中西部区域则表现相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创新投入、研发能力、创新产出等角度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应用2008年我国各区域的截面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为科学识别我国各区域的创新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且被经济学家看作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依赖于营造适合的区域技术创新和知识生产的软硬环境。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的提升,具体来说涉及固定资本投入、信息技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且被经济学家看作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依赖于营造适合的区域技术创新和知识生产的软硬环境。区域创新环境的改善主要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个方面的提升,具体来说涉及固定资本投入、信息技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等多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选取公开发布的各省市相关技术创新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各区域技术创新指标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了不同区域的综合技术创新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技术创新水平大有不同,发展较好的城市其技术创新水平也较高,而偏远地区的技术创新水平较低.另外,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其创新能力持续性较弱,反之创新能力持续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探讨了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基点、构架、动力三个方面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投入产出的关系将这些指标分为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从而运用DEA的方法对大连、沈阳和哈尔滨三个城市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制度和法律建设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区域集群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技术创新的内涵出发,从技术创新环境角度研究技术创新区域集群的机理,为各地方政府制定技术创新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测度了我国30个省市区(西藏除外)的环境污染指数,运用S-SBM模型对2009—2013年间我国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效率进行评价,并与利用BCC模型计算的传统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已经基本协调,除东部地区外,各区域生态化转型效率均低于技术创新效率;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吉林等省市区生态化转型相对有效,江苏、湖南、福建、海南、安徽、甘肃、青海等省市区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型效率大于技术创新效率,黑龙江、新疆、内蒙古、云南、山西生态化转型效率最低。  相似文献   

11.
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及其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楼高翔  曾赛星 《企业经济》2006,(11):128-130
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大影响。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和分析。本文根据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成员、协同过程及协同形式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框架,对测度内容分配具体评价指标,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探讨了在区域创新系统框架下,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情况及影响障碍因素,阐述了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从而使其真正成为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主体。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创新是促使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激励因素与推动力.区域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是两种主要的区域创新活动,对推动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探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 及其创新决策过程;其次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概念并探讨其内涵;最后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机制并分析其推动区域复合系(ESREn)协调运行的两种激励:水平激励与增级激励。  相似文献   

14.
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经济网络系统。根据要素的功能以及在整个体系中的地位,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的要素构成分为主体要素、资源要素、环境要素三大类型。各大要素交互作用并在系统内合理配置、充分流动,整合作用为一种系统合力,推动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秦毅  姜钧译 《价值工程》2013,(20):16-18
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是区域发展的动力,是衡量区域技术创新运营机制有效程度的重要标准,反应一个地区的研发水平和投入资源的利用率。通过建立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指标体系,根据200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人均GDP构造系数矩阵,确定区域间的竞合关系;应用带有系数矩阵的交叉效率模型对200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得出交叉效率矩阵,最后应用熵值法确定权重并得出最终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全部30个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均具有提升空间,该方法可以对所有区域进行充分排序且与传统仁慈型和进取型交叉效率方法相比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李寒蕾 《企业导报》2012,(15):170-171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所在家园的经济发展和竞争水平,本文通过通过采集数据的比对分析,旨在发现不足,找出差距,寻求提升广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扩展的知识生产函数,使用2000~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标准化对我国技术创新的贡献。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标准化投入对技术创新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全国层面的作用高于区域层面,目其作用在区域创新能力高的地区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彭新 《财会通讯》2021,(22):48-51
文章以沪深A股2011—2018年A股工业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区域金融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间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探讨环境规制下区域金融创新和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创新既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又能对技术创新绩效体现出显著推动效应;环境规制既能增加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又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绩效;环境规制显著增强区域金融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企业技术开发》2015,(9):111-113
通过对技术创新和风险投资特征的深入剖析,以2005~2012年我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的数据为样本,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促进效应。研究表明:当期的风险投资对我国三大区域技术创新都产生了负向促进效应,但改变滞后期后,其负向促进效应逐渐减弱,直至产生正向促进效应。同时,研究还发现,我国三大区域的技术创新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文章对于我国政府下一步如何制定风险投资政策进行分析,对减少区域间的经济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面对国外“卡脖子”问题,更需要依靠国内经济循环来助推企业技术创新突破。企业进行国内跨地区投资,增加资本的流动性,使得资本与当地要素资源充分结合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这一路径能否在国内实现,其传导机制是否存在以及投资模式选择等都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高维度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投资广度和投资深度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考虑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区域知识密集度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投资内循环情境下,跨区域投资广度和深度均显著提升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出水平;第二,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会显著促进投资广度与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正向关系,但对投资深度和技术创新产出的正向关系无影响;第三,区域知识密集度会显著促进投资深度与技术创新产出的正向关系,但对投资广度和技术创新产出的正向关系无影响;第四,进一步将技术创新区分实质性创新和策略性创新发现,投资广度能够提升策略性创新产出水平,而投资深度则显著提升了实质性创新产出水平。本文探究了经济内循环背景下跨区域投资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影响,为企业在投资布局和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