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赵晓 《中外管理》2006,(1):18-18
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无法理解的东西,“道可道,非常道”。老子说的对“道”的无法理解,是指人对终极真理根本无法完全把握。柏拉图同样认为道不可知,人充其量只能看见其影,不能见其真形。而在希伯来-基督文明的“上帝”观中,上帝并非真理的创造者,乃真理之本体,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只能来自上帝的自我启示。  相似文献   

2.
即使这回找到的真是“上帝粒子”,也不会像上帝一样是全能的,“标准模型”只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伟大进步,人类对宇宙的终极真理的认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3.
过去,很多人对老子所说的“无为”过于狭隘理解,或仅从字面上推断,认为“无为”就是叫人不要有所作为或者不做事情,这是一种及其消极的误解。  相似文献   

4.
一、道法自然的管理本质 管理是一个现代的概念。古今中外,道家治道管理的本质是把握管理对象客观化基础和执掌事物规则,即"道法自然"。“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中心。《道德经》开篇中就提到“道可道,非常‘道’.  相似文献   

5.
上善若水     
《中国审计》2007,(4):I0001-I0001
水,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人们的生活须臾不可离的便是水。水的重要性决定了古人对水的认识最早最深,老子作为以考察自然本原进而探索人事规律的卓越思想家,很自然要从水的属性为楔人点,认知“道”的本质。老子在《道德经》第八章中说:“上善若水。水菩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科技与企业》2007,(5):64-6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里,老子用水的形象和水的品格来阐述“道”的一些表现形式,借此传达“道”的一些普遍原则。  相似文献   

7.
老子的道家思想主张的是“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虽然有其保守消极的一面,容易使人产生消极被动的出世情绪,但是道家思想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让人无所作为,它的真正涵义是管理要达到“道”的层面,管理国家或一个组织要从细微处,容易处着手,一定要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凡事要舍末求本,要去伪存真,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健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原中原.终有一天会完(谐音,粤语)。”当你听到这话出自地产中介名企中原集团董事长施永青之口时.你不必吃惊.因为他崇奉老子哲学,事物在他眼中全是带着周期性.在天道中起跌兴衰.道法自然。由于市场发展自有“道”,所以施永青坚信;管理企业只需“无为而治”,干预过多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
道可道     
“道可道,非常道”。这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这个老先生在《道德经》中的开宗明义第一句。说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律什么的是可以说出来的,是可以加以解说的,但它又不是一般的东西。什么东西都有道,都可以论。“道”虽听上去有点虚幻,好像不着边际,“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它的实际作用却是非常大的。本人在此坐而论道,不论别的,自然就是论保险之“道”。保险之道亦可道也。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可人生中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他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是说人应脚踏实地做事,心平气和地与人和睦相处。如此,既利于别人,亦利于自己。“争”则以压倒别人为能事,损人而不利已,心胸狭窄而嫉妒,即使有成,亦必有限。好竞争的人往往会忘记“为”。  相似文献   

11.
投资!当人们手里握着余钱的时候,多数会口里喊着或心里念着:投资!——特别是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财富神话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渴望在市场上逮住机会的人们,对于投资,是如此的热衷!但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真理”,就是投资之道;那些近年赚得盆满钵盈的机构投资和管理们,他们运作大资金的智慧,往往能为我们的“投资”之道点燃一把火。[编按]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似乎对数字"三"特别钟爱,带"三"字的成语不胜枚举.比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等等.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当代中国有"三个代表".更有西方研究得出结论:人们瞬间只能记住三个要素.看来用"三"来说明道理,不仅符合人类的逻辑思维习惯,也是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惊魂一幕     
Dino 《监督与选择》2010,(3):112-112
以我有限的知识,“质量”一词似乎没有太久的历史。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质量”开始包围着我们,影响着我们。“只要能凑合着用就行”,这是大部分人面对质量困扰时的心态,可是,当我们“凑合”不了的时候,是否还必须得忍气吞声呢?商家们不是常说,消费者是“上帝”么?作为“上帝”的我们,是否能够得到想要的保障呢?  相似文献   

14.
鲶鱼效应     
挪威人的渔船返回港湾,鱼贩子们都挤上来买鱼。可是渔民们捕来的沙丁鱼已经死了,只能低价处理。渔民们哀叹起来:“上帝,我们太不幸了。”  相似文献   

15.
活着仅仅能够得到面包的人大量存在,而活着仅仅为了面包的人也为数不少。前者的绝大多数不得已而沦为老子所谓的刍狗”;后者中高级者玩陶渊明式的“菊酒文化”,中级者保持“犬儒主义”的身份,低级者只会“处士哲学”,而这种所谓哲学”也只是南郭处士者流之“滥竽主义”。以充数为己任的“滥竽主义”,其典型的商业化表现是只要“面包”不要“面子”,只管“肚皮”不管“脸皮”,其性格一部分是牛二习气,一部分是王婆作风——牛二浑不吝,王婆自我感觉不错。处士者,有道艺而隐居不仕者之谓也。当年南郭先生号以“处士”,应该说其“竽艺”之道不是…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无为”思想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应该考虑到组织管理内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组织的管理者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任用真正具备才能的管理人员参与到组织的管理过程中,帮助管理者形成核心管理能力,顺应人的天性制定管理的策略与方式,这样才能够把老子“无为”的思想贯彻于组织管理实践的始终,帮助组织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动力,推动组织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核心管理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老子》有一句名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不同的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不一样.因而关于这句话的释义有很多不同版本.我倾向的解释是:“求学要日有增益,而为道要日有减损。”简而言之,就是“大道至简”,这是圣人的大智慧。因此,我认为:管理之道就是越简单越好。  相似文献   

18.
“先做人,后做事。”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哲学。在广告业.这句话也普遍流行,但是每个人的理解又千差万别。冯兴的理解则是:做人是道.做事是术.一个人终究可以走多远,不在于他的术有多高明.而在于他的道有多厚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没多少信上帝的,但“上帝”这词儿,出现率却颇高:顾客是商场的上帝,食客是酒楼的上帝,住客是宾馆的上帝,游客是旅行社的上帝。现在,病人似乎也成医院的上帝了。只要你舍得花钱,你就是上帝,大可居高临下,颐指气使,不把对方当回事。相反的,赚你钱者就是孙子,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心里想哭,脸上还得笑着,把你大爷服侍得从脚底舒服到头发尖。  相似文献   

20.
沈善增 《秘书》2007,(1):43-45
你知道《老子》吗?我想,很多人会回答“当然”。你真知道《老子》吗?这就难说了。说起《老子》,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十分深奥的书“,道可道,非常道”“,玄之又玄”,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也可能会觉得,这是一本非常了不起的书,仅仅五千多字,似乎包罗万象,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