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资金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源,资金管理则是商业银行最重耍的业务之一。2009年总行在全国农行推行了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集中到一级分行层面的全额资金管理,实行统一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这标志着全额资金管理在农行正式运行,多年来的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划上了句号。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对农行的业务经营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全额资金管理模式下抓好业务经营,促进有效发展已成为各级行当前应当认真恩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2009年在总行统一安排下,全额资金管理改革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将首先在一级分行层面推行,实现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向全额资金管理模式转变。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必将对农行现有业务经营管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从分析现行差额资金管理的不足入手,对全额资金管理的内容、基本做法,意义和面临的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全额资金管理理念为大家知晓和了解。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额资金管理改革在全省范围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资金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所有经营活动均围绕资金管理展开.本文通过介绍全额资金管理的方法及优势,认为全额资金管理机制是商业银行落实发展战略、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路径选择,并提出了做好全额资金管理的方法与建议,促进商业银行做好资金管理、提升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逐步推广,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正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该文首先比较了差额管理与全额管理基本模式之间的差异,指出在全额资金管理体制下总分行的资金管理职能、风险管理职能以及分行对总行的利润贡献度都发生了变化;进而分析了资金管理体制的变化对宏微观流动性的影响,认为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央银行评价和管理流动性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5.
继2007年年初推出内部资金全额计价简化方案后,四季度起实施人民币内部资金全额计价细化方案,实现以FTP系统为依托的逐笔转移计价和按月自动结息。全额计价细化方案的实施在影响基层行效益的同时,对基层行资产负债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基层行资产负债管理在精细化上着力,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增加价值贡献。  相似文献   

6.
业界资讯     
《中国金融电脑》2011,(10):91-96
农行新一代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正式投产 9月25日,中国农业银行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资产负债管理系统正式投产,标志着农行结束了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了以总行为资金中心的全额资金管理,揭开了农行资金管理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全额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新的资金管理模式对县支行业务发展和经营绩效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就全额资金管理对县支行业务经营及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寻求对策,趋利避害,提高县支行管理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2006年.工商银行在一级分行内部推行全额计价,交通银行在全行推行全额计价。2007年1月,建设银行全行推行人民币全额计价,并于10月将计价范围扩展到外币业务。2009年10月21日,农业银行在全部一级分行推行人民币全额资金管理和计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差额资金管理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表明,全额资金管理能够有效实现资金集中统一管理,业务经营统一引导,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统一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银行的整体性和规模效应,因此,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银行采用。但全额资金管理可能导致权力向总行集中,从而会对分行的积极性、灵活性等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收权与授权有机结合或许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前商业银行资金信贷管理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海 《中国金融》2006,(14):57-58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运作和信贷管理出现的新变化 据调查,近年来,特别是进入2006年以来,各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基层分支行的资金管理和信贷管理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表现为“五个转变”: 资金管理从差额管理转变为全额集中管理。传统上,商业银行对基层分支行的资金管理采取差额管理方式,即基层分支行根据自身资金来源自主安排资金运用,实行资金自求平衡,只有当资金出现差额即剩余或短缺时,才向上级行存入或借入。2006年,烟台市各国有商业银行除中行继续实行传统管理方式外,工行和建行已经实行、农行即将实行全额资金管理,即省分行对分支行实行“统收统付、集中调配、统一计价、即时监控”的“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1.
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以后,确定了资金纵向往来的调控机制,初步实现了全系统资金的统一管理,全额调度,全行上下对资金管理的认识得到了很大提高,由单纯的头寸管理转为对资金营运过程的管理。但习惯于以计划手段进行调控的工作方式使资金管理一直从属于计划管理,没有发挥其在资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逐步推广,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正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央银行评价和管理流动性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逐步推广,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管理模式正经历着从差额资金管理体制向全额资金管理体制的变革.全额资金管理体制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和流动性产生了影响,同时也对中央银行评价和管理流动性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4.
金鹰 《现代金融》2010,(6):27-28
近年来.农业银行某分行运用TTP价格(人民币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杠杆作用,大力推进全额资金管理,全行资产负债业务出现了良好开端。经营转型和业务发展呈现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沈煦 《时代金融》2008,(10):49-51
<正>全额资金管理是资金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目前国际商业银行全方位控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全面掌握分支机构资产配置的有效工具。2007年,农总行在总结上海、山东分行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按照"先分行、后总行;先纵向、后横向;先局部,后全部;先试行,后推广"的原则,推进全额资金管理,并鼓励各一级分行积极探索推进全额资金管理的方式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自2009年实施全额资金管理改革以来,农行各分支行目前已基本实现差额资金管理模式向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的转变。本文研究目的:一是通过对农行某分行实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后资金运营效益进行测算。探讨与现行全额资金管理模式相适应的资产负债结构,帮助经营行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二是吸收内部资金转移计价(FTP)理念,编制非现场审计方法,对经营行资产、负债、财务收支及市场交易等各项业务进行绩效评价.为下一步开展绩效评价非现场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内部资金管理体制由差额管理向全额管理过渡的实现途径,总行决定,从2005年6月21日起,增设人民币同业存款系统内上存资金利率,实行系统内全额计价试点。作为基层行,如何有效地传导总行鼓励吸收成本低、稳定性好、综合效益高的同业存款的主动负债管理政策意图,及时地动态调整绩效考评方案,通过价格杠杆培养全行、全员主动负债管理的意识,引导全行、全员运用效益原则发展业务,提高甄别不同客户和资金性质进行差别化定价的能力,是实现基层行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全额资金管理作为一种全新资金管理方式,是通过对所有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分类计价,实现资金统一集中配置,业务经营统一引导、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统一管理。它代表了现代商业银行资金集中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由于资金全部来源于财政,相对于其他类型的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资金监控力度最大,预算管理也越来越完善,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内控建设的大前提下,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仍存在着一些风险点,本文对这些风险进行了具体梳理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管理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按照一定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达到核算业务资金成本或收益等目的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在国外被称为Funds Transfer Pricingsystem,简称FTP。资金管理中心与业务经营单位全额转移资金的价格称为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以下简称FTP价格),通常以年利率(%)的形式表示。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以下简称FTP体系)自上世纪80年代被美洲商业银行首次运用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来,经过20多年的演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