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 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高山、峻岭、戈壁、荒原,使开发者视为畏途。不少经济工作者和决策者认为,交通运输建设应是开发西部经济的先导,不大量投资修路,西部商品经济难以兴旺发达,甚至有的同志把交通建设视为西部开发成败之举。本文就此对西部交通运输现状作一剖析,提出一些论点与同志们商榷,以供制定开发西部经济规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西部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危机;以及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发展西部服装产业的对策:整合上游纺织企业,使之绿色环保符合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设计水平,促进服装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大服装企业的资本投入和技术改造。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西部大开发财政金融对策研讨会的主要观点 ,认为西部大开发 ,政策是关键 ,财税金融是核心 ,分析了甘肃及西部地区财税金融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实施金融带动发展战略 ,把兰州建成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 ;并认为西部大开发必然实施区域差别性财税金融政策 ,等等。  相似文献   

4.
西部农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是西部地区继西部大开发后的又一重大机遇,即西部大开放的机遇,抓住这一机遇,西部地区完全有可能实现转型与跨越式发展。本文在阐述西部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认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架构下,西部农业必须确立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主导、合作共赢的发展思路,形成西部大改革、大开发与大开放相协同的新格局和"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合作发展"的西部农业发展新格局。即要形成政策开放、市场开放、区域开放的西部农业开放发展格局;改革创新、科技创新、集成创新的西部农业创新发展格局;高效生态、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的西部农业绿色发展格局;中外合作、区内合作、东西合作的西部农业合作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主题在于通过对我国西部地区开发模式的分析,提出西部开发模式需要转换的依据,并就模式转换所必须具备的政策条件及其他条件作一些初步的构想。为了说明问题和运用统计数字的方便,本文所选用的是传统的西部十一省区之说,其中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山东经济》2009,25(2):141-145
资源型产业是西部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本文对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的变动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西部地区10多年来资源型产业结构变动程度较大,并与其产出增长较为协调;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内部结构升级明显,加工日益高度化;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资源型产业结构相似度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资源型产业依靠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资源型产业在地理上不断地聚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一、西部经济地带的多重属性 (一)地域空间与地理位置的二重性。西部地区(笔者按:本文的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1省区)。疆域辽阔、空间广袤,国土面积占全国的7/10以上,但人口仅占全国的3/10,可谓地旷人稀。仅此而言,似乎西部的国土可为经济活动和生产力布局提供广阔的空间。但是,西部大面积的戈壁沙漠、崇山峻岭以及号称“世界屋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次从企业间工资差距的微观视角评估了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的前期实施效果。基于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采用边界匹配的双重差分法,对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工资差距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明显缩小了区域间企业工资差距,且2002年之后促进作用愈加明显;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缩小企业间工资差距的主要作用机制可总结为:基础设施建设效应、财政补贴效应和税收优惠效应;企业异质性检验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员工工资的提升,但对外资企业影响不显著;未来的政策导向应更加注重西部地区的微观企业,并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差异化的政策激励。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对当前及未来完善和修正西部大开发区域政策、缩小东中西地区发展差距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 1、中国西部对于东部的差距越来越大。西部中国人被迫深深沉思自己的命运。本文试图以陕西为例,从一个方面,强化并深化这种沉思。2、无可否认,十年改革,陕西  相似文献   

11.
关于西部大开发几个问题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 ,要对西部发展现状进行再认识 ,并认为 ,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是达到“临界最小投资规模”和由结构合理化形成的聚集效应 ;消除西部市场方面的差别是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财政连年赤字的今天,要振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仅靠国家投入是不现实的。看来发展集体所有制工业、尤其是发展轻工业集体经济(包括乡镇轻工业企业),这是振兴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略陈管见。一、西部地区存在发展集体工业的潜在优势本文的西部地区是指新、青、宁、甘、陕、川、云、贵、藏等9个省区。西部地区经济存在着发展消费品工业、加工工业的潜在优势,或者说存在发展轻纺工业的优势,而轻纺工业中的极大多数行业都可以采取集体所有制形式来发展。以笔者之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评价与分析有助于认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为深入研究西部地区经济提供基准性参考。本文基于经典工业化理论选定了地区工业化综合评价体系的构成指标和相应的标志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采用2005年数据测算出各地区工业化水平,并用主成分分析对评价结果予以检验。本文的基本结论是:西部地区是中国工业化进程最慢、工业化水平最低的地区,整体还处于工业化初期,绝大部分省、区、市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虽然西部地区工业化速度迅速提高,进入加速工业化阶段,但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速度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0-2005年,人均GDP增长取代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正> 城市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必然出现的普遍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之一,就是实现工业化。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即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人口和经济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向城市空间集中。西部地区城市的发展既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西部地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增长极。本文在系统考察西部地区城市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协调城乡关系,进一步发挥城市在西部发展和开发中的作用进行一些探讨。一、西部城市化状况的考察西部地区是我国黄河、长江、珠江等主要流域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在中国古代,先后有十几个王朝在西部的陕西、四川、宁夏等建都,故而在西部形成了一些都市和城镇,成为当时西部甚至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从公元前11  相似文献   

15.
晓闻 《开发研究》1986,(5):76-78
<正> 中国西部,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片贫瘠而富饶的土地;一片养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大本营的土地,一片充满着新的希望的土地……我们正是在这种矛盾的创造性思维中,重新认识今天的中国西部,开始西部开发的跨世纪进军的。但是,怎样才能够适宜地、有效地、持久地开发西部?怎样才能够通过开发西部,增强整个人民共和国的活力和发展能力,促进整个中华民族新的振兴和繁荣?这是目前人们关心的大问题.本文要说的是其中所包括的观念问题,是诸种观念中的核心部分——创造观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了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制约西部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认为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劣势比较突出,因此,要实施人才战略,促进西部装备制造业技术与创新能力提高;强化政府导向作用,积极发挥市场配置能力;优化整合相关产业,构筑企业共生网络;合理规划特色工业园区,构建产业集群发展平台。以推动西部地区装...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西部11个省2000~2009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分析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收入的消费效应最大,工资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在逐渐提高;转移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财产性收入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后本文提出了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西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我国西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对策:加强翻译课程的科学设置;不断完善翻译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翻译教材的科学编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我国对西部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过低的现状以及由此导致西部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缓慢和农民收入低的现实.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政府应提高对西部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优化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大公有单位投资比重,提高对西部地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参与度.  相似文献   

20.
东业西移对西部就业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学真  王超 《开发研究》2005,(4):24-26,16
东部地区一些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弱化甚至丧失,与西部的产业梯度也已经足够大;同时西部地区已经具备承接产业的条件,因此,东业西移的条件已经成熟。本文从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出发,分析了东业西移对西部就业的正负两种效应,试图以此找到有利于西部就业的产业承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