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路径,研发投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长期优势的基本保证。随着企业研发投入量的扩大,研发投入的效率和质量问题更为社会各界所重视。基于此,文章以2011—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内部控制质量为切入点,检验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越高,企业绩效越好,企业绩效与研发投入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内部控制质量对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正相关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提升研发效率,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供应商关系对维持企业供应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0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产品市场竞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成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品市场竞争在供应商集中度与企业成长之间的正向关系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区分产权性质和不同融资约束的影响后发现,在非国企和高融资约束下供应商集中更有利于企业成长。研究结论从供应商关系视角丰富了企业成长的相关文献,也为加强供应商关系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效解决轻资产公司的研发投入问题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从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筛选出527家轻资产公司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 s QCA),基于股权集中度与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分析融资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得到两组高研发投入和一组低研发投入的路径组态.研究表明:企业转型为轻资产运营模式后,融资结构并不遵循优序融资理论,且股权融资更能促进高研发投入;股权集中度低同时进行股权融资的轻资产公司更容易获得高研发投入;大多数转型为轻资产运营模式的非国有企业往往通过股权融资得到高研发投入.文章说明了企业异质性与融资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升轻资产公司高研发投入的重要考量,这为管理者制定合理的融资结构决策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琳  田思雨 《会计之友》2021,(3):124-128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创新是企业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文章以2013—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面板数据处理技术,实证探讨创新投入、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内部控制对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投入与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创新投入的增加能够提升企业绩效;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财务绩效显著正相关,即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绩效水平;同时,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创新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企业创新投入与内部控制提升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9~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以及融资约束、公司治理和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融资约束会对企业研发投入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2)公司治理对于二者的关系能够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即当股权集中度较低、两职合一、高管薪酬较高时,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会显著减弱。本文为理解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理解融资约束、公司治理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微观机理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使用2003—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地区腐败对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影响以及供应链特征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地区腐败越严重,该地区的企业越不可能聘用代表高审计质量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中,地区腐败对企业审计师选择有更强烈的负向影响。此外,供应商集中度和客户集中度会加剧地区腐败与审计师选择的负向关系。供应链特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中,在非国有企业中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研发投入是企业作为市场微观主体构筑竞争优势的主要方式,也是数字经济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手段。本文以2013—2021年我国沪深主板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运用文本分析方式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指标,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公司治理与数字化转型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研发投入的强度可以正向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研发投入力度越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越高;公司治理在研发投入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其中: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负向调节研发投入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独董比例正向调节研发投入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2009—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不同内部控制质量水平下CEO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CEO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有显著的激励作用,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会抑制CEO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作用.基于产权性质的不同,进一步研究发现较之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所产生的这种抑制效应更为显著.研究不仅丰富和拓展了CEO持股与企业研发投入相关的学术文献,而且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治理效应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2010—2018年中小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使用企业年报公布的R&D投入等数据,将总资产收益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作为解释变量、R&D投入作为中介变量,提出假设,建立回归模型并使用统计方法进行验证,旨在为中小板上市公司优化股权结构、合理安排研发投入,进而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一定的思路。实证结果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研发投入均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股权集中度与研发投入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发投入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研究弥补了现有文献没有或较少将R&D投入作为中小板上市公司绩效中介变量的欠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7-2016年全部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分析了企业负债融资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实际控制人籍贯特征对于负债融资和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负债融资抑制了研发投入,同时来自小地方的实际控制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债务融资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年龄分组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年龄较小一组来自小地方的实际控制人对于负债融资和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显著。研究有助于分析实际控制人特征对于负债融资和研发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5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管理层激励以及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对国有上市公司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管理层激励对二者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层薪酬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财务绩效关系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管理层股权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较弱;同时在对企业市场价值(托宾Q值)的研究中发现,管理层股权激励对国有上市公司研发强度与企业市场价值关系起到了更加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管理层薪酬激励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3—2018年574家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引入研发投入为中介变量,高管团队外部异质性为调节变量,实证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融资约束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研发投入在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高管团队年龄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高管团队教育背景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起显著正向调节作用,高管团队任期异质性在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上述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证明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约束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影响路径,而且在实践上为高新技术企业高管团队的选择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赵耀  高洁  王欣睿  乔贵涛 《会计之友》2021,(21):107-115
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客户集中度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降低了被审计单位的审计质量;异质性检验发现,产权性质对两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国有企业中,客户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负相关关系被弱化,而董事会独立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机制检验发现,信息透明度及选择大所审计概率在客户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以往对客户集中度的研究主要考察其对企业主体自身经营决策的影响,甚少研究对于审计行为的影响,文章拓展了客户集中度经济后果的研究视角.研究表明,客户集中度的高低不止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对公司财务信息进行鉴证的审计师,也会对被审计单位的客户集中度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9—2015年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装备制造业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CEO更替、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在不同产权性质下的关系。将国内实际情况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相结合,提出相关假设,并依据假设构建回归模型,最后用实证分析法得出以下结论: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相较于民营企业,国企中经理自主权与研发投入之间的正相关更为显著;CEO更替对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且在不同产权性质企业中的调节效果不一:国有企业中CEO更替对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非国有企业中CEO更替对经理自主权和研发投入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且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创业板制造业企业2011年至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资产规模、财务杠杆、上市年限、营业收入增长率等因素对客户集中度与盈利能力之间相关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客户集中度与企业的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客户集中度越高的公司其盈利能力越低;(2)企业资产规模对客户集中度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有显著正向调节作用,财务杠杆和上市年限则具有显著反向调节作用,而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并不存在此调节作用。本研究为更好地理解供应链关系中客户集中度对企业盈利水平的影响提供帮助,也为企业管理层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经营和销售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形成未来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我国2014~2018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高管薪酬粘性与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并引入股权结构建立交互模型,探究股权结构对于二者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高管薪酬粘性能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但是股权集中度会削弱二者之间的正向关系,而股权制衡将正向调节二者关系;进一步引入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发现,在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下,高管薪酬粘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区间效应。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分析得出:研发经费投入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研发人员投入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股权集中度显著正向调节研发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股权制衡显著负向调节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对人员投入无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思雨  陈维青 《财会通讯》2021,(10):44-46,65
文章以2016—2018年参与扶贫的深沪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扶贫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企业扶贫对财务绩效有促进作用且股权集中度在两者间起反向调节作用;在以产权性质分组回归中,企业扶贫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间显著,并且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股权集中度可以产生企业价值的正面效应,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文章以我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财务风险对审计定价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财务风险越高,公司的审计定价越高;支持了股权集中度的"监督效应",股权集中度可以削弱公司财务风险与审计定价的正相关关系,并且这一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规模显著影响了企业的财务风险与审计定价之间的关系,股权集中度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在大规模企业中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0.
《企业经济》2017,(10):82-88
对中小板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内部控制有效性与成长性的关系,寻求提高中小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方式。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可以提高公司成长性,但在技术创新投入高的组中关系不显著;总样本中,内部控制可以激发创新对成长性的积极作用,但技术创新会抑制内部控制转化为成长性的效率;在三组不同技术创新投入水平的公司中,中介作用均体现较弱,调节作用仅显著体现在技术创新投入低的组;在国企中,技术创新主要起调节作用,在非国企中,主要为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中小企业应重视创新及其与内部控制的协调发展,并为战略性新兴企业建立制度保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策略,从而有效提高企业成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