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金税三期”工程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讨税收征管信息化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信息化能够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盈余质量随之提升;且融资约束正向调节了税收征管信息化与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即融资约束水平越高,税收征管信息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拓展性研究表明,税收征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薄弱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论为“金税三期”工程经济后果及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改善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金税三期”分阶段实施的特征,为研究我国税收征管制度改革效应提供了契机,本文以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金税三期”改革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税三期”改革降低了A股上市公司的投资水平。机制分析表明,“金税三期”形成征管效应,通过提高税收征管强度减少企业拥有的自由现金流,最终影响了投资水平;“金税三期”形成治理效应,通过抑制企业代理问题影响投资水平;“金税三期”形成监管效应,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影响投资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金税三期”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在非国有、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对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影响更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金税三期”提高了企业投资效率。本文结论有助于全面认识我国税收征管强度加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也能为“金税四期”改革的推行和效应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金智  黄承浩 《会计研究》2022,(10):71-84
企业与政府之间“以捐避税”的隐性契约,使企业社会责任的公益性蒙上了阴影。本文以“金税三期”的实施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税收征管效率的改善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结果发现,“金税三期”的实施限制了企业避税行为,打破了企业与政府之间“以捐避税”的隐性契约,从而降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21.6%);并且,在征税能力弱的地区、避税动机强的企业中,该结果尤为明显;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发现“金税三期”的实施主要减少了企业非市场化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挤出了企业的正常性社会责任,并且企业社会责任的减少也并非出于现金流能力的下降。这说明“金税三期”通过征税效率的提高,抑制了企业“以捐避税”的寻租行为,规范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本研究丰富了税收征管和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为“金税三期”的实施提供了支持证据。  相似文献   

4.
当前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已经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金税三期在税收征管改革中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云南省国地税系统金税三期上线运行情况,从系统有待完善、风险管理意识不足等方面分析了金税三期与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金税三期的优势与特点,对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机制提出了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5.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是否能够及时足额入库有赖于高效规范的税收征管。本文利用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构建了税务机关、税务人员与纳税人三方的博弈模型,探讨了税收征管中的激励与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6.
融资约束是约束企业投资活动的重要原因。不完美市场中,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向外部市场融资时频频碰壁。融资约束问题在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显著。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梳理,从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企业内部因素等方面分析融资约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结合融资约束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整理出缓解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已有多篇文献强调税收征管的“治理效应”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却忽视了税收征 管可能存在的“征税效应”。本文立足于中国政企关系现实状况,着眼于系统评估税收征管的 “征税效应”对企业投融资活动的影响。基于2007-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发现: 严格的税收征管提高了公司投资-现金流敏感性,降低了公司投资-托宾Q敏感性,且上述效应 对国有上市公司而言更显著。这意味着,税收征管会加剧上市公司尤其是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 约束,损害其投资效率。本文还证实法制环境的改善有助于缓解公司融资约束,提升公司投资 效率。本文不仅为理解税收征管活动的“征税效应”提供了有益视角,更为改善企业投融资环 境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信息不对称尤其是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给税收征管带来很大的危害。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包括:加大检查和惩罚力度;畅通信息渠道;改善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9.
10.
建立健全以纳税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于提升税收治理效能和促进企业诚信纳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2015—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PSM方法,检验了纳税信用管理制度对企业税收遵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显著提高纳税信用非A级企业税收遵从度。(2)纳税信用管理制度通过降低外源性融资和企业绩效两条路径提高纳税信用非A级企业税收遵从度。(3)纳税信用管理制度显著提高位于诚信水平较差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的纳税信用非A级企业税收遵从度,表明纳税信用管理制度和优化税收征管环境在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方面存在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11.
田甜  万旭仙 《会计师》2023,(18):76-78
税收征管与审计均为企业监管的外部力量,二者之间的行为可能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然而,目前很少探究税收征管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借助“金税三期”这一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时点DID方法,针对税收征管数字化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这一论题开展实证探究。这在理论上丰富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的经济后果研究,在实践中有助于审计师更加全面地评估企业状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11~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企业创新为切入点,实证研究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税收优惠能够明显增加企业的创新活动,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对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来说均显著;企业受到的外部融资约束会削弱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中更明显。因此,我国应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与精准度,推进我国企业创新水平继续提升;企业要主动、实时关注国家税收政策,充分利用税收优惠带来的资源优势促进企业创新;同时要注重解决自身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优惠对企业创新的激励作用;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现状提高与税收优惠政策的适配度,以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以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异地并购,有效提升异地并购的概率和成功率;融资约束和信息不对称在二者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少信息不对称来促进企业异地并购。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小规模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中表现更显著。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异地并购的影响还能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本文不仅拓展了企业异地并购影响因素的视角,还丰富了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同时为企业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税收优惠政策是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内容.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经营资产结构对加速折旧政策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显著缓解了政策范围内企业的融资约束,特别是对经营资产结构较重的企业融资约束的降低作用尤为显著.本文的...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房地产行业偷漏税问题也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个别房地产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现金价值模型,以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信息不对称和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公司现金价值边际递减,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缓解公司的融资约束;(2)机构持股对现金价值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门槛效应",当机构持股比例超过大约9%时,其对现金价值的影响会大幅减弱,这表明机构投资者缓解融资约束的能力明显衰减;(3)分别就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以及公司规模而言,民营企业、股权集中以及小规模企业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高于国有企业、股权分散以及大规模企业,因此也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4)相对于融资约束程度低的公司,机构投资者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公司中能够发挥更大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