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国内关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现有的研究成果,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理论基础、实施框架、现存问题和解决对策进行文献梳理,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理论.  相似文献   

2.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8):79-82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准则是一个体系,可以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时机和审计方式等不同的角度来考察。非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业务类型模式,采用年度定期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通用准则及各种业务类型的准则等内容。应急状态下的审计准则采取综合模式,采用跟踪审计方式,主要包括总则、审计内容、审计方案、审计跟踪、审计结果及其应用和质量控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本质的探究可从内涵、外延、特征、相关概念辨析四个角度展开。从内涵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是以系统方法,从行为、信息和制度三个维度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履行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实施的独立鉴证,并将审计结果传递给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安排,属于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的组成部分;从外延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是一个由众多成员组成的体系,该体系中的成员既有共性本质,也有个性本质;从特征来说,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具有公共性、突发性和及时性三个特征;从相关概念辨析来说,有些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不同表述,有些是其属概念及属概念的属概念。  相似文献   

4.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0):81-8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按委托代理关系及应对责任、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审计需求及其定位的逻辑顺序,分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并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需求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存在多种以资源托付为基础的委托代理关系,为此,委托人会推动建立相应的治理机制,并将这些治理机制纳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中。审计作为治理机制之一,不直接履行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职能,而是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主体的应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发现其中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并推动这些问题得到整改,其具体定位为制衡机制、监督机制和监视机制。  相似文献   

5.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5):84-87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时机分为宏观时机和微观时机。宏观时机是指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全过程的哪些阶段进行审计;微观时机是指何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某个阶段进行审计。宏观时机选择有三种模式,就整体成本效益性而言,事前与事后审计模式最佳,全过程审计模式次之,事中与事后审计模式最次。微观时机选择有跟踪审计、年度定期审计、常规事后审计三种方式。基于成本效益原则,预防与应急准备阶段和监测与预警阶段最适宜采用年度定期审计,应急处置与救援阶段最适宜采用跟踪审计,事后恢复与重建阶段时效性要求很强的采用跟踪审计,时效性要求有所降低的采用年度定期审计。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技术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审计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文章通过总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问题所在,根据大数据的特征,利用大数据时代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的发展优势,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跟踪审计提出解决办法,从而提高跟踪审计的效率,突破跟踪审计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公共事件,事发突然、瞬息万变,处置是否及时妥当,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危,是对决策者的一个重要考验。本文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以配合政府部门高质、高效地完成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  相似文献   

8.
9.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7):73-76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主要从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型、管理阶段、审计业务类型三个视角来考察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总体框架,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依据的理论框架。突发公共事件的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和制度审计分别有各自的审计依据,将多个审计主题置于一个审计项目的综合性审计业务时,要按不同的审计主题来选择审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国家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对PSR模型应用于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研究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建立基于PSR模型的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理论框架,具体内容包括: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阶段的审计目标设计,从风险压力、事件状态和措施响应方面界定审计内容,确认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社会审计、内部审计和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审计主体,以及从法律法规、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层面构建审计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流程与方法的重构,即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大数据平台式审计,以及审计结果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承担着天然的审计治理责任。由于处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因此设计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国家审计思路与流程,构建审计评价标准有着重大的意义。基于此,通过总结我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实践经验,提出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3):88-91
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提出一个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内容的理论框架,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主题、审计业务类型、审计标的和审计载体五个层级。其中,审计对象是代理人承担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审计主题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关注的中心事项,也是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的体现;审计业务类型是以审计主题为基础形成的;审计标的是对各个审计主题的细分;各审计标的有与之对应的具体审计载体。  相似文献   

13.
王巍  郑石桥 《财会月刊》2020,(12):100-103
基于经典审计理论,提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主体的理论框架。在突发公共事件应对的资源类委托代理关系中,为了缓解代理人在履行其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责任时出现的代理问题和次优问题,委托人会推动建立对代理人的审计,那么,选择由谁来审计代理人实质上是委托人的权利,其会依据独立性、审计质量、成本效益三项原则来选择审计主体。各类审计机构都应该在其内部设置常态化的突发公共事件审计部门。政府审计机关应该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机构进行指挥协调,以提高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14.
卫萌  张永红 《财会通讯》2021,(15):141-145
政府环境审计是保护环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监督制度体系;我国的政府环境审计由于起步比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技术,对于完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体系,形成互联网+监管格局具有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局限性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政府环境审计体系,并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环境审计的机遇与难点,以使其更好的发挥监督功能,服务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孙谦 《财会通讯》2021,(7):130-133,138
区块链技术依据其在中心化、加密方法、共识机制、不可篡改等方面的特点,在招投标、审计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国有企业在招投标审计的过程中,存在招投标的数据资料多,审计的周期时效较长,降低了审计的效率;审计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发生在招投标实施之后,不利于及时发现招投标过程中的风险等.对此,本文认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大数据手段提高区块链审计的效率,利用时间戳、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实现对招投标的实时跟踪审计,大大提高国有企业招投标审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17.
赵志霞 《财会通讯》2021,(19):125-129
传统审计存在延时性、无法全面覆盖业务活动和精力过多用于审计线索及证据的搜寻等弊端,而区块链技术所有交易公开可验证、透明性高、不可篡改及覆盖被审单位业务财务活动等优势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为审计带来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积极布局区块链市场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为例,在阐述事务所新型整合性审计模式后,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预期分析,最终得出区块链可以推动实现审计全覆盖和实时审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应对更高效审计工作的需求,审计链(Auditchain)公司构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持续审计和实时报告生态系统.Auditchain持续审计方案提高了数据获取的时效性,改变了原有的数据处理方式,也改进了数据的存储方式.虽然区块链持续审计模式需借助复杂的信息系统支撑,但Auditchain的实现让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持续审计模式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试行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直接影响不仅是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其造成的间接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我国每年因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惊人。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担负着组织、指挥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只有掌握相应的应急管理知识,才能有效履行职责,保证党和国家的利益及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其招投标审计活动具备着审计资料多以及审计周期长等特点,导致不利于及时防控一系列风险问题,而通过对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文章先是对区块链技术做出了简要介绍,同时分析了国有企业招投标审计存在的不足,并基于此针对区块链技术在国有企业招投标跟踪审计工作中的运用做出了深入探究,从而助推国有企业招投标活动不断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