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居民消费升级是扩大内需和有效构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推手和内生动力.本文依据ELES模型从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与需求弹性视角探讨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困境,得出结论:城镇居民的消费重点集中于居住,农村居民消费重点集中于居住、教育文化娱乐与医疗保健.结合实证分析结论,就如何构建双循环新格局角度,给出了促进内蒙古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吴曦 《开放导报》2021,(1):79-87
旅游业所特有的辐射和联动作用是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蕴含着国内经济大循环所需的强劲动能,旅游业的进一步完善对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旅游业国内游市场呈现新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对外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旅游线路、项目及产品加快推陈出新,低碳旅游进一步推广,在线旅游资产进一步丰富等."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完善国内游市场,深度开发入境游市场,优化旅游业对外开放,广泛推动低碳旅游模式,深入实施"旅游+"工程,积极构建在线旅游资产,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龙少波  张梦雪  田浩 《改革》2021,(2):90-105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然而,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尚存在一些堵点,不利于双循环新格局的加快形成。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对畅通经济双循环有着重要的作用。产业与消费“双升级”通过供给质量提升、技术进步方式转换、就业增加扩容三大机制能有效地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关键环节的主要堵点,并进一步通过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协同作用,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同时,国内经济大循环畅通的过程又将助力于疏通国际经济循环的主要方面所存在的堵点,使得我国以更高的规模经济效能、产业层级和更强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并反哺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快二者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当前我国出口形势不确定性增强、投资推动经济发展的老路弊端显现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将是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消费扩容提质要以满足人民需要为出发点,继续着力从供给侧发力,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构建优质高效的供给体系,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文武  苗婷 《改革与战略》2021,37(10):77-85
新发展格局具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正确理解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生成逻辑,是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中国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提出,具有严密的生成逻辑,是经济发展阶段演进一般性规律、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经验镜鉴、中国经济发展内生演化的必然要求,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性主要特征催化的结果.理解这一生成逻辑,还必须认识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等同于扩大内需,不是各自为阵的"小循环",不是否定国际循环,这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新发展格局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会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最终都会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从理论逻辑看,新发展格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资本循环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反映了西方经济学关注的经济循环问题,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求侧管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需要把握需求侧管理中消费与投资、短期政策与长效机制、局部与全局、国内与国际等若干关系.要构建收入均衡增长机制,培育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拓展投资空间并优化投资结构,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内生需求,而提振消费、优化投资、稳定出口等需求侧管理手段,正是畅通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在新发展格局下,面对消费市场供需错位、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出口不畅等问题,要明确需求侧管理思路,多措并举,以消费、投资、出口的稳定提升与协同发展,不断扩大内需,实现经济韧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因“八大制约”存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必然呈现消费不断萎缩、储蓄不断增加、投资越发依赖实力雄厚的寡头集团——总需求严重不足的特征,这些情况一起构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经济特征。面对现实,中国怎么办?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更大的气魄直面挑战,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接通国际国内资本大循环的血脉。  相似文献   

9.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是适应我国比较优势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国际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这一部署,让青海省经济在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中全力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程,不断促进青海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既然我国是一个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经济体,不管国际经济如何,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我国的经济就会稳定发展."对于中国经济的前景,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很有信心.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大宗商品上涨等因素影响了全球经济.2022年,中国经济将如何继续前行、稳中求进?经济增长的动...  相似文献   

11.
黄鹰西 《老区建设》2020,(22):14-20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面临当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作出的战略调整,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百年目标有着重大意义。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国内发展优势为条件支撑、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根本保证、以供需更加适配为方向指引。针对江西存在的消费需求出现萎缩、投资结构有待优化、改革步伐亟待加快、开放程度相对较低等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问题,建议挖掘消费潜能,让消费成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主心骨;优化投资结构,让投资成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强心剂;加快改革步伐,让改革成为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加速器;提升开放水平,让开放成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正>一、前言随着国际环境和我国资源禀赋的变化,国际大循环下的市场和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正在逐渐弱化,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战略作出了重要调整。浙江作为市场大省、消费大省,制度优势显著,在“双循环”战略中有基础、有能力实现生产与消费更加均衡。  相似文献   

13.
吴旭 《浙江经济》2021,(2):28-30
浙江省将"努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列为浙江"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要任务目标."双循环"新格局的核心是连接生产和消费、国内与国外的高效现代流通体系,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需要在产业链、供应链层面更好地发挥重塑流程、重构网络与重建模式的作用,推动现代流通体系质量变革、效率...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党中央基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提出要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消费扩容升级是构建经济双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生动力.内蒙古存在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乏力、居民消费受到抑制、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严重和周边发达城市消费"虹吸"等消费问题;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层次升级、农村收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也有着巨大的消费潜力.由此本文提出内蒙古消费扩容升级的路径,即提高消费者的资源拥有水平,促进消费回流,促进消费升级提质和减少消费者感知风险.  相似文献   

15.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国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相似文献   

16.
"十四五"是我国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进入消费新时代的重要五年.全面促进消费,是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任务,是我国赢得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一、"十四五":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 (一)居民消费水平的较快提升 1.2019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首次突破2万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稳步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13年的13220元增长到2019年的21559元,年均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分别为7.20%和10.09%.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我国的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给经济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对内是我国获得高质量发展新动力的战略抉择,对外是重塑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途径和继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部署。宁波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宁波加快推进国际消费城市和夜色甬城(以下简称"两城")建设,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对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宁波推进"两城"建设,也是助力"六稳""六保"工作和提升城市烟火气的有力举措,将为宁波当好浙江建设"重要窗口"模范生增添亮色。  相似文献   

19.
郭小川 《中国经贸》2012,(21):60-61
中国企业"走出去"与金融需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宏观背景下,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经济加速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飞速增长,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谋发展.2001-2011年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不足10亿美元增加到746.5亿美元.中国"走出去"对外投资的规模飞速增大、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可以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联想、海尔、华为、中兴等一大批中国科技企业登上了国际消费电子展、世界通信大会等知名品牌亮相的大舞台,竞逐新产品、新技术、新规则.美国《福布斯》杂志这样报道:"中国进入高技术对焦圈."  相似文献   

20.
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近期撰文认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国内外新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推动“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完成好这一重要任务,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内化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过程中,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