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地勘单位财务工作中存在着各地勘单位账簿设置不尽相同、报表填写思路不明确等问题。建立地勘单位的事企分体运行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且有政策依据。由于目前地勘单位的改革只限于职能改革,即有事业性质又可从事生产经营。因此,事企分轨建行、分开核算,执行不同的财务政策只能是事业职能和企业职能分开;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分开;事业拔款和企业收入分开,而不能将事业人员和企业人员分开。也不能要求地勘单位编制汇总会计报表。这样做,更适合目前地勘单位实际。  相似文献   

2.
做好地勘单位公益性职能的顶层设计,需要从政府层面建立完善地勘单位履行公益服务职能的长效机制。地勘单位的公益性职能除了体现在国家和省级政府层面外,还要体现在地市级政府层面,主要体现在工作任务和财政资金安排两个方面。对公益二类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建议:(1)做好地勘单位公益性职能的顶层设计;(2)争取地勘单位分类改革地方配套政策支持;(3)创新优化地质工作,形成服务特色;(4)坚持企业化方向,做强地勘延伸产业;(5)坚持事企分开,创新内部管理,激发发展活力;(6)坚持人才强队,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地勘单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建议逐步向集约经营模式转变,稳步推进地勘单位事转企;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用好用活地勘费,努力增强地勘单位的经济实力;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地勘单位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4.
国有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历程的回顾以及对中央有关改革文件精神的深度解读,分析了改革陷入迷茫的原因,并提出了地勘单位企业化方向就是建立"地勘企业",而非一般意义的国有企业.同时,指出地勘单位企业化是一个整体行为,不存在一部分转为企业、一部分保留事业的现象.企业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等待社会保障体系和矿业权市场的两个完善.文章分析了当前地勘单位企业化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实现企业化路径的总体思路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地勘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我国市场体制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很难适应全球化的竞争。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地质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加快改革进程,理顺管理体系;搞好地勘文化和领导班子建设;加快地勘集团化建设;实施人才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勘查开发一体化;加快编制中长期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转型升级和企业化改革是地勘单位正在积极探索并需解决的问题。A地质队基于单位基本情况,通过成立模拟市场运作的地勘公司、实施大项目部制工程勘察业改革,以及拓展环境地质、测绘领域业务等举措,对转型升级进行探索。受制于缺乏战略思维和视野、对转型升级的深度认知,以及投资经营理念等因素,A地质队同大多数地勘单位一样存在着技术和管理人才缺乏、综合实力弱、产业附加值低、同质化竞争严重、打工者的地位依然没有改变等问题。地勘单位转型升级中的问题主要源于其事业身份属性,因此企业化将是地勘单位的最终结果,转型升级是必经之路,地勘单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将地质勘查交给市场。  相似文献   

7.
论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地勘单位要实现事业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事企分开,精干主体,分流职工,实行分立式改制,这是地勘单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地勘队伍属地化后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地勘单位发展战略构想,认为地勘单位的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在保留地勘单位事业牌子不变、职工身份不变的前提下,剥离生产经营性资产,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具体构想和实施办法,可能是目前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首选模式.  相似文献   

9.
地勘单位的"主辅分离"即是地勘单位的企业部分和事业部分的分离,亦即事企分开.文章介绍了安徽省地勘局实施主辅分离、事企分开改革,将地勘单位内部的经营性国有资产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相对分开,按不同的机制和管理方式运作,并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理顺地勘单位内部关系,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的实践经验.并指出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 地勘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设想 1.在地勘单位实行两权分离,由一级管理变为二级管理。即把地勘单位看做是缩小了的地勘局,所有权归地勘单位,代表国家实施政策管理与协调工作,把经营权交给下属两个公司,一个是地质勘查公司,一个是多种经营公司。两个公司均实行独立核算对地勘单位实行经营承包,公司负责人对内对外具有法人代表资格和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