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吐鲁番麻扎村绿洲聚落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邦瑞  王庆庆  侯全华 《经济地理》2011,31(8):1345-1350
研究着重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了聚落形态的本质,并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麻扎村的土地利用特征入手,探讨了绿洲型聚落的水平形态、垂直形态以及要素组织形态特征,得到如下结论:第一,从人地关系视角看,聚落形态是人类在所居住的地面上安置自己的方式,其本质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地关系的外显方式;第二,麻扎村具有"围寺而居的圈层"水平形态特征;第三,麻扎村具有"宅高田低,上居下耕"垂直形态特征;其四,麻扎村具有向心型、多组团的居住用地组织形态特征,高效复合、形态自由的道路交通组织形态特征,以及多级、广布的公共空间组织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村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分析 土地是自然产物,而村镇用地是人类在土地上长期劳动的社会经济产物,影响村镇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由于地区的差异村镇土地利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结果也会有所不同。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条件、土地资源状况、人地关系、村镇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家或地区政策导向等。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反映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和谐的人地关系传达了人地协调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的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根据国内外主要地理刊物和有关文献,对2005年以前人地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反映了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趋势,我国人地关系研究的方法、技术将逐步更新,人地系统理论的不断提升,研究领域的应用性加强,研究的学科综合性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经济系统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频繁的一个子系统。而经济结构研究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经济结构进行研究时,首先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指出产业结构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骨架。第三,分析指出空间结构反映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要素的分布格局。最后指出要素流成为联系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重要媒介,共同构成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基于供需视角的黄河三角洲人地关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传统之一,黄河三角洲作为生态脆弱型人地系统是进行人地关系研究的典型自然—人文复合系统。利用人类需求和自然地理环境供给之间的特殊关系反映复杂的人地关系,以1991—2015年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数据为基础,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了供需视角下"人""地"状态演变过程,在时间序列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方法研究了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人类需求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自然地理环境供给水平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演变特征,并且"人"与"地"之间的状态由"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黄河三角洲人类活动是引起自然地理环境变化的原因,并且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以产生负面影响为主,但是这种负面影响的程度经历了先增强后减弱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是土地资源进行配置的基本手段,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对于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晋城市为例,基于信息熵的理论,对晋城市1996~2008年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及2008年各区县信息熵差异进行了研究,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晋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质性逐渐增强,土地利用朝着均衡状态发展;2008年各区县的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差异较大,反映了不同的经济水平和土地利用状况;经济因素和农业发展因素是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基于信息熵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有利于揭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越  李炆颖  曾先  李佩泽  薛冰 《经济地理》2022,42(3):231-239
土地利用冲突是揭示新时期区域人地关系演化机理的重要突破口。既有研究侧重于从结构性和功能性视角分析土地利用冲突,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要素性冲突多尺度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以沈阳经济区为研究区,引入小波相干分析法和交叉小波模型,揭示土地利用冲突与其关键影响要素的空间多尺度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8个关键影响要素的交互作用关系显著;(2)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人文要素的驱动作用关系比自然要素更加明显,而土地利用冲突对自然要素的响应程度比人文要素更加显著;(3)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与其关键影响要素具有明显的空间多尺度关联关系;(4)研究区人口密度、GDP与土地利用冲突交互作用的空间位置主要作用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主城区,NDVI主要作用于林区,能源消耗量主要作用于工业企业较为密集的区域,其他关键影响要素零散分布在研究区采样空间上。  相似文献   

8.
宋戈  李娜  李静  刘焕军  宋思铭 《经济地理》2011,31(5):816-821
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为研究区,以1989年和2006年两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度并分析其总体特征,探讨选取用地类型变化的生态贡献率参数和生态环境指数,反映和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989-2006年,研究区土地利用/覆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田和草地覆盖类型变化最为频繁、速度也最快,建设用地变化最慢。期间生态环境有恶化也有改善。在各种用地类型的变化中,沼泽湿地减少的生态贡献率最大,造成了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研究表明,人们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会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使原有土地利用/覆盖方式被迫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9.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杨青山  林? 《经济地理》2001,21(5):532-537
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参照生态学模式,认为人地关系概念的经典解释(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非经典解释(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广义的地理环境的关系)不存在孰是孰非问题,其差别在于操作意义的不同。人地关系及其系统的经典构型主要适合于从长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非经典构型更适合于从中短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特征,并将后者定义为开放性、人性、开发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李强 《现代经济信息》2012,(11):288-289
本文以千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构建土地承载力评测模型,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研究区的土地承载力进行动态测评与时空差异性分析。研究揭示了不同人口、粮食产量及土地资源消费水平下,土地承载力水平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探讨了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之间的矛盾,为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研究,为定量、定性探讨区域人地关系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小城镇人地系统的剖析,指出当前小城镇发展中的问题实质是人地关系问题,据此提出构建小城镇自组织机制以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创建耗散结构以推动开放,利用势差以促进产业发展,保护生态以创造优越区域结构和加强分类指导以推动小城镇有序发展乃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之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2.
欠发达县级市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以吉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多地少,正值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欠发达山区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因此,可以通过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来加强用途管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欠发达地区山区的吉首市为例,采用系统聚类法,构建了欠发达县级市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指标体系,对市域内土地进行功能分区,并根据各区域的不同特点,提出了土地合理利用的发展方向和用途管制建议。  相似文献   

13.
This is the first article that econometrically estimates the global land-use change impact of bioenergy. Applying time-series analytical mechanisms to fuel, biofuel and agricultural commodity prices and production, we estimate the long-ru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prices, bioenergy production and the global land-use chang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ising energy prices and bioenergy production significantly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land-use change both through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land-use change impact. Globally, the total agricultural area yearly increases by 35 578.1 thousand ha due to increasing oil price, and by 12 125.1 thousand ha due to increasing biofuel production, which corresponds to 0.73% and 0.25% of the total worldwide agricultural area, respectively. Soya land-use change and wheat land-use change have the highest elasticities with respect to both oil price and biofuel production. In contrast, nonbiomass crops (grassland and rice) have negative land-use change elasticities. Region-specific results suggest that South America faces the largest yearly total land-use change associated with oil price increase (+10 600.7 thousand ha), whereas Asia (+8918.6 thousand ha), South America (+4024.9 thousand ha) and North America (+1311.5 thousand ha) have the largest yearly total land-use chang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in biofuel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地理学透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统筹"的五个方面处于不同层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统筹处于基础层次,决定了其他几个统筹的贯彻与落实;城乡发展的统筹、区域发展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统筹处于操作层次;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处于目标层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理论乃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地理学在"五个统筹"的各个层次均可发挥重要作用,地理学的发展对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与落实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3S"技术为基础,运用市场价值法、机会成本法、影子工程法等,以山西省河曲县沙坪村为例,详细分析2010年土地利用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采用价格修正系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沙坪村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960.18×104元,是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28倍。通过价值核算,以期为改变沙坪村和砖窑沟流域农业内部结构和土地利用格局、缓解人地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为绿色GDP的研究提供科学的评价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京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及其对中国大城市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洁 《经济地理》2004,24(6):812-815
基于信息熵的基本原理,计算了东京23区以及市部和岛部的信息熵和均衡度,分析了其土地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对中国十大城市的信息熵和均衡度进行讨论,通过各城市之间以及与东京的土地利用比较发现,我国城市在工业用地比例上明显偏高,城市的土地利用应当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功能定位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城市的级差地租优势。  相似文献   

17.
闻潜 《经济经纬》2005,(6):18-22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贯穿于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对于经济运行的全过程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目前,经济运行各环节矛盾之所以不断拓展,根本原因就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早已严重失调。近几年,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凸显,其成因即长期实行投资扩张。要化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不可再搞投资拉动,而必须着力以消费启动经济运行。与消费启动相配套的经济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内需和外需协调适应的机制、以消费带动投资、投资和消费相互协调的机制、以市场容量带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Getis-Ord Gi*模型对中国31个省域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农用地利用效率、土地利用综合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建设用地热点区域面积小于农用地热点区域,建设用地热点区域与冷点区域面积仅占全部研究区面积的1/4,研究区半数省域属于土地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型。  相似文献   

19.
在湖南省工业用地现状与增长趋势预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湖南省工业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提出应建立城镇低效工业用地使用权流转置换制度,向土地经济效益较低的丘陵岗地争取工业用地发展空间,引导工业用地向丘陵岗地拓展,促使工业用地不断提高其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效益,是有效缓解湖南省工业用地增长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定义土地利用社会功能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功能变化驱动力,选取相应指标建立土地利用社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收集了中方县2003-2010年相关土地资料及经济数据,对中方县八年间土地利用的社会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中方县土地利用社会功能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中方县土地利用社会功能评价综合得分在八年间呈现逐步平稳上升的趋势,县域土地利用社会功能正在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