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旭东  陈芳  中熙 《当代陕西》2004,(11):20-21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3年底我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经达到19.7万亿元,涉及15万户国有及国家控股企业。  相似文献   

2.
罗昌平 《发展》2003,(10):32-35
前不久,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指出:为了更好地履行国资监管职责,必须首先解决规范化问题,所以现在对国有资产不要急于处置。2003年4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在北京挂牌。与之相关的是,《国有资产法》的起草工作也已完成,并将很快提交全国人大审议。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近10万亿元的国有资产的监管将面临重大变革。就在不久前,财政部发至原国家经贸委企业司的“9号文件”中,建议“对采取管理层收购(包括上市和非上市公司)的行为予以暂停受理和审批”,其原因是“由于法律、法规的制定相对于实践活动有一定滞后期,对这类交易行…  相似文献   

3.
4.
5.
一些地方政府为加快国企改革进度,给企业改制时,或“先改制,后规范”或“边改制,边规范”的原则,使不少企业因改制“夹生钣”而留下无穷隐患。  相似文献   

6.
杨承训 《南方经济》2005,(11):31-34
《国有企业民营化的均衡模型》一文主张国企尽快私有化,认为其原因在于市场竞争的要求和选择,设计了一个兼顾四方利益的“均衡模型”。但其模型并非均衡,强调的重点是突出收购者的利益,政府出售国企不必“纠缠”价格,实际上等于贱价出卖或一送了之,形成四种不均衡。大量的实际材料证明,MBO已经出现了不少严重问题。如果取消了国企的主导地位,实现私有化,那就一定是灾难性的“非均衡模型”。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应当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家为改善国企经营管理服务,而不能去充当私有化的主角。  相似文献   

7.
陈玉良 《特区经济》2005,(12):103-104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国企改革真正进入了最后的攻坚阶段。两年来,最引人瞩目的事件是,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郎顾之争”由此而生,并引发了一场产权改革大争论。这场争论是意义重大的,它最终影响了中央的政策调整,遏制了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势头。但是  相似文献   

8.
国企改制,是一项以营造产权清晰、权责分明、责任有限、管理科学、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公司为目的,通过重组、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改革工程.  相似文献   

9.
<正> 据统计,我国近几年平均每年约有500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尽管流失方式多样,但绝大部分是在国企转制的过程中发生的。那么,这样庞大数量的国资,究竟流向了哪里?这样的国资流失,究竟意味着什么?种种问题,应当引起管理者必要的关注。一、国企转制中国资流失的综合评述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已成为自下  相似文献   

10.
樊纲的国有资产进退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漫长的实践,大家对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源已经有了比过去清醒得多的认识,但在"如何改"的问题上,还有许多困惑:知道国企改革一定要进行产权重组,一部分国有资产或某些国有企业应该出售,但就是"卖不出去",或者是"没人要",或者是卖出去了有人会说"国有资产流失",结果是"不敢卖"。最近,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先生在"2002’中国(青岛)经济体制改革论坛"上就此发表了演讲,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对我们明确改革的目标,搞清问题的性质,澄清一些错误认识会有一定的帮助。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们对国企改制报以极大热情的同时,对刹住国有资产流失风的呼声也十分高涨。这充分说明国企改制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率,更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正与稳定。应该说,改制是一把双刃剑,搞好了,企业出资人到位,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搞活了企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搞不好,国有资产大部分流入极少数人手里,严重两极分化,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本文就我市国企改制的迫切性,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环节,如何认识改制中国有资产的流失,以及加强监管减少流失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傅维仙  徐晓 《浙江经济》2002,(16):49-49
目前,众多国有企业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改制,改制形式有:成立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出售等。各级政府也崇尚对企业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并为此而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改制工作对加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扭转企业亏损局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北 《西部大开发》2004,(12):50-51
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究竟严重到什么程度,国资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对此大体有三种估计,一是低位估计,认为近年来,国有资产平均每天流失1个多亿,也就是每年400-500亿;二是中位估计,认为国有资产平均每年流失5%,即1000多亿;三是高位估计,认为国有资产每年流失不少于1500亿。无论哪种估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4.
2004年是是加快组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关键一年。今年国有资产监管工作除了要加快组建地方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规章、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外,还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使得国企真正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4,(18):41-41
日前,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属职业经理研究中心教学研究部主持工作副主任李开发发表文章,就一些观点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再商榷。文章提到:研究郎教授的成果,我们发现,偷换概念,用“国资流失”替代“国企亏损”是郎教授立论中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 进入90年代以来,外商来华投资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新动向是购并国有企业。这种做法发展很快,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热点,已经和可能给我国国有资产保护带来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警惕:外资购并国企问题日渐突出 近年来,我国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将国有企业改造为法人公司,可以进行产权转让,使外资购并国有企业有了合法条件。同时,不少国有企业即使是利税大户,效益很好,却面临资金紧张的困难局面,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利用外资热情很高,又给外资的进入带来了机会。正是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外资购并国有企业作为一种新的投资方式迅猛发展。 1992年香港中策公司从收购山西太原橡胶厂起至1994年底,在大陆成片、成行业地购并国有企业百余家,造成令国人震惊的“中策现象”。此波稍息,1995年8月外资购并上市公司又掀波澜,继日本五十铃汽车公司和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通过联合购入“北京北旅”4002万股法入股之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又签约认购占“江铃汽车”总股本20%的B股,今年1月25日“四川广华”又正式公布将其3500万股国有股以每股2.1元的价格转让给美国公司,创1996年外资购并上市公司先例。  相似文献   

17.
国企改制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纠错的过程,国企改制中出现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绝不能成为否定国企改革特别是产权制度改革的理由。在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发生之时,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制定国企产权转让的规则,而不是泼脏水连孩子一起都泼出去。  相似文献   

18.
19.
20.
<正>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抓住世纪之交的时机,将中国引导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总书记在1997年5月29日讲话中,要求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国有企业一向是我们经济领域中的栋梁,它曾经做出过历史的、巨大的贡献,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广度、深度拓展,国有企业的经营弱点也随之明显暴露。怎么办?多年来出台了一批措施,从承包责任制开始到关、停、并、转,发展到改组、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