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城市群动力机制的长三角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式,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其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全国其他城市群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群动力机制的五个动力因素:经济力、政策力、基础资源力、文化力和要素集聚力;然后在霍夫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动力机制模型,并计算了长三角的16个城市对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动力;最后提出了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一体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毛中根  武优勐  谢迟 《经济地理》2020,40(12):56-62
消费发展具有时代特征,既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又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文章运用重心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面板计量、地理加权回归等多种方法,探索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消费水平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消费水平重心在上海、南京、杭州构成的三角区域内向西移动,与区域中心距离有所缩短,区域差异逐年缩小;消费水平存在正向空间关联,呈现出以上海—南京沿江带为主导的空间分布特征;经济水平、服务业占比、工业化率、人均财政支出、人力资本水平等对当地消费水平有正向影响,前三者对消费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此外,各因子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长三角22城市之间的经济能级、经济联系以及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正在逐渐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上海凝聚团、南京凝聚团和杭甬凝聚团三大凝聚子团。研究认为,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助推整个城市群系统向更为有序的宏观自组织结构演化。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内金融业的集聚现象是明显的,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非均匀性和非相关性,那些信息服务业主导而非生产主导的城市往往具有较高的金融集聚水平。城市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会出现生产中心和信息中心的分离及产业分化,最终那些信息服务中心主导的城市会最终成长为区域或更高级别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城市群商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成因、机制与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易开刚 《经济地理》2005,25(6):775-778
长三角城市群商贸经济一体化是其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典型特征。文章在对长三角城市群商贸经济一体化内涵进行深刻揭示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的成因和运作机制,并提出了推进发展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邻近区域且又分属于不同行政区的多个城市实现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内城市群发展的普遍趋势。发达国家较早开始探索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办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城市群一体化协调模式,如英国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大伦敦城市群行政架构协调模式、美国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城市政府协会、政府协议和特设机构模式、日本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核心城市主导协调模式、法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市(镇)联合体一体化协调模式。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联合申请专利数构建协同创新网络,建立指数随机图模型(ERGM),预测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动力。实证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存在传递性,倾向于形成中介-2路径的开放式三角形结构;城市拥有的知识元素属性、经济发展水平和科研投入力度会对网络演化产生差异化影响;知识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在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关系形成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制度邻近性和社会邻近性在网络演化前期发挥积极作用,但是伴随协同创新的深入,二者不利于协同创新网络合作关系形成。因此,政府应该引导各城市因地制宜制定创新战略,发挥各自资源与产业优势,助力构建高效交互的协同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8.
临空经济演进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动力机制是驱动临空经济演进的力量结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基础性动力、内生性动力和外源性动力是推动临空经济演进的三种动力,然后依据三种动力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差异性所产生的演化路径.提出了"基于时间成本的区位选择机制"是机场极化空间阶段的形成机制,临空产业综合体空间的演进机制是"基于专业化分工的临空产业链群的网络协同机制"和"基于机场竞争优势获取的资源要素需求机制",知识创新空间阶段的演进机制是"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王晓玲 《经济学家》2020,(12):43-51
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是推进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的着力点。自贸试验区的亮点在于它不仅是经济试验区,更是制度开放与创新的试验区。自贸试验区网络格局与城市群布局形成空间交汇,为城市群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在"制度创新+空间动力"的双重视角下,自贸试验区的设立通过增长极效应、推进效应、激发效应、变革效应为城市群中心城市注入新动力,通过辐射效应、溢出效应、示范效应、复制效应为外围城市提供新动力。动力机制符合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理逻辑。我国应加强自贸试验区国家战略和城市群战略的协同发展,形成互促共进局面。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我国沿海和长江T型经济带的交汇处,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人口和产业最密集、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在不久的将来,长三角城市群也将跻身于世界级城市群,和美国的波士华、日本的东海道城市群并驾齐驱。长三角城市群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交通体系的改善。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加速实现城市群的一体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整个城市群的同城化步伐。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集聚问题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沿江地区、浙江杭嘉湖地区以及宁波、绍兴、舟山三市,总面积9.96万km~2,2000年共有城市52个,建制镇1300多个。其中中央直辖市1个,省辖市14个,副省级市3个,县级市38个,总人口7500多万,其中城镇人口4400多万。它以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和6.1%的人口,却创造了全国15.4%的国民生产总值、22.4%的工业总产值和22%的中央财政收入。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5960多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9倍,其发展潜力将超过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工业基础、城市化、国际化程度和生态安全在全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发展城市旅游业 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目标是率先实现区域现代化,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前提。发展旅游业在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现代化中,体制障碍较小,有利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经济现代化。以城市为中心,以2003年中国江、浙、沪旅游年为契机,抓住筹备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共同构建区域道路和交通网络,充分利用各城市和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发展长江三角洲旅游业,提升长江三角洲整体旅游形象和旅游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覃剑 《产经评论》2013,(3):117-128
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化和区域金融一体化的持续推进,城市群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悄然成为世界金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本文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金融业整体及其亚类行业领域两个层面,对金融资源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客观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勾画出金融等级体系形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大珠三角区域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包括合作网络、知识网络和城市-知识元素隶属网络在内的多层网络,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构建ERGM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弱联结状态;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由“三足鼎立”格局向“多中心、多层次、趋平衡”格局转变;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领域出现空间聚集,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受地理同配性、知识独特性和结构嵌入的影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中介2-路径结构。  相似文献   

15.
《江南论坛》2004,(1):17-18
改革开放之初.珠三角得风气之先,吸引港澳资金,凭“三来一补”迅速崛起了加工业。粤货大举北上,使长三角上一度“喝珠江水,吃广东粮,穿岭南服”。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开放浦东,强劲带动江、浙经济发展,出现“80年代看广东,90年代看浦东”,两大三角洲争雄竞胜的局面。到2003年上半年,广东的GDP增  相似文献   

16.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两岸举办,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将有来自世界各地的700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这是迄今以来规模最大的世界博览会,对中国和世界都会产生影响,其中,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趋向,更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三角洲与环太湖城市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叶,我们共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中国经济的三艘航母,在当今的时代发展大潮中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世人关注长三角,看好长三角,因为长三角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谁不知道中国有个长三角? 谁不知道中国还有个太湖? 但是,又有谁知道长三角与太湖的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关系还是后天获得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抑或是因果关系?还是唇齿相依、平行不悖、辐射集聚、摩擦冲突、你死我活的关系?这是长三角未来发展定位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然而,倘若继续囿于传统的理念和思维方式,以及传统的理论框架,看来已很难从根本上解答这一难题了。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组织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结构调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要求。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改变资源型产业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局面,有利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协同发展等等。文章提出的建立“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企业网络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组织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试论无锡城市在长三角中的发展定位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须俭  相江 《江南论坛》2003,(4):14-16
“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列宁语)。随着城市格局演变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快,地区间的竞争更直接、更主要地体现为中心城市间的竞争,城市发展日益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和标志。无锡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区域中心之一,这是历史形成。进入新世纪,发展进入新阶段,区域间各类资源要素的扩散、集聚日益活跃,无锡的城市地位是削弱,抑或强化,其关键在于找准自身在长三角城镇体系中的定位,增强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一、现实方位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经过20多年的发展,长江三角洲…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要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提升综合竞争力,必须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使各地区间协调发展。本文在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同构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