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庄子中的人物形象形形色色多达四百多个,通过庄子对其理想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庄子塑造人物的高超技巧,从两方面分析这些理想人物形象.一方面是理想人物所体现出的社会理想,另一方面是这些形象塑造中所表达出的艺术境界,试图通过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庄子人物塑造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
"逍遥"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庄子所谓的逍遥,是一种远远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境地,体现了庄子面对不完美世界的一种至臻追求。这种境界的达到,需要极深的功夫,非一般而能为之、一蹴而能成就。对《逍遥游》的深入解读,是了解庄子逍遥思想内涵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庄子》中的丧葬现象为研究对象,梳理出了《庄子》文本中的五处丧葬书写,分别是秦失吊老聃、子贡吊子桑户、孟孙才葬母、庄妻之死、庄子将死。这五次丧葬活动,体现出薄物质、薄程序和薄情感的薄葬观念。这种丧葬观念根植于《庄子》的死亡观:死生一体、死是复归自然、死是解脱。死亡观又是其宇宙观的反映,《庄子》的宇宙观从时间和空间两大维度折射出大宇宙背景下个人生命的存在状态与价值,具有强烈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庄子的悲剧意识来自庄子对人生存在意义的追问和对时人的生存苦难的深刻体悟。词人辛弃疾自归宋以后,因理想屡屡受挫,精神备受打击,而与庄子产生共鸣,深受庄子悲剧意识的感染,词作中出现“庄风”。但辛弃疾自身强烈的功业观念使他无法像庄子那样得到精神上的超脱,执著与超脱的尖锐冲突造成了词人或闲适或狂放都无法摆脱的心理上的悲苦情怀,为辛词打上了一层“悲”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神话之于庄子不仅是任他驱遣的材料,而且更为他提供了写作时的神话思维方式:认识世界(观物)的方式和表达的方式;形成庄子神话思维的原因是商代文化的传承、楚地宗教氛围的滋养、庄子独特个性的影响和黑暗现实的激发;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作为一种外力促使了庄子对神话思维的自觉选择和运用。  相似文献   

6.
"道"是庄子思想的核心要本,在他看来人生至高境界是体道行道与道合一。因此与道合一、逍遥自适成为其人生的终极追求。由于庄子生活背景和人生体悟使得庄子在求得自己逍遥自适的同时也希望人民能够全身保性天放自得。可见庄子的人生理想不仅在说明和探究宇宙本源,更主要的是诠释人生,扩展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逍遥思想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主要特色,也是庄子人生理想的最 高境界,它表达了这位古代哲人对人格独立的孜孜以求和对精神自由的无限向往,在社会有了巨大发展的今天,庄子的逍遥游理论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仍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论述庄子的价值观、消费观,接着分析在价值观、消费观的影响下,庄子的消费思想有很多正确的东西,但也有不少错误的东西.有精华,也有糟粕.最后论述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利于促进消费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简要地介绍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由来以后,着重阐述了庄子的仁义礼乐观念。庄子认为:仁义是人本性中的自然之物。当所谓的圣人出现以后,便将仁义从人的自然本性中析离、提取并悬置,成为匡正人行为的工具。于是,世俗之人争相奔命于仁义。庄子从自然无为的“道”的角度出发,指出仁义礼乐是异化人的重要工具,是最大的有为。对此,他持坚决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0.
《庄子》一书历来被认为是道家经典之作,庄子也是公认的先秦道家主要代表人物。其实,通过对《庄子》一书中关于孔子本人及其儒家思想的态度,不难看出,《庄子》思想与儒家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庄子美学除却出凡脱俗之极美形象,尤赞赏丑怪大气之美.大美者无言大气,丑怪者以美丑之极致互为里表,充满诡的原始生命力的独特美感.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简地介绍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由来以后,着重阐述了庄子的仁义礼乐观念,庄子认为:仁义是人本性中的自然之物。当所谓的圣人出现以后,便将仁义从人的自然本性中析离,提取并悬置,成为匡正人行为的工具。于是,世俗之人争相奔命于仁义,庄子从自然无为的“道”的角度出发,指出仁义礼乐是异化人的重要工具,是最大的有为。对此,他持坚决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13.
《庄子》的魅力最主要的就是在于它给人留下的隽永的久久不能磨灭的那种深刻的感动与思索。我们在阅读《庄子》寓言故事的时候,经常会产生恐惧、伤感、迷茫、愤怒的感受,这种整体的感受与《庄子》寓言的悲剧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逯艳  韩一红 《大众商务》2011,(12):131-132
本文写了《庄子》的寓言在艺术上的成就,通过《偻丈人承蜩》和《吕梁丈夫游水》两篇文章来谈《庄子》寓言丰富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充闾围绕庄子哲学思想中"逍遥游"这个主旨,进行多维度的探求,使这部传记具有《庄子》哲学思想品读的文化存在意义。该作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以"游世"说为立论,阐发"游世"思想的哲学意义,并采用可行的解读路径,揭示庄子哲学的形上之义。该作将传记、散文、理论专著成功地融为一体,展示了较强的可读性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提供了一种距离读者更近的《庄子》阅读方式,也为丰富庄学的文本类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庄子在诸子百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许多学者在研究其思想的过程中主要注重于其哲学思想,更多的是对他的消极的哲学观点进行批判,而没有看到庄子思想中所蕴涵的强烈的批判精神。笔者认为,庄子的批判思想集中体现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警示呐喊上,具体来说,可以从社会、人生、哲学三个层面对其批判思想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古代大哲学家庄子关于“安时处顺”、逍遥人生的哲学命题和处世箴言对当今社会很有启迪。  相似文献   

18.
庄子认为"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要揭示"道",就得透过"小成",摒弃"荣华",以自然的心态,去认识和审视周围的一切。自然现象的自然无为,无拘无束,无意识无目的而又合规律合目的的自然运行的状态,就是庄子崇尚和提倡的自然之美。自然万物是共通的,人当然与万物共通,庄子通过想象描写这宇宙间万物的共通性。庄子挟带着共感的想象力,实质上来源于他视自身与自然同一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胡艳 《企业家天地》2011,(6):149-149
庄子和维特根斯坦二者作为东西方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但他们却有很多共同的地方,共同之处在于庄子和维特根斯坦都发现了语言的困境。他们发现了存在着语言无法表达的领域。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可说之域。不可说的东西,二者的不同也非常明显:维特根斯坦对于不可言说的领域所采取的方法是:沉默;而庄子却一方面保持沉默,一方面却又再言说。笔者认为庄子应用的是意象语言,而维特根斯坦应用的是科学语言,也就是哲学语言。  相似文献   

20.
《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庄子学说的最高理想,《逍遥游》的基本主旨就是“闲放不拘,怡适自得,优游自在,无挂无碍”的精神解放和精神自由,实现超越和达到逍遥游境界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是做到“心”的剥离,这种剥离就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庄子逍遥游的精神特质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