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公民健康的"公民意识"是一个现代国家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国高校公民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不仅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长时间处于"瓶颈"状态,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中国社会公民意识的缺失和公民教育本身的不成熟,这也体现了在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公民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2.
公民意识培养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公民身份这一特定社会存在的反映。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及其内在价值的了解和认定,是公民对自己在国家中的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认识和对公民与国家、公民与其他公民之间关系的认识和认同,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了解和对这些权利义务实现方式的理解。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确立必将直接促进中国朝着稳健、理性、民主、开放、有序的现代化方向发展。本文集中探讨了公民意识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3.
民主政治的主体是公民,所以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公民的民主意识在民主政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公民人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民实现民主权利的能力和公民民主意识的状况,而且在民主政治中,公民在人格方面对民主政治的认同性极为重要,所以公民人格就成为民主政治状况好坏的深层的决定性因素。法制意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必要的理性能力是理想的公民人格中最重要的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发展,个人逐渐以公民身份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变革又对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公民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以及社会的整体文明.公民文化建设既是-项根本的社会使命,也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为此,公民要培养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应具备良好的参与意识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应具有契约观念和诚信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公民认同感.本文探讨了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为当前公民文化建设所亟待解决的几个观念性问题.  相似文献   

5.
吴亚娥 《价值工程》2011,30(1):241-242
调查反映我院大部分学生欠缺公民意识自觉践行的习惯。完善其公民意识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身边责任意识践行习惯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刘芳 《内蒙古财会》2000,(12):30-31
如何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有效避免税收流失现象呢 ?一、完善现行税制 ,健全税收法制 ,以规范征纳关系 ,从而体现税收公平、效率和稳定的目标 ,培养公民自觉缴纳税款的习惯 ,这是提高公民纳税意识 ,贯彻“依法治税”的基础和保障。(一 )完善税制 ,优化结构 ,是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的基础。1、对现行税种结构进一步理顺、简并、压缩税收征管成本 ,从而减轻纳税人因税种多、了解不全面等原因引起的逃避负担的心理。 1994年税改虽然将税种由37个减少到2 3个 ,但税种重复、交叉、错位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在某种程度上增大了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应…  相似文献   

7.
政治冷淡作为一种存在的消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和行为在我国当前社会一部分公民中表现出对政治制度的陌生感、对政治过程的隔离感、对政治的恐惧感和缺乏政治责任感。受经济利益、传统体制、政治文化、教育水平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的政治冷淡,应注重从经济发展、打造政府的亲民形象、疏通公民的参政渠道和增强公民的主体表达参与意识去消解。  相似文献   

8.
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形成是现代社会的主要标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自身权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种权利意识的觉醒实际上就是公民意识觉醒和形成的基本前提。在我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努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在现代性视域中探讨公民意识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公民的基本概念出发,对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形成进行梳理,进而对如何更好地实现公民意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1.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存在的问题1.1公民参与意识不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水平的提高,公民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都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但总体而言,公民意识并不明显,尤其是参与公共决策的意识仍相当薄弱。我国学者张明澎曾经做过一项关于"中国公民政治素质调查与研究"的课题,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会想到主动参与公共决策的人数比例只有19.7%,由此可见我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论述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具体包括传统农业社会阻碍了公民意识的生长,西方文化的入侵对公民意识的消解,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错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大学生身份认同感的丢失等四个方面,明确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施的内容和途径,通过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大学生“两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生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等途径重新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1.
公民意识具有复杂的内涵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等.对农民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的进步.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公民意识在农村得以树立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观念灌输;将公民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魏洪岭 《活力》2011,(5):212-2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发展,个人逐渐以公民身份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变革又对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公民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以及社会的整体文明。公民文化建设既是—项根本的社会使命,也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为此,公民要培养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应具备良好的参与意识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应具有契约观念和诚信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公民认同感。本文探讨了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为当前公民文化建设所亟待解决的几个观念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春凤 《民营科技》2010,(11):169-169
公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对于整个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在分析新时期大学生公民教育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对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与培养有所建议,希冀为大学生公民意识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公民意识是现代法治社会的思想基础,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审视当代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现状的时候,会发现较多滞后于法治建设步伐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重权利轻义务、重自我轻国家、重知识轻行为、重道德轻法律。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现在更应该强调的是“人”的教育,是“公民”的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一批又一批大都是没有“公民意识”的人才,而依靠这样的“人才”又如何去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白雪松 《活力》2011,(7):195-195
媒体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就像衣服与我们身体的关系.华丽或休闲的衣衫不再只是遮体御寒之用.而成了我们个人的一部分.媒体总是在穿针引线间发挥着它对现代社会的建构作用。这样,培育和强化大众的现代公民意识。就成了现代社会对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报道在发挥导向作用时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这就要求新闻传播者自身首先是一个有着全面而稳固的现代公民意识的人。为此,需要研究新闻传播者的现代公民意识。本文着重论述新闻传播者的理性的规范意识、普遍的人类意识和现代的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的上升,税收法制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公民的纳税意识薄弱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增强纳税意识也就是要人们的头脑中增加对纳税的认识和反映,让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有纳税的客观存在。公民的纳税意识是国家税收文化的积淀,是税制建设的反应,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李晓梅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7):132-133,136
世界上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都很重视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更应如此。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运用中国近现代史中丰富的资源,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教学始终,以期达到向大学生传播国家主流意识,帮助他们树立开放的、理性的、现代的爱国主义观念,树立正确的现代公民意识,《纲要》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何炳文 《管理观察》2011,(19):146-147
革命人生观教育,是事关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全面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如何增强领导干部人生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郴州市委党校的做法是:着重把握人生观教育的自觉意识、主体意识、工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王丕红 《民营科技》2011,(11):103-103
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全球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民主政治不是空洞的概念和抽象的字眼,它与公民积极主动的参与政治有关。也就是说,公民社会的发展是民主政治的基础,因而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