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内财经     
我国城市低保补助每人每月增15元农村增10元针对当前基本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情况,从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再次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15元,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每人每月10元。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央财政提前下达地方2013年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转移支付预算指标696亿元,其中城市低保351亿元,农村低保345亿元。  相似文献   

3.
为维护低保对象的切身利益,确保弱势群体人员的基本生活,进一步落实农村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沙河市财政局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农村低保工作,使沙河市的农村低保工作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沂水县经过多年的运行和完善,已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公开公正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运作机制。目前,全县纳入救助范围的有1190户、2948人,占城市人口(非农业户口)的2.5%。2003年低保标准为120元/月人,按照家庭人均收入与低保标准的差额给予补助,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每年约为140万元,保障对象得到的补助为40元/月人左右。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低保从2007年实现全国建制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仅保障了农村困难居民的基本生活,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进步,但在很多方面尚有很大不足。日本低保和我国农村低保的建设每件都离不开社会公平、经济自由等基本原则的支撑,两国都渴求最大限度改善穷人和不幸者的生活条件缩小社会生活差距。然而,日本低保与我国农村低保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异质性本文试图通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找出两国低保的差异,并提出完善我国农村低保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努力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实施城乡“低保工程” 1.年初预算打足留够。近几年,山东省招远市在财政资金分配中,优先考虑社会保障支出及时到位。2005年,全市共安排城市低保资金300万元。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村低保,保障的是低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的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是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基础工程。总结农村低保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农村低保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秋 《理财》2003,(5):26-26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也是国家解决城市居民生活困难的一项重大措施。近几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低保工作,拨付大量资金用于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果,城市居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低保资金基本实现了专款专用。但是,因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和制约,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资金筹集、低保对象的确定及资金发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尽快解决,并进一步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低保资金拨付不及时,导致低保金不能及时足额发放,中央拨入的低保…  相似文献   

9.
城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制度实施了十多年,已成规范的体系。不过,运行尚不尽人意。最近到了几个城市,看见有些残疾人、老年人等,沿街乞讨,令人心寒。作为财政人,很有感触。上网查看,这些地方的低保工作,成就盎然。每当上级领导莅临,他们搞突击行动,排查清理,百般安抚,分类分流,一个低保制度,政策明确,方法简单,而贯彻起来.为何如此之难?这里有认识、方法和管理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状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制度上保障城乡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低保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加以回顾并对低保制度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界具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加以整理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分析大量数据可以发现,我国低保制度存在"应保尽保"目标受到质疑、低保标准总体上仍然偏低、标准制度随意化、低保制度产生负激励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城镇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农村低保制度的逐步推进,我国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几年来,城镇低保人口稳定在2200万人左右,基本实现了城市贫困人员的应保尽保。在农村,1994年部分省区开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到2006年6月,已有18个省、近2000个县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获得低保救助的人口有960万。城乡低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大多数绝对贫困人口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保障,缓解了生活危机,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反贫困任务仍然很艰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的低保制度没有实现全覆盖,还有2000万贫困人口没有纳入低保制度,还存在救助标准偏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低保政策对青年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计没有考虑家庭的规模效应,既不能有效地节约低保救助资金;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低保对象的工作意愿,可能导致“失业陷阱”和“贫困陷阱”。  相似文献   

13.
赤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的长江南岸,辖14个乡镇(办、场),共有21个社区居委会149个行政村,全市52万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8万人,占34.6%;农业人口34万人,占65.4%。赤壁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贫困程度较深,低保任务繁重。赤壁市于1997年启动城市低保.成立“赤壁市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局”。设立了4个低保工作站,各乡镇(办、场)设立低保管理办公室,  相似文献   

14.
新政     
低保政策确定公示低保家庭信息9月26号,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意见》,耍求相应部门、机构经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授权,应及时向民政部门提供户籍、机动车、就业、保险、住房、存款、证券、个体工商户、纳税、公积金等方面的信息。《意见》旨在规范低保对象的认定程序,以确保低保资金不被滥用。  相似文献   

15.
《会计师》2015,(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目前我国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我国有一部分人民生活依然艰辛,温饱得不到保障。城乡低保政策是党中央为了解决贫困人民的生活问题,实现全面富裕的一项惠民政策。城乡低保的提出,体现了党对贫困户的关怀,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及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有些地区在城乡低保的落实上面不到位,低保户的确定不够科学,低保资金的发放没有切实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对我国城乡低保对象确定及低保资金发放方面的问题研究,对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及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低保)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有关低保研究的信息,但是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否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即使有些文献提及低保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却没有深入分析二者的关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如何影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空白点。这不仅关系到低保对城镇居民收入差  相似文献   

17.
针对食品价格上涨给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近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价格调控保障市场供应。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8月份以来各地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5元的标准增加了城镇低保对象的实际补助,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分别将低保标准提高了20元、30元和30元,其它省份都发放了不低于15元的临时补助。  相似文献   

18.
2011年4月27日,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切实做好城乡低保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条保障线。河北省从1998年开始全面建立城镇居民低保制度。2005年,河北省又在全国中西部省份中第一个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几年来,城乡低保工作为保障贫困家庭基本生活,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与理念层面相比,制度层面的缺失更是当前低保制度面临的关键问题。例如,低保标准设置相对单一,分类施保目前还处于局部探索阶段;生活应急保障救助机制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