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粤北蛇王郭任生陈英伟文并摄影说起粤北蛇王郭任生,江南养蛇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养的蛇个大体肥,存活率高,蛇毒提取价值大,这本领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因此养蛇者服他,捕蛇者敬他。料蛇如神与手到蟒除郭任生出生在广东省普宁县南溪镇一个捕蛇世家,其父母善于捕蛇...  相似文献   

2.
<正>他出生在嘉兴地区最穷的村子,和村民一起受外人轻视;他头脑聪慧,精明干练,生活稍有起色,却因病致残,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窘迫,无钱医病;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从抓蛇到养蛇,从养蛇到加工蛇,成了村里的第一个万元户,又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将第一贫困村变成了中国第一蛇村。他就是中国养蛇能人、德清县残疾人自强十佳、农民技师、  相似文献   

3.
<正>虽说蛇身都是宝不懂养殖难成功10多年前的应飞雄还是一个靠地要粮,靠粮要钱,靠几头猪、几只鸭换回油盐酱醋的农民,然而一次养蛇的机遇,却让他成了如今响当当的中国养蛇协会荣誉会员、十大养殖能手、郴州市特种养殖协会会长、郴州市生态养蛇研究所所长、中国室内生态养蛇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4.
《致富时代》2012,(7):28-29
在江苏省溧阳市别桥镇后周,有位资深的养蛇人,他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摸索,依靠科技攻关,发明了喂蛇的饲料和机器,成为国内采用机械化自繁自育室内生态养蛇的第一人。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蛇王"的谈成蛇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谈成。他不单自己养蛇赚了钱,还带动了周边村镇养蛇户致富。现在,他把目光投向全国,希望把养蛇技术传遍各地,带动更多人创业致富。  相似文献   

5.
<正> 广东开平市沙岗管理区新屋村的张伟权,业余时间非常喜欢养鸽子,一干就是十几年。如今已发展成为月产量可达12000只美国皇鸽的种鸽场了。人们对蛇及其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大,可是野生蛇的数量越来越少,长期对蛇的捕捉更不利生态的平衡。张伟权感觉蛇的市场前景看好,于是决定大力发展养蛇事业,再创一条养殖新路。养蛇首先要解决的是蛇的食物问题。老鼠繁殖能力较强,宜饲养。他决定养几万只老鼠。先解决蛇的"粮食"。他和弟弟又拉砖,又买水泥,给老鼠和蛇整了一个3米多高,有100多平方米的大圈,地上和墙面用水泥抹好,到处捉来老鼠,买来喂老鼠的  相似文献   

6.
南风 《致富时代》2012,(5):60-61
笔者在数日的采访中发现,有太多人想一睹传奇蛇王的庐山真面目:不是媒体上那个憨态可掬和蔼可亲的大叔形象,而是现实中的面对面交流。蛇王说,他欢迎所有喜欢养蛇的朋友到他的蛇场把"茶"言欢。但由于平日里蛇场的事务过于繁忙,希望大家能在去之前预约一下。同时,蛇王也很乐意解答许多想养蛇朋友关于养蛇的困惑。问1:谁在学养蛇?答:农民、下岗工人、大学生、养蛇爱好者……没有特定人群。但养蛇的人大多有一个共性:急切地渴望成功,想快速发家致富。对他们而言,养蛇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问2:养蛇有没有风险?  相似文献   

7.
<正>走进"湘南蛇王"应飞雄的生态养蛇场,看着一条条吐着信子、让人不敢靠近的蛇,应飞雄却能轻松地把它们绕在自己的脖子上,像朋友、孩子一样亲密,以至于他的老婆说:"他对蛇比对我们还要好。"十九年艰辛摸索  相似文献   

8.
<正>马年正月初五,位于博白县江宁镇江宁村田头屋屯村民李羽峰的家中格外热闹,几位养蛇的同行正在请教李羽峰如何治疗蛇病、去蛇毒等问题。拎着一条患皮肤病却依旧凶猛的眼镜蛇,李羽峰如老师傅一般,没有丝毫畏惧,细细地观察、取样、化验、配药、注射……一个个连贯的动作显得如此熟练。李羽峰是个年轻的80后,可是在养蛇领域,他却是个"老师傅"。他是如何走上养蛇之路的,又有哪些奇特的经历呢?  相似文献   

9.
<正>室内养蛇致富快,不仅能够快速回本,而且市场价格较高、不愁销路,是老百姓发财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传统的养蛇方式由于投入大(一次约18万元以上)、引种难、饲料配制难、生病传染率极高等缺点,有着很高的养殖风险。由中国养蛇协会荣誉会员、十大养殖接触能手郴州市生态养蛇研究所所长应飞雄先生独家创制的应氏生态养蛇绝技,完全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我刊连续两期刊载了"应氏生态养蛇"的相关文章后,该项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切关注。许多读者纷纷将电话打到了编辑部或是应氏生态养蛇培训部,从各个方面询问生态养蛇的可操作性和利润空间。为了解答创业者的疑问,消除投资前期的顾虑,应氏养蛇的创始人应飞雄先生,针对投资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集中特此作答。  相似文献   

11.
<正>应飞雄:蛇协会会员、特种养殖协会会员、亚洲蛇伤学会会员、世界特色医药协会常务理事、世界蛇类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养蛇20多年,笔记180多万字,数据8000多个,首创"应氏养蛇法",让蛇温顺如宠物,工厂化生产。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1998年,共办培训班188期,累计培养全国13000多名学员,帮助众多农民、学生、下岗工人几乎零风险走向致富路,受到省市政府、行业专家的表彰。蛇全身都是宝,蛇肉可以吃,饭店里一盘要上百元;环保机  相似文献   

12.
<正> 1988年7月,以捕蛇和治蛇伤为生的陈逢楚和林云瑛夫妇,捕到一条2斤重的眼镜蛇。因没有及时卖出,放在家中,竞产了二十多个蛋。他不经意地把蛋扔在破缸中,便忘在脑后。不料9月初往破缸中钻出了二十多条幼蛇。看着翘首吐舌呼呼吹气的小蛇。陈逢楚夫妇为之一动:如今蛇少捕蛇难,又破坏国家资源,何不把这些小蛇驯养繁殖后代呢?况且  相似文献   

13.
<正> 浙江义乌市吴店镇沈宅村(邮编:322000)有个顺风蛇业皮革有限公司(电话:0579-5857806)。39间标准厂房里一派繁忙景象:30多名职工正忙于加工蛇皮具皮包、皮袋、皮带等60多种蛇皮产品。53岁的"顺风"老板沈锦惠和厂技术人员也专心致志埋头研制新产品。老沈转业后开始和蛇打交道。起初在上海花木公司动物采购站养蛇,之后回家办养蛇场。1993年,老沈积累了50多万元,办起了"顺风"公司,专门利用蛇皮加工成蛇皮革,然后制成蛇皮具。  相似文献   

14.
<正>应先生请我为他的养蛇学校设计一则招生广告。我问他:“你们的营销策略是什么呢?广告对象确定了吗……”一系列问题搞得他手忙脚乱。最后,应先生问我:“不费这么多事,直接把广告做出来得了!我这么个小企业打广告,哪至于用得上什么广告策划呢?”  相似文献   

15.
“蛇王”李慈恩赵兴伟年仅二十岁的李慈恩,家居河南省新安县石井乡潭上村。他是一位年轻资深的“蛇王”。一1993年李慈恩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慈恩生性倔强。他不甘忍受贫困的煎熬,整日四处奔波,寻觅致富门道。一天,他在报纸上发现了一则在河南许昌...  相似文献   

16.
朱令善  赵万毅  肜秋学 《光彩》2011,(11):34-36
你若走进河南省新野县青龙蛇场,千万不要害怕。尽管那青的、黑的、花红的王锦蛇有的扭动身子,"突、突"地向你吐舌头,有的盘踞在高高的房梁上,似乎随时会像风一样扫过来,有的高昂着头、冲你发出"呼、呼"的威吓声,但是,有朱令善陪伴在你身边,那些蛇绝不会轻举妄动。青龙蛇场是朱令善创办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王锦蛇也是他饲养的。因为养蛇,他获得不少荣誉称号,还成为中央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的关注对象。可是有谁知道,创业之初的他经历了怎样的磨难和艰辛呢?  相似文献   

17.
普通人被称"乌龟"或"王八",心里肯定懊恼无比;他,却乐意别人叫他"乌龟三"。他在深山老林,终日与龟鳖鸟雀为伍,靠养乌龟富甲一在家养龟掘到"第一桶金"蒋洪峰从小就与池中动物有缘。因为父母是在南宁市做水产批零生意的,蒋洪峰童年的伙伴就是池里的各种鱼类和满屋爬走的乌龟。十六七岁时,正读高中的他疯狂地迷上了乌龟。放学后,他跑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喂食乌龟王八。蒋洪  相似文献   

18.
<正>1.打铁还需自身硬这辈子,姚长领没少吃苦。他是河南商丘人,出生的时候赶上3年自然灾害,父母靠种地养活他们6个兄妹,一年全家就能吃上5斤棉籽油。1980年,他高中毕业,看到科技报上说养长毛兔赚钱,他瞒着父亲,卖了家里的一头猪,跑到漯河,到那都半夜了,舍不得住店,走了15公里,走到天亮到了一家养兔场。他花  相似文献   

19.
<正>这个盒子里装着张壮帮赚钱的法宝,有人看一眼就立马躲到了一边,更是有人撒腿就跑,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敢靠近。盒子里装的是水律蛇。水律蛇,学名滑鼠蛇,是无毒蛇。9斤重的蛇,一般要养三年左右。滑是形容它速度非常快;鼠是它喜欢吃老鼠。也叫滑鼠蛇,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虽然名字里带个"水"字,它却不是水蛇,它生长在丘陵、平原地带。水律蛇生长速度快,一般一年就能长到三斤,达到商品蛇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正> 吴华龙初中毕业后经家里人介绍到其亲戚家学木匠手艺,用他的话讲:"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因而他学得也非常卖力,不出一月,他已基本上掌握了木工的基础手艺。学了半年后,他已能独自一人做好简单的的家具,如果一直干下去的话,他完全可以独撑门户。可他看到别人都外出打工挣钱,还听一个工友说,"木工到南方去,一年下来最少能挣上两万元"。吴华龙心动了,他将想法告诉了父母。父母很不赞成他的做法,说道:"你才学几天功夫,就想外出揽活干,这木匠手艺不学个三年五载的,能成吗?"可他不顾父母的劝告,不出几天,便开始南下打工挣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