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日前,在由司法系统组织召开的“知识产权刑事保护”论坛上,会议尚未进入正式程序之前,出席会议的部分专家,就正在提审的“深圳华为商业秘密被窃取案”进行讨论。与此同时,来自安徽省公安厅经济犯罪侦查总队的徐为国也提交了一个有关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案例,他准备请专家鉴定,案中涉及到的某公司的生产配方是否为商业秘密。“办侵犯商业秘密的案子,最大的困难就在于商业秘密的司法鉴定和直接损失的计算。”徐为国的话,不仅说出了参加这次论坛的同行们的普遍感受,也点破了“华为案”审而难结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2.
蒋蓉 《特区经济》2005,(3):235-23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我国1997年《刑法》明文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便是此趋势的体现。但是这一规定是否科学,完备仍有探讨的价值与余地。一、刑法中对商业秘密的界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商业秘密权利人对于商业秘密的各种权利,其侵犯的对象就是商业秘密。所以,如何界定商业秘密对于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有重要意义。各国立法及学说对商业秘密的定义纷繁芜杂。美国《经济间谍法》第1839条规定:“所谓商业秘密是指各种形式与类型的财务、商务、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信息。包括资料、计划、工具…  相似文献   

3.
王鹏祥 《特区经济》2006,(5):282-28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认定商业秘密应同时具备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保密性4个特征;侵犯商业秘密罪表现为4种行为方式;其罪过形式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被害人遭受的“重大损失”,应指商业秘密被侵犯后给权利人造成的实际损失,既包括直接损失也包括间接损失。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剧烈,人才流动日益频繁,合理、正当的人才流动应值得大力提倡。但现实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的现象十分突出,骨干职员带着原单位的商业秘密“跳槽”另谋高就或自立门户成为商业秘密流失的主渠道。为此,如何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的流失,保护商业秘密不受侵犯,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益明 《魅力中国》2009,(36):198-199
关于我国现行刑法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主观方面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造成在认定该罪时产生分歧。其主要分歧在于:第一,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包括过失犯罪的情形。第二,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应该规定为目的犯。笔者在此将针对这两点问题结合法理和实际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立法提出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6.
王可达 《珠江经济》2006,(12):82-86
本文根据人才流动中侵犯商业秘密的事件愈演愈烈的趋势,试图破解人才合理流动和商业秘密保护的难题,对竞业禁止的必要性、迫切性、本质、依据、合理性、实施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一度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沪科公司王志骏、刘宁、秦学军涉嫌侵犯华为公司光网络产品商业秘密一案,2004年12月7日下午,终于有了一个法律结果。深圳南山区法院一审判决认为,3名被告人均违反了其与华为公司签订的保密协议,给华为公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已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告人王志骏、刘宁、秦学军均犯侵犯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8.
当前,企业家对设计研发泄密、技术秘密泄露、竞争对手窃密、外贸客户飞单、随意跳槽侵权、核心秘密泄露、电子数据泄露、采购销售泄密等严重侵犯商业秘密行为感到非常气愤与无奈,企业虽然采取了签订保密协议、监控聊天行为、使用保密软件、实施竞业限制等常规措施,却难以有效地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企业家迫切需要通过商业秘密保护专业机构来迅速解决这些“高危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立法 《发展》2006,(12):61-62
一、商业秘密的概念和属性 商业秘密的概念是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的逻辑前提。1993年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从立法的角度对商业秘密的概念作出了界定,即“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此后,国家工商管理局又在《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中,以列举的方法对商业秘密的外延作了揭示,即“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  相似文献   

10.
论人才流动中商业秘密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伟杰 《山东经济》2005,21(5):49-51
要在人才流动中形成对商业秘密的有效保护,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体系,加强商业秘密保护的立法;同时,作为企业本身也应提高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加强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防范性措施,建立健全既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又防止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双向机制,确保商业秘密不在人才的流动中丧失。  相似文献   

11.
许美 《特区经济》2005,(11):272-273
一、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现状 1.有关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立法状况 在1997年我国新修订的《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专列第7节“侵犯知识产权罪”,从第213条到第220条设置了包括商标、专利、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7种罪名,它们分别是:假冒注册商标罪(第213条)、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第214条)、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第215条)、假冒专利罪(第216条)、侵犯著作权罪(第217条)、销售侵权复制品罪(第218条)和侵犯商业秘密罪(第219条)。  相似文献   

12.
周宇杰 《特区经济》2010,(6):303-304
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常常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本文主要从商业秘密的法律内涵、当前我国商业秘密保护的现状、企业内部应当设立的保护商业秘密的事前规范、商业秘密被侵犯时的事后法律救济途径四个方面,探讨企业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以确保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商业秘密法律保护之不足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立法手段保护商业秘密是提高社会生产力以及规制市场竞争秩序之必须。我国现行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规范存在着对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认定不清、对商业秘密持有人救济手段不足等弊端。对此,笔者建议通过设立商业秘密权这一模式来保护商业秘密,对侵害商业秘密权的行为采取过错推定的方法予以认定,并通过事前的行为保全制度与事后的损害赔偿制度来对商业秘密持有人利益予以充分与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对侵犯商业秘密权行为的归责是侵犯商业秘密权民事责任制度的核心。我国应当扩大责任承担主体的范围,对恢复原状责任以及损害赔偿责任分别规定不同的构成要件、承担方式以及免责事由,以此实现商业秘密权利人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商业秘密在中小企业中大量存在,司法实践中,商业秘密的刑法保护虽有发展,但存在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本文从刑事司法实践出发,分析现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特征和原因,探讨如何更好的发挥刑事制裁手段的保护作用,达到更有效的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作用,以更好的利用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商业秘密足一种极富有兑争价值的重要财产,是企业参与市场党争的秘密武器,独占竞争优势的法宝。目前商业秘密已成为市场竞争的砝码,其对现代经济的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但由于天然的秘密性和经济性特点,决定了商业秘密极易被侵犯,侵犯和保护商业秘密已经成为国际性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高发期,商业秘密的流失与反流失之争逐日升级。在这场因技术工人跳槽而牵出的知识产权案中,模具工人跳槽带走的是自己的技术还是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8.
江超  路伟卫  苏术锋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2):94-9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技术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自身的虚拟性、扩展性、复杂性及隐蔽性,给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文章研究了信息技术时代侵犯企业商业秘密的诸多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保护商业秘密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9年7月5日,澳大利亚力拓公司上海办事处的胡士泰等4名力拓雇员因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刑拘。7月11日,上海市检察机关对胡士泰等4人作出批捕决定,指控他们涉嫌“侵犯商业秘密罪”。该事件引发了中国钢铁行业与力拓公司以及中澳政府双方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侵犯商业秘密纠纷逐年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的社会秩序。本文拟就商业秘密的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