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前,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的新型抗虫棉花转双价基因抗虫棉新棉38号在山西省获得成功,这是山西省第一个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花。 转双价基因抗虫棉是将单价Bt棉基因和一种蛋白酶抑制剂通过人工合成,合理构建,同时导入棉花细胞起到双  相似文献   

2.
经济作物     
GK22(国家抗虫棉22号)是优质、高产、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的单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由南通创世纪转基因种业有限公司(原江苏省转基因抗虫棉选育课题组)承担国家“863”计划,从“863”转基因材料中系统选育而成,于2000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江苏省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的转基因常规抗虫棉品种。 产量表现 GK22号在1998、1999年全国抗虫棉联试中,亩产籽棉207.31kg、皮棉80.9kg,分别比对泗棉3号增产8.42%和1.44%。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联合全国40多家科研、教学单位,经过多年的协作攻关,成功创制了优质纤维、优质大铃等转基因棉花种质新材料,标志着我国第二代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09,(10):24-24
三系抗虫棉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高产、多抗型转基因棉花品种,三系即“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抗虫棉能够比常规棉增产25%以上,在制种成本上比人工去雄杂交减少约50%,制种产量增加约20%。三系抗虫棉是棉花育种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在有限的耕地上稳步发展棉花产业的最重要途径,也是我国保证棉花总产基本稳定的重要战略手段。我国将快速推进三系抗虫棉的育种和大规模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中棉所45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将Bt+CpTI双价抗虫基因导入晋95-1选系961027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原名:中221、ZGK9822。2003年通过国家品审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3002。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建议加强原种生产和良种繁育工作,适宜在河南、山东、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棉区作麦棉两熟春套品种种植,应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6.
虽然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的研发几乎与美国同步,但与美棉相比存在着品种种性差、栽培技术不配套、种子质量不过关、产业化程度较低等劣势。1998—2000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仅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种植面积的18.9%、35。7%和35.3%。面对与美棉的激烈竞争,在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和有关单位的努力下。通过“抗虫棉深化研究及应用”和“转基因棉深化研究及商业化生产”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提高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竞争力,为确保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64 该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省安阳市开发区黄河大道,邮编:455004)、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生化辅助育种技术,选择抗氧化系统酶类活性强、不早衰的品种作亲本,培育出中棉所24、中棉所27、中棉所36三个品种。以上三个品种的生育期仅为110天左右,霜前花率90%以上;全国夏棉品种区试霜前皮棉产量较对照中棉所16增产14.6%-24.7%;纤维品质综合指标优良,具有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实现了早熟不早衰、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这三个品种已在我国累计种植3000万亩,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近日,农业部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批准发放了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科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2家企业的《转基因棉花种子生产许可证》。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李家洋介绍,病虫害和纤维品质低下是长期困扰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两大顽疾。迄今转基因抗虫棉仍是我国商业化种植面积最大的转基因农作物。目前,我国科研机构对转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下称中棉所)发布《2011年中期棉花产业经济运行报告》称,目前整个棉花产业情景比金融危机时还要严峻和复杂。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培育并通过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达17个,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我国棉田面积的30%左右。目前,我国黄河流域棉区棉田面积的80%都是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棉的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棉铃虫的暴发危害。但实践表明,抗虫棉并非完美无缺,只有正确认识,科学种植,才能充分发挥抗虫棉的丰产和抗虫性能,提高原棉品质和棉农的种棉效益。  相似文献   

12.
鲁棉研21     
《农民科技培训》2013,(3):39-39
2012年农业部主推的种植新品种介绍(选自《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品种来源:以石远321选系鲁613为母本、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选系R55系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连续多代选择比较鉴定育成。审定情况:2005年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字[2005]026,国审棉2005011。  相似文献   

13.
目前,转基因棉花己经成为我国唯一被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而国产抗虫棉是我国唯一大面积种植的转基因棉种,己成为我国农业高科技的标志和象征之一。 我国“棉花基因规模化转化及优质抗逆基因新品种培育与产业化”项目已累计推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  相似文献   

14.
由江苏省太仓市农林局棉花育种中心主持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太仓502”顺利通过了新品种审定,正式定名为“苏抗棉1号”,成为2009年江苏省审定的唯一一个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15.
“中棉所10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75年从“黑山棉1号”自然变异单株中经过两次选育而成的陆地棉品种。这个品种最突出的特点是:生育期短,只有114天,适宜播期为五月二十六日至六月六日,适合我国黄淮海地区夏播;丰产、优质、经济效益高。1978——1981年连续四年,在所内和黄河流域五省十二个试点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充分证明:“中棉所10号”是黄淮海地区棉麦、棉油(莱)、棉豆(豌)、棉  相似文献   

16.
科技展望     
山西省一旱地小麦品种通过审定近日,由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持选育的“运旱22-33”小麦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这是该所继“晋麦47号”之后国家审定的第二个小麦新品种,也是该所取得的又一项重要科技创新成果。据专家介绍,“运旱22-33”小麦品种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参加  相似文献   

17.
肖世和,1955年生于四川广汉。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毕业,现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副主任,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委员,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等。主要研究领域为超级小麦育种及种质创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选育出一批优质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8个品种通过审定。这里介绍其中5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江苏农村经济》2014,(2):15-15
针对我国不同蚕区、不同饲养季节的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家蚕育种中心科研人员利用从家蚕种质资源筛选评价中获得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基因,成功培育出一对适合长江流域夏秋季及亚热带蚕区饲养的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并通过了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2007,(1):35-35
一、盐丰47 2006年国家审定品种——盐丰47,由辽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选育。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06068,品种来源为AB005s、丰锦、辽粳5号等群体育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