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汉担当中部崛起"龙头"的金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中央从统筹区域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城市,担当中部崛起“龙头”既得天时,也有地利,更具人和。银行作为金融部门,支持武汉担当中部崛起“龙头”责无旁贷,其主要措施是:集合金融资源,积极支持武汉实施城市联动战略;加快金融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积极探索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中部开发银行和中部发展银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在武汉市进行信贷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尝试资产管理公司与政府合作处理不良资产,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信贷政策对产业政策的敏感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支持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上饶为例,分析了金融服务功能弱化,成为“中部崛起”的瓶颈问题,提出了金融支持上饶在中部快速崛起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从统筹区域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型城市,担当中部崛起“龙头”既得天时,也有地利,更具人和。银行作为金融部门,支持武汉担当中部崛起“龙头”责无旁贷,其主要措施是:集合金融资源,积极支持武汉实施城市联动战略;加快金融体制创新和业务创新,积极探索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中部开发银行和中部发展银行,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在武汉市进行信贷资产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尝试资产管理公司与政府合作处理不良资产,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等;改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信贷政策对产业政策的敏感度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引导金融支持的方向和力度。  相似文献   

4.
2004年3月,对热切思发展的中部人来说,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春天。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促进中部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按照这一发展战略,金融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实施有效金融支持,促进中部地区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了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的目标,可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的特点,进一步加强开发性金融与政府的合作,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任务中,中部各省按照科学发展现的要求,全面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利用FDI的规模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利用FDI过程中还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中部地区要实现科学崛起,应该从优化投资环境、强化FDI技术溢出效应、加强风险控制和加强节能环保四个方面进一步提高中部地区利用FDI的质量,以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全国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给中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6月24日,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中部六省金融学会共同举办,湖北省金融学会和《武汉金融》杂志社承办的“中部崛起六省金融论坛”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就中部崛起的难点和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为谋求中部崛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加大金融支持企业创新力度促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落实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重大任务。企业创新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对构建新型中部经济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经济的核心,金融应该顺应发展潮流,加强金融创新,支持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促进中部地区加速崛起。  相似文献   

9.
沈燕  何永亮 《武汉金融》2005,(7):F002-F002
<正>由中国金融学会、金融时报社以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金融学会联合举办,由湖北省金融学会和武汉金融杂志社承办的“中部崛起六省金融论坛”于6月24日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举行。 出席会议的中部六省金融学会领导分析了中部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剖析了中部六省金融发展现状,认为随着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政策效应呈加速递减的趋势,中部要走出经济洼地,不能把希望放在等待和依靠国家政策上,更多地要依靠自身的努力,而在中部崛起中,金融必须起先导作用。因此中部地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信贷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立中部六省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经济信息的沟通协调;健全“造血”机制,增强中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开展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中部地区金融生态建设,为金融业的良性发展打造宽松的生态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湖北省金融学会会长徐联初提出,以推动金融生态建设作为支持中部崛起的支点,在建设良好金融生态的同时要加快金融领域对内开放的步伐,首先要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搞活农村金融;其次要支持中部地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搞活民间金融;三是要探索区域金融调节机制的可行途径,建立与区域金融生态评价体系相适应的货币政策正向激励和约束机制,激励地方政府积极改善本地区金融生态环境。这不仅对中部崛起具有重要作用,对中国经济改革也具有普遍意义。 与会人士充分肯定了论坛活动的意义,认为加快中部地区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全国工作会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发展战略,这为中部地区经济进入“快车道”提供了机遇。但中部地区大都是内陆省辖区域,所辖大部分地市经济不发达,人文基础、经济资源、可比较经济指标等都处于明显弱势,吸引外资投入渠道少,资金“饥渴症”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掣肘,本文结合湖北随州市发展实际,透视中部内陆欠发达地区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和需求难的症结所在,提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金融生态问题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从金融生态的角度来看,“中部塌陷”在一定程度上是金融生态环境恶劣的必然结果,而要实现中部崛起,就必须为中部地区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中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改善金融生态的企业环境、信用环境、法制环境和行政环境。  相似文献   

12.
记者:非常感谢王别省长在百忙之中接受《中国金融》的采访。协调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中央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首先请您谈一谈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经济金融生活中出现的两种新情况新问题对如何运用货币政策手段支持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中央正式启动了“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实际纷纷作出了相应的战略回应,地方要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对资金的渴求是题中应有之义。另一方面,金融运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近年来我国中部地区六省与东部发达省市金融投入与科技产出的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对后危机时期我国运用科技金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提出了若干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凌云 《中国金融家》2011,(4):147-149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金融如何支持我国中部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鲁文彬  花俊 《海南金融》2011,(10):33-37,63
2007年,以武汉为中心的“武汉8+1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获批,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战略的排头兵.要实现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部地区的真正崛起,金融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金融产业集聚是实现金融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方法测算2001-2010年武汉城市圈的金融产业集聚指数...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发改委“中部办”挂牌4月10,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在北京正式挂牌。国家发改委宣布:“中部办”的具体工作由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承担,负责研究提出中部地区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促进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  相似文献   

18.
中部崛起已正式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提出来,无疑为中部省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动力。作为金融宏观调控和管理部门的中央银行在中部崛起中,如何发挥金融核心作用,有效配置金融资源,是需要认真探讨的重大课题。央行在中部崛起中肩负重任。  相似文献   

19.
为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一项战略确定下来。为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建立和谐的金融生态环境尤为重要。本文在对中部地区金融环境现状的分析的基础上,为改善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扩大,不同经济带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很大差距.要抓住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河南资源及区位优势,加快中原经济发展步伐,以推动河南在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更好地提高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区域金融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商业银行为中原崛起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