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为了适应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和迎接我国东部地区迅速发展对西部提出的严峻挑战,加快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地处西北中部的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在民盟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下,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论证和协商,决心通力合作,建设地跨甘、青、宁三省区的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简称“黄河上游经济区”)。使之成为支撑和带动三省区以至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大型综合产业基地。目前,该经济区建设的基本方案已经制定,并已开始付诸实施。为了使这一战略方  相似文献   

2.
和谐联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8月,中西部地区江西、山西、安徽、河南、湖南、广西、四川、青海的工业增述都在20%以上,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沿海地区;而在沿海地区中,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增长总体上快于中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的山东、河北、天津的工业与投资增速也大都高于南部沿海的广  相似文献   

3.
关于发展中部五省区域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发展中部五省区域经济的几个问题徐国弟中部五省地区是我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四周有中条山、巫山、武陵山、南岭、武夷山和天目山等山峦环抱,区内自北向南有黄河、淮河、长江、珠江四大水系维系,有色金属、磷化矿和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发达,城镇较...  相似文献   

4.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月份指标对比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工业增加值增速10.018.314.213.810.315.113.618.220.117.715.312.826.717.429.925.9  相似文献   

5.
《青海经济研究》2009,(6):26-35
一、青海境内黄河上游水库移民历史回顾 (一)演变进程 青海境内黄河上游水库移民始于20世纪70年代龙羊峡水库的兴建,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单库到多库、从搬迁型到开发型等阶段。到2008年2月底,  相似文献   

6.
<正>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伟大变革之中。在这场变革中,市场经济的大潮不可避免地波及到电站水库移民领域,并对其产生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通过对全国水电资源"富矿"黄河上游青海段水库移民经济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和思考,结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移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本文认为,以市场经济为先导,以  相似文献   

7.
《东北之窗》2012,(21):105-105
11月8日,青海首条高海拔超长公路隧道——青海西久公路拉脊山隧道全面贯通。拉脊山隧道属于高海拔地区的双洞隧道,平均海拔超过3200米,隧道全长超过11公里,总投资8亿多元。隧道工程施工现场空气稀薄,环境恶劣,地质十分复杂,施工难度很大。隧道工程建成后,对促进西宁与青海南部牧区的经济联系,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河上游沿岸带旅游生产力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笑文 《开发研究》2007,(4):108-111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了加快黄河上游的经济发展,有学者相继提出建立"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黄河经济协作区"等概念。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黄河上游沿岸带"的概念,通过该旅游带的构建,将黄河上游沿岸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四省区的各个区段的旅游生产力原有布局进行优化,整合旅游生产力,借此促进黄河上游各省区段旅游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中移民安置受到自然、 人文环境和环境容量限制.从青海黄河上游的地区特点与保持水电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采取投资性移民方案具有一定的实施环境和可行性,投资移民方案应确立合理的补偿资金、 入股方案及政策优惠,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青海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是欧亚大陆上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地区,起着大江大河水循环的初始作用,对中下游水文循环和水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m^3,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线,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同时,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集中有大量的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11.
加快黄河谷地综合开发,是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以黄河上游水电开发为契机,实施黄河谷地综合开发,将极大地促进青海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优化,使黄河流域成为并行于湟水流域的新的经济增长条带和新农村建设重点区域,对加快全省脱.翁致富奔小康进程,促进民族和谐、宗教和谐、区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张程 《北方经济》1993,(6):35-37
黄河上游从海渤湾到喇嘛湾的两湾地区,被称为黄河金腰带。在此流域,黄河一咏把包头、呼市、东胜连系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地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越性。有识之士称之为“金三角”。呼包东三角是狭义的金三角概念.广义的金三角概念指在黄河金腰带大拐弯处的蒙西、晋北、陕北交界的“三边”地区。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经济日报》1998年10月22日、26日、28日在一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记者阵晓峰、李雅萍采写的“源头经济看青海”三篇系列报造,从江河源头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中下游地区与源头地区的经济合作等方面,就“源头经济”的内涵、发展“源头经济”的意义及思路,作了比较全面的探索。本刊推荐这3篇报道,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不少有益的启迪。江河之水青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其实,黄河之水青海来。不仅如此,长江之水也由青海来。为有江河青海来,青海不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经济小省,而成为一个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永 《发展》2002,(10):17-18
黄河上游的青海、甘肃、宁夏3省(区),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种种原因,3省(区)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因此,促进“黄河上游经济区”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实施国家经济建设重心逐步西移战略的当务之急。以黄河水能资源开发为龙头,把该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石化、能源、有色冶金基地和畜产品基地,其具体对策如下:加强区域内外的协作。尽快破除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旧思想、旧观念,携手开拓,共求发展。国家在这方面进行必要的协调,3省(区)领导应加强联系,协调一致。同时,建议设立“黄河上游地区市长(专员)联席会”,定期召开会议,分…  相似文献   

15.
黄河第一曲生态亟待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玛曲:黄河的蓄水池 黄河九曲十八弯,甘肃南部的玛曲便是天下黄河第一曲。 玛曲地处青藏高原东端,是甘肃、四川、青海三省交界之处。黄河环绕玛曲全境,流程长达433公里,流域面积9590平方公里,占玛曲全县总面积的94%。  相似文献   

16.
水电站带来的不全是福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守着水库没水吃,守着电站不敢用电;电站越建越多,群众越迁越穷”,这种怪现象,就出现在黄河上游梯级水电开发地区。2006年2月,中共中央党校课题组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黄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电开发不但没有富了当地群众,反而加深了当地贫困。看来,水电站带来的不全是福音。  相似文献   

17.
《上海经济》2009,(11):75-75
新的"十一五"规划将传统的"东、中、西"三大传统区域更新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分别为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8.
我国房地产业的区域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把全国区域分成三大板块,即东部、中部和西部。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和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国房地产业的区域差异表现在很多方面,本文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分析,包括房地产投资差异、房地产需求差异、房地产供给差异、房地产就业地区差异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经济》2010,(1):60-63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和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基地,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商贸中心和科研教育基地,黄河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甘肃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范小波 《魅力中国》2014,(23):66-66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简称“黄河金三角”)位于山西、陕西、河南三省交界的黄河沿岸,包括运城市、临汾市、渭南市和三门峡市。该地区处于我国中西部接合带和欧亚大陆桥重要路段,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区域。为了促进黄河金三角区域地区合作、推动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积极推进我国西部经济增长、中部崛起的同时,应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为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协调发展的典范,大力发展区域物流节点、能源原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及装备制造业基地,打造华夏历史文化旅游线路,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