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民家庭的人身保险消费意愿及行为是发展农村人身保险业务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基于对我国部分省区农户家庭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农民家庭人身保险消费意愿、行为及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分摊人身风险方式之一的人身保险已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农民家庭的重视,但实际的消费行为仍只存在于局部地区及部分农民家庭之中,保险公司在农村推行人身保险业务效果不佳,但农户未来人身保险的消费意愿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2.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还在日益加深,我国CPI和PPI价格指数出现同比双降,经济紧缩压力进一步增强,如何在此严峻的形势下实现经济增长8%的目标,启动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回暖,已成为国家决策部门和全社会的发展共识。而目前扩大内需的重点在农村,如何提高7亿2千万农民的消费水平,启动和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是事关扩大内需,提振经济工作目标实现的关键。因此,我们对60户农民的消费心理和政策诉求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农民消费能力与消费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理论回顾   在现代西方众多的消费理论中,较有影响的是1936年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当前消费主要依赖于当前(现期)的绝对收入;1939年杜森贝利提出的相对收入假说,该理论认为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的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不仅受同前收入的影响,还要受过去收入和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秋蕾 《中国外资》2012,(10):220-221
我国在2007年底出台"家电下乡"政策。至2011年11月底,"家电下乡"政策在最早试点的山东、青岛、河南、四川4个省市停止实施。"家电下乡"政策究竟有没有起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农民收入、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家庭因素、耐用消费品存量、部分政策因素等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2007年底出台“家电下乡”政策.至2011年11月底, “家电下乡”政策在最早试点的山东、青岛、河南、四川4个省市停止实施. “家电下乡”政策究竟有没有起到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作用?本文在已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农民收入、耐用消费品价格指数、家庭因素、耐用消费品存量、部分政策因素等对农民消费的影响,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结论.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掌握和分析农村家庭的收入、消费情况及心理预期的变动,近日我们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对松原市4个县6个镇的240名农户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5%的农民认为消费物价水平偏高;53.3%的农民认为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偏高;正是基于以上因素导致农民生产费用支出增加,70.8%的农户认为生产费用比一年前增加,而生产费用的增加成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因子分析中的极大似然法,构建了金融素养综合指数,以此来全面反映家庭的金融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上,实证研究了金融素养、家庭杠杆率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素养的提升不仅可以增加家庭消费总支出,还可以带动家庭享受型消费支出的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并且,与城镇家庭相比,金融素养的提升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大。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金融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家庭债务杠杆率途径,促进家庭消费支出增长和改善家庭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8.
9.
适度规模的家庭债务常被视为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指示器,并能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一直以来内蒙古家庭负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研究内蒙古家庭负债问题对发展消费信贷、刺激内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家庭经济金融状况与社会经济心态的微观调查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掌握家庭群体的负债状况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内蒙古家庭负债合理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消费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家庭消费正在经历质的变化。因此,探讨家庭消费,对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家庭消费已有的研究进行总结,接着分析家庭消费与金融素养、数字经济和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家庭消费的规律和本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支出合理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分析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因素。从1995年54个国家GDP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关系的分析,可得结论:低收入国家财政收入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1.1722;高收入国家GDP对财政支出规模制约性强,其系数为0.244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主要受财政收入规模和上年财政支出规模制约。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资本性支出的目的是实现企业所期望的某种效益,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却大量存在违背这一目标的支出行为。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5年末持有的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之和占总资产的比重作为企业资本性支出不足的替代变量,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投资之和占总资产的比重作为企业资本性支出过度的替代变量,对上市公司的资本性支出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不仅存在资本性支出不足的状况,而且同时存在资本性支出过度的情况。这为学者们的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实证基础的企业资本性支出现状图景。  相似文献   

13.
首先,构建养老服务财政投入和产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我国30个省省际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 DEA模型,对各省的财政支出效率进行测量及对比分析;其次,利用Tobit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剖析影响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养老服务财政支出综合技术效率排序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综合技术效率无效很大程度上是由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决定的,提高总效率的策略在于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城镇化水平对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自给能力、社会养老资源(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基于此,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选好财政投入方向、不断优化财政投入方式等策略提升我国养老服务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角度来看,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各省的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收敛;在条件收敛方面,公共支出变量加速了经济的发散,说明公共支出政策并没有促进各省经济的均衡发展。从各省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公共支出增加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但是各省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白文杰 《财务与金融》2010,(6):49-53,70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概念是由考察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的内涵得到,是指为实现财政支出管理目标,依据特定的原则,选择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及评价技术,对财政支出过程和结果进行经济、效率、效益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活动及相关评价制度体系的总和。同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绩效预算及绩效审计三者既关系密切,又能为财政监督、绩效预算及绩效审计起到基础性铺垫和重要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扩展线性消费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支出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休闲已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但从边际休闲消费倾向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更多地是作为一种补充性消费支出而存在;就省际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支出的差异性而言,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支出及边际消费倾向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且我国省际城镇居民休闲消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阐释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从政治、人口、交通和经济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呼伦贝尔市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通过绘出人口与耕地面积的散点图,建立了人口与耕地间的回归方程,重点分析了人口对环境恶化的影响.最后提出呼伦贝尔市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生态型产业,走生态经济双赢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居民消费财富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1998年1月至2007年10月的我国居民消费、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有关数据,运用协整方程、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分析表明,我国不存在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通过股票市场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我国存在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长期房地产市场发展与居民消费有协同趋势,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发展抑制居民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19.
城乡各阶层公共支出受益归宿之测度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马泰尔边际效用函数测度我国的公共支出在城乡各个收入阶层中的分配是否平等。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各个收入阶层的公共支出受益是有差异的,高收入阶层受益大于低收入阶层,且城镇居民高于农村。为促进社会公平,政府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改变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20.
对农业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从结构的角度研究农业财政支出的效益,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农业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及制约因素,有利于提高农业财政支出的效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财政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