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中部崛起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文章从城市化的角度对中部崛起进行了探讨。通过市场需求、社会分工、城市效应和创新等渠道,城市化在中部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对城市群、增长极培育、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等问题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宏宇 《特区经济》2006,210(7):194-195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总体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别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在经济总量、发展水平、发展速度、“三化”(即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及结构变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防止出现宏观经济格局中部塌陷,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既是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一个区域的崛起和发展问题最重要的是内部的创新。创新是一切动力之源,创新是发展的根本,惟有创新,中部才能崛起。  相似文献   

3.
如何防止"中部塌陷"?笔者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战略进行了思考。认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应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融合,以信息化、城市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信息化、城市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迅速推进工业  相似文献   

4.
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内涵来看,城市化即现代化.但是,建国后在很长时间内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并没有较好的结合,改革开放后这一状况才得以改善.我国城市化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构想是:注重现代化内涵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东部地区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重点是突出非农人口的转移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两个方面;中部地区应大力发展地区中心城市;西部地区应在加强农牧业、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大城市.  相似文献   

5.
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部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本文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从各省城市化水平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两个角度来考察,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因子分析法来比较分析中部六省城市化水平发展态势,并对影响中部各省城市化发展的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提出加速中部六省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城市化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新疆财经》2003,(1):35-37
较高的城市化水平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严重滞后的城市化已经明显成为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的桎梏。针对这种状况,本文提出加快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促进城市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与全国和东部地区在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主要是城市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中部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城市和城市经济的崛起。  相似文献   

8.
对中部农业问题的认识和制定促进中部农业发展的政策,需要同时考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中部崛起的要求。中部地区在全国口粮保障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中部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工业和农业争地矛盾比较突出。在中部农业产出潜力还很大的条件下,应当坚持通过以投入换产出,以产出换土地,以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基本思路,促进中部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部沿海的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大区域,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其城市化和协调发展已经在全国起着某种示范作用。论文从三大区域的经济实力、形成机制、经济增长源泉、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等差异性出发,对三大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类型、动力机制、城市化方向与空间变化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的比较,最后根据三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各个区域的发展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0.
吴国琴 《特区经济》2007,221(6):158-159
在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中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塌陷”,针对中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且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下降、农业科技投入少,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等崛起障碍,应实施因地制宜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速度,加大农村的科技和教育投入等对策,促进中部农村地区的崛起。  相似文献   

11.
中部地区建设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推动下的新一轮中国体制改革和创新。中部地区不仅与东部地区一样有创新的动力和机制,而且有着强烈的发展渴望和冲动,因为东部经验在中部地区无法复制。迫切需要通过试行试点创造中部模式,武汉凭借自己的比较优势可以成为中部地区最合适的试验区。  相似文献   

12.
中部地区自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在经济规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合作协调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环境保护压力比较大、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城市化水平低、县域经济也还比较弱小。为此,只有加强中部地区的彼此合作,增强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壮大县域经济、加强环境保护、扩大对外开放,才能促进中部地区更加和谐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部崛起不能追随东部,不能再分散地各奔前程,要实行崛起型发展战略,从投资拉动型、“三外”拉动型转化为消费拉动型、内需拉动型。中部各省要形成一体化的产业结构,首先是要给每一个城市一个准确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政府的事,是市场的事。中部地区一定要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同步进行,提高农业的剩余价值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已进入了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时期.地铁商业能使客流、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集中起来,并把交通客流有效地转化为商业客流,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促进城市商业的发展.通过对国内外成功地铁商业运作模式的分析,在借鉴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地铁商业现状,分析目前中部地区的地铁商业模式、业态、布局等存在的问题,对中部地区的地铁商业建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形成的动力机制有差异,也有着非常紧密的互动关系。通过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的实证研究,根据理论对该地区多年的人口、经济、产业进行调查、分析和对比,甄别城市化近域推进与郊区城市化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分析二者的互动关系,以深入理解两种城市化现象,为准确分析各地发展现状或探寻适宜该地区的区域发展模式提出参考。选取以长安区为研究背景区域,樱花广场及周围地区为样区,郭杜镇等多个小范围地区为样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回顾和讨论河南省城市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和发展现状,总结了河南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如城市化与工业化不协调、城市化质量低、城市群结构不合理等;探讨了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战略选择,即以集中力量建设多功能,强辐射的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先导,同时发展中小城市,构建合理的城市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曼 《改革与战略》2011,27(3):128-131
文章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两个历史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西部地区城市化滞后性、差异性和封闭性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剖析,从而进一步阐明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所面临两个层次的挑战:自然环境条件恶劣、自然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通信基础设备落后等浅层次挑战;城市化动力机制不明晰、生态环境承受压力大、生态环境质量低等深层次挑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地区间发展背景差异大,城镇化动力机制不同.西部资源型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更加复杂.本文试图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揭示柴达木盆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动态变化,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以促进柴达木盆地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9.
中央关于中部区域发展新的战略思路,是中部广大干部群众盼望已久的重大决策,必将成为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看,中部的发展状况,将决定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从长远看,将左右中国经济的走向和格局。目前,中部地区崛起有基础,有条件,又恰逢机遇。安徽更应该强调机遇,加快发展,在中部崛起中有所作为。——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长王金山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文章基于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以2000-2014年中部六省的相关数据为例,采用熵值法对其城镇化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六省的城镇化质量逐年增长,且呈趋同趋势。将城镇化动力因子分为行政力、市场力、外向力和内源力,多元线性回归与空间面板分析的结果表明,市场力是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的真实动力。据此,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提出了综合解决准市民、市民、农民"三类人"的发展问题是未来中部六省城镇化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