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加入WTO,征地已成为新增建设用地的主要来源。征地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土地使用形式的改变,即由原来的农村集体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由此直接引发的土地征用补偿、失地农民安置和耕地安全问题成为"三农"问题的焦点,也关系到城市化的健康推进。实践证明,我国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迫在眉睫。而解决我国集体土地制度改革中分配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增加权势团体的份额,而应重点放在通过补偿拟议的产权界定中潜在的受害者,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从而使具有潜…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可持续发展遭遇高成本的约束。如何以低成本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并保持城市化的聚集经济效应,成为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制度视角建立了一个城市化高成本的分析框架,对城市化成本对城市产业竞争力和城市持续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对造成高成本的土地制度、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土地行为进行了分析,并且从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等方面提出城市化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土地出让金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昕 《城市问题》2011,(11):16-21
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资源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我国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得土地资本化成为可能,而土地出让金作为土地资本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衡量土地资源在城市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切入点。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和面板数据定量研究,分析了土地出让金规模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对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进行了数据分析,探讨了土地出让金在城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的变化规律,认为随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出让金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将逐渐减弱。这一结论为土地出让金制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也必然随之深化,以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国家在政策上允许有偿转包土地,至今已经历了二十年,它的流转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建立公开规范、活而不乱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市场,充分发挥集体土地的资源和资产效益,对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而,进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规范流转已成为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土地资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城市空间和发展潜力,保护城市土地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文章旨在探讨城市空间拓展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策略,以期为推动城市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架构中,土地是最为重要的公有资产之一。在城市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80年代后期开始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改变了以往无视土地资本特征的做法,变土地的无偿使用为有偿使用,只是改革的重点一直集中在增量用地上,而存量土地的大多数则仍维持原有的无偿或低成本使用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完善和土地使用制度的深入进行,土地市场发展及运行的重点正日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土地市场发展及运行的重点正日渐从增量土地的批租转向存量土地的再开发,从而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由量的增长转向质与量并举的新阶段;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将日益显,发掘土地资源的资产特性将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资本重组、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作准备。  相似文献   

7.
土地财政:历史、逻辑与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财政是中国城市化启动的关键制度,对于城市化原始资本的积累起到重要作用。土地财政也带来资源浪费、金融风险和贫富分化等一系列问题。简单地放弃土地财政并转向税收,可能带来一系列风险。土地财政不应简单放弃,而应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完成而不断升级乃至逐渐退出。在此之前,土地财政不应轻言放弃。保障房制度,可以利用土地财政为劳动力的城市化提供原始资本。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土地财政成为必不可少的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土地财政的合法性颇受争议。从合法性的制度视角看,地利共享是土地制度合法性源泉,体现在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方面。但是,土地财政的地利共享合法性也面临着规制上的多变和复杂,规范上的迷离和离散,认知上的背离与缺失三方面的危机。化解土地财政的合法性危机,需要对土地财政地利共享的合法性进行重塑:规制层面上,完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坚持土地使用的宪法底线;规范层面上,坚持土地改革的局部试点,谨慎推行全局式的土地改革策略;认知层面上,完善土地财政使用渠道,探索更加多样的土地增值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9.
透视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城市化健康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农民问题主要是指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问题以及农民进入城市所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形成的根源--农民的"非自愿"进城和农民的贫困,并提出了彻底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问题的对策,即以市场化为导向,改革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在集体所有制基础上,赋予农民土地永久承包权,物化农民土地使用权,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盘活农村具有"巨额"潜在价值的土地资产.  相似文献   

10.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使得城市面临着可持续发展问题。下一个阶段的"城镇化"建设需要走"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因此"智慧城市"将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倍增器。6月20日,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统筹城乡发展内涵介绍,结合重庆市为统筹城乡发展所做的土地改革探索,分析了重庆市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改革、"地票"制度建立及农村土地交易所创设、农民转市民农村集体土地退出与利用探索对于重庆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重庆市在土地改革上的探索为确保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顺利推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改革要以充分保障农民权益为前提,土地改革的重点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  相似文献   

12.
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现实与前景——一个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发展权虽未作为一项正式的制度设置,但事实上作为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的重要工具,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扩张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同时,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土地发展权流转机制具有渐进性特征,正深刻影响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进程。本文在总结我国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基础上,对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的前景进行了一个框架性的拓展分析。研究发现,因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异质性,土地发展权跨区域流转将存在迥异的发生机制。国有土地发展权可围绕"建设用地节余指标"这一具象载体进行跨区域流转,农村土地发展权则可围绕特定的"发展权标准单位"这一虚拟载体进行跨区域流转。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改革方案、机制设计、交易市场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大量出让、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考量城市面积的快速扩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高低具有重要意义。土地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生产要素,由于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使得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土地财政政策,这致使城市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Solow模型进行扩展,使用我国1999—2009年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城市产出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虽都呈现出上涨的趋势,但每个省市都存在土地使用效率不高问题。通过区域划分估算全国各省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使用分位数回归法分析各地区不同的增长方式,并针对土地财政、城市产出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帆 《企业经济》2013,(1):151-154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土地资源日益紧缺,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我国必须在保证现有耕地数量不减少的前提下推进城镇化。必须在城镇化发展和建设中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土地,走集约利用土地的城镇化道路。本文从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入手,在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及城镇化进程中土地的利用效率问题后,提出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改革创新方向,并强调集约用地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紧密相关、相互促进的,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会造成我国耕地大量流失和粮食紧缺是极其错误的观点。我国城市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城市用地就总体而言处于低标准水平。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的重要手段,应切实重视和加强城市与区域规划对空间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合理调控、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6.
《Economic Systems》2006,30(1):24-40
It is commonly believed that China began the socialist era as a very under-urbanized country relative to its level of development and that it has been eliminating this urbanization gap during the post-1978 period as a result of its economic reforms. Our re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 capita income and urbanization that underpins the conventional view suggests that China was not under-urbanized before or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form. Actually, China's urbanization gap appeared and grew in the late period of reform despite mass migra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This growing urbanization lag is mainly due to the slow pace in eliminating restrictions on rural–urban migration during a period of rapid economic growth. We call attention to this emerging urbanization lag as it entails significant economic costs in employment and retards economic growth.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农地非农化问题,进而导致了农地功能变异、生态和粮食安全问题以及粗放的发展方式等累积负面效应。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与生态保护,构建可持续的城镇化融资机制,注重私权和公权相互制衡下的土地资产开发,从而实现农地非农化向正常态的回归。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的重心将转移至郊区和乡村,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进行更新建设和对城镇进行棕地再开发将成为农地非农化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随着城镇建设的大力推进和城镇人口的进一步增长,我国住房市场的发展稳定仍具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从2013-2022年住房市场发展的预测分析看,今后住房市场在数量上保持规模发展的同时,重点在于质的发展。在宏观调控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目标指引下,房地产业必须进一步优化住宅供应结构,科学合理地制定新城开发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步实现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打造中国住房市场发展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9.
霍振东 《价值工程》2011,30(25):70-70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过程中的土地利用扰对非常剧烈,主要表现在城市用地总量及结构失衡的生态恶化。本篇文章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展开讨论,结合南京土地集约利用的状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