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抓落实也是一种腐败邢景会工作落实不力,这当然不能简单地说成腐败。但如果一个领导干部热衷于拉关系,办私事,不抓或不认真抓落实,我以为完全可以说是一种腐败。这至少可从三方面看:其一,从党的宗旨上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所在,是对一个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2.
前几年的时候,老百姓把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分为三种:一是“嘴巴上的腐败”:二是“耳朵上的腐败”:三是“屁股上的腐败”,分别指的是公款吃喝、公款手机话费和公务用车。如今,手机因迅速普及而不再被关注:公款吃喝属顽症,久治不愈,群众因感官疲劳而失去兴趣:但公车改革近几年却风云突起,如火如荼。有人说,公车改革是我国继农业改革和国企改革之后的第三大改革运动,此说虽有“渲染”之嫌,但就其牵涉的层面和范围、触及的人群和利益而言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3.
腐败问题的两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卫华 《经济学家》2005,(4):127-128
当前关于腐败问题的研究有两个误区:一是将腐败的根源一味归之于制度缺陷,因而治理腐败的根本手段成了带有某种空想色彩的制度进步。制度状况与腐败密切相关。但制度是人创造出来用以对付人和治理人的工具,因而制度只是技术性的范畴。下面的逻辑关系清晰地说明了这种观点的错误性质:当人人或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必须改进和完善制度方可抑制腐败时,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腐败是由于制度缺陷所致。但是,  相似文献   

4.
综观清朝的历史,可以说,腐败与反腐败问题贯穿始终。无论是政界的有识之士,还是社会的学界精英,都曾对这一问题表现出过凝重的思考。究其原因,这不仅仅在于腐败问题往往是社会焦点,更重要的是出于一种社会责任。但无论如何努力,清朝终究未能摆脱腐败的旋涡,并最终以不可逆转之势让位于后来者。  相似文献   

5.
权力腐败的根源巴俊宇在1993年12月5日的《光明日报》上撰文说,权力腐败是指掌握权力的少数官员以公共权利谋取私利的行为。现有的历史条件导致了权力所有者与权力使用者的分离。理论上权力的使用者应体现所有者(公众)的意志.但权力使用者有其相对独立性。其个...  相似文献   

6.
A: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的世界潮流。进入90年代以来,仅管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局部地区战火纷飞,西方世界经济徘徊和不景气等等,对这个潮流有所干扰和影响,但并不能阻挡这个潮流。B:然而,和平与和发展虽然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股可怕的暗流,这就是日益突出和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A:其实社会腐败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自从人类进化为有阶级的社会以来,在人们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中也就伴生了腐败。B:远的不用说。日本这个二战后崛起于世界的“经济大国”,在其发展迈上巅峰之时,也恰恰正是腐败丑闻接连不断,层…  相似文献   

7.
党员干部的思想和作风的隐性腐败常常不为人们所重视,但它对党的肌体的侵蚀却是可怕的。本列举了隐性腐败的种种表现,分析了产生隐性腐败的社会历史原因,具体探讨了治理隐性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腐败一直都是困扰各国政府的一个大问题,中国当然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中国的反腐形势更严峻。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如刘志军、刘铁男之类的腐败大案,这样的腐败“老虎”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一直都是反腐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文献关于腐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的研究还不充分,将三者置于同一整体框架下的研究能为理解和验证腐败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供直接的证据。本文在传统的EKC模型中考虑腐败因素,利用1995-201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腐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腐败对经济增长以及腐败和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败阻碍了经济增长;(2)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U”型关系,我国仍处于经济增长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阶段;(3) 腐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弱化经济增长从而对环境污染有负向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腐败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手段,政府不能通过阻碍经济增长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腐败”定义的基础上,运用“经济人行为假设”、“成本—收益”和“寻租理论”等经济理论工具,对腐败行为的产生进行剖析,探讨了中国当前存在大量腐败现象的经济和社会根源。进而得出不完善制度导致的经济运行的非效率是导致腐败行为产生的最根本源泉,并对腐败治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建议。指出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是遏止腐败行为的有力杠杆,但最根本的措施是推进体制的改革和民主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也日渐丰富,同时一些腐败堕落思想也渐渐滋生。国有企业虽然通过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在反腐倡廉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特别在严肃党纪政纪、治理商业贿赂、损害员工利益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新形势下,腐败的手段更加复杂,腐败的隐性更加明显。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麻栗坡县委原书记赵仕永说:“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所以我说自己是一个温和腐败的县委书记。”赵仕永,因受贿索贿400多万元、贪污50多万元,6月29日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650万元。(据8月4日《检察日报》)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有一部分腐败活动虽然有损于社会公平和正义,而且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损耗,但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如何规划反腐败路径,并保证经济的增长。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是可能在反腐败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的。一旦政府开始加大反腐败力度,则社会的腐败程度将持续下降。随着市场的完善,经济资源可以更好地借助于市场机制进行配置,这时社会可以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如果腐败的路径依赖性更强,政府也将加强对腐败的打击。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着重分析了腐败产生的经济逻辑,并明确指出只有削减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才能够从根本上遏制日益蔓延的腐败势头。同时,又从战略的高度对如何削减腐败收益,提高腐败成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腐败严重地阻碍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对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危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是硬道理,反腐败也是硬道理.鉴于腐败是一种经营活动,我们在考虑抑制腐败时不要总是从道义的角度去要求官员不腐败,希望通过官员自律来实现廉洁从政的目标,而是应该充分考虑到官员的"经济人"属性,运用经济学的手段去防止官员腐败.  相似文献   

16.
本运用经济学原理对腐败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产生腐败的经济学原因、条件及危害,并从加大腐败成本的角度,提出了防治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腐败已成为世界一大公害。只有有效的监督,才能抑制腐败。西方发达国家,为了防止政府官员的腐化,强化职业道德,构建了一整套预防腐败的廉政监督机制,如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新闻监督、党派监督、代议机构监督、财产监督、建立反腐组织机构、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等,积累了不少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当然,就两方发达国家的官员职业道德本质而言,它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服务的,但他们所实施的防腐有关条款和做法对于我们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溱 《商周刊》2012,(18):106-106
南溪区税务局被"捉",说起来也是好事。这些年,接待腐败一直成为社会诟病。那些沾着纳税人血汗的白花花的银子,顷刻间流失,虽然有些人痛快了,舒服了。但痛苦的还是大多数,甚至包括那些参与者和他们的家属们。  相似文献   

19.
腐败是产生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刘宝宏全面而正确地判断通货膨胀的病因是有效治理通货膨胀的前提和基础。近一段时期以来,有关专家、学者对新一轮高通胀病因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真知灼见,但就腐败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却还鲜有论及。诚然,在中外经济学论著中,还...  相似文献   

20.
混合博弈在治理腐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腐败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绊脚石,尤其是钱权交易腐败严重损害了我党的威信和领导形象。从博弈经济学的角度,通过对实行钱权交易的腐败人员在进行策略选择时的纳什均衡解的分析,总结了腐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腐败成本的过低和不均衡的薪酬结构,进而提出了惩治腐败的主要措施:提高腐败成本,高薪养廉以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