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了碳排放权及相关交易制度。这种机制是解决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有效配置大气环境容量资源、保障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正当发展权益的重要制度。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是确保国际与国内碳排放权交易顺利开展的前提。碳排放权因其客体可"物"化而具有物权性质,因权利的取得需经行政许可且权利行使方式的特殊性,因此可定性为特许物权。  相似文献   

2.
我国碳会计的发展急需突破理论认识和实践设计上的瓶颈。立足于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的经济实质,通过考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依托的"总限-交易制",提出"二元观"理论视角,将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理解为:依法实施碳排放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遵从法定配额进行碳排放的义务。由此,将企业获得的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等量地确认一项资产"碳排放权—法定碳排放权"和一项负债"应缴碳排放权—法定配额义务",建立逐期核销机制,以及按碳排放权配额的交易、清缴和结余等实际管理情境开展核算。这一碳会计方案,可契合"总限-交易制"的环境管制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实质,预期可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和国家碳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质押是一种新型的绿色信贷模式,该模式已在多地成功落地,但也可能存在潜在的法律风险。采取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重点对碳排放权质押的质权效力风险和质权实现风险展开探讨。质权效力风险包括碳排放权法律性质的不确定性,以及碳排放权质押融资在设立、公示方式上的制度缺失;质权实现风险则表现在碳排放权价值减损、碳排放权重复质押和质权实现方式不足方面。对此,从制度设计上,应基于碳排放权的私权本质和权能构成,明确碳排放权作为独立的准物权类型,并将其纳入质权客体的范围,以消解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的合规困境。同时,从统一质押登记平台和强化质权实现途径两个维度,构建碳排放权质押融资法律制度,为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碳排放权被赋予价值和商品化,碳排放权的衍生交易随之展开,其中碳排放权质押是最基础的业务,科学评估企业碳排放权价值是碳排放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的前提。本文比较了主流估值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选择市场法和Putty-clay Vintage估值模型综合确定碳排放权的价值,并利用Z公司质押贷款项目验证估值模型的适用性,确定合理的估值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相关煤电企业及金融机构的碳金融业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业信托担保:基于提升林业担保资源效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信托担保是为了担保债权的实现,将林业资产设立为信托财产,信托权作为担保物的制度。相对传统的林业担保,林业信托担保能够有效地提高物的利用效率和担保价值,更加符合现代担保理念的发展趋势。现行的林业信托担保仍处于雏形阶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冲突和混乱的情况,主要体现在林业信托担保财产的转移、林业信托合同的独立性等方面,影响了林业信托担保制度功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权益质押,是指以收费权、经营权出质为借款债权提供担保的一种质押方式。为区别于《担保法》所明确规定的权利质押,本就以收费权、经营权等为出质标的质押称之为权益质押。  相似文献   

7.
权利质押是与财产抵押并行的物权担保方式。与抵押相比,权利质押具有价值量大且较稳定、操作简便、易于控制且可变现程度高等优点,更乐于为债权人所接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这种担保方式,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具体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权利质押的基本特征入手,重点剖析了权利质押的构成要件、种类、设定及权利质权的实现方式以及在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尤其对国库券代保管凭证、公法上的财产权作质押等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的债务,将担保标的物的权利移转于债权人,于债务清偿后,标的物应返还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于债务不履行时,担保权人可就该标的物优先受偿。  相似文献   

9.
台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实践及其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台湾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的考察,着重分析该基金的设立、运作机制、运作方式等情况,并结合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可供借鉴的作法,以期进一步完善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碳排放交易体系取得重大进展、会计影响日趋重要的背景下,如何克服会计多样性困扰,准确计量碳排放权成为重要课题。本文列示了国际碳排放权会计计量的原则与发展进程,总结了国际主流的碳排放权会计计量模式,集中分析了当前国际碳排放权会计计量在资产分类、初始及后续计量、列报披露等方面的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准则制定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各国越来越重视控制碳排放的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而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复杂性,实施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研究。不同的市场结构、初始分配方法、交易拍卖方式等都将影响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市场效率和稳定性。本文通过实验经济学和参数检验的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实践中,很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认为只要有了可靠的担保,资产安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事实上未必如此。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特定权利人的利益,法律法规还特别规定了一些权利的行使优先于银行抵押(质押)权。为此,银行为拟发放的贷款设定担保措施时应当特别注意如下权利。  相似文献   

13.
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选择:碳税还是碳排放交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选择中,碳排放税虽然具有保持碳价格稳定、易于管理与推行等优点,但是,它无法确保达到既定的减排目标。如果用环境效益标准来评价,则碳排放权交易优于碳排放税。而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应采取增价拍卖方式。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碳市场的有效性。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变化“、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推动参与主体多样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新金融工具等对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熟运转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碳交易中心将呈现全球化并购、市场层级丰富、监管体系完善等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法律体系、自律规则,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交易清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吸取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保证金不是定金,保证金担保权不属于担保债权,而属于一种担保物权。保证全担保的性质相当于质押,用保证金作担保,担保权人的权利未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造成保证金的作用不能有效发近应在立法上更进一步明确保证金担保性质,以利于经济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王健华 《财政监督》2014,(11):27-29
伴随低碳经济的发展,碳排放权会计应运而生。国外对碳排放权会计的研究时间较长,理论体系也相对成熟,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对碳排放权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因此,确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构建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体系,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碳排放权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碳排放权会计的理论依据;其次,对碳排放权的归属进行了认定,并给出相应归属的计量方式:最后对碳排放权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为基础,对企业碳排放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例介绍了企业对方案进行分析的方法,以及存在多种方案时进行决策的理论框架,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下企业进行管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无形资产质押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形资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可依法转让的商标权、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等移交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以督促债务人履行义务,保障债权人实现权利的一种担保制度。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为企业融资和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开辟了新的途径,对于促进金融流通、防范金融风险、优化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低碳”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然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一个复杂的体系,涵盖了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碳定价、政府监管、信息技术、法律完善等诸多环节,同时还要考虑它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对相关研究的梳理,有助于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理论研究的发展和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附担保公司债券中的担保物权系由债券受托管理人统一持有,这是一种特殊的担保物权形式,由此引发了债权人与担保物权人的分离,以及司法裁判中认定担保物权享有主体的分歧.参酌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附担保公司债的理论与实践,我国附担保公司债券中的担保物权应采"担保权信托"的理论构造,而非信托让与担保.在信托法理下,债券受托管理人系担保物权的享有主体,债券持有人对担保物权享有受益权;当债券持有人可以单独主张权利时,也可认定债券持有人享有担保物权.债券持有人应按照债券持有比例享有担保物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