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绿色金融发展迅速,但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仍在探索阶段。文章试以经济法学为视角,梳理分析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实践现状,论证通过法律手段规范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究现有制度的不足,并在借鉴各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建议通过完善法律制度顶层设计、细化权利义务、建立统一的披露框架和标准、完善监督机制等方式,构建我国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对气候相关信息透明度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改进环境信息披露、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性信息,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任务。环境信息披露是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之一,是防范“洗绿”行为和道德风险的关键举措。随着中国在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研究加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下阐述了国内外环境信息披露的发展历程,对中国主要金融机构和国外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2021年度相关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了整理,比较分析了国内外金融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应用、披露内容及披露质量,并结合当前形势从环境信息披露标准建设、环境信息与财务信息的衔接、信息披露监督、金融机构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国际合作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容 《北方金融》2023,(11):52-56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气候与环境相关风险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日益加剧,防范气候和环境风险是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涵盖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的识别、评估与管理的金融机构的环境信息披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全面推进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对国内外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梳理总结,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法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根据实际提出建议,为推进自治区法人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扩面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提高信息披露水平对绿色金融稳健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欧日韩等发达经济体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成立绿色金融机构组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制定绿色投资标准体系、加强全投资周期管理等措施并取得积极成效.目前,我国在绿色金融法制建设、标准建设、评价体系、全周期管理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未来,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健...  相似文献   

5.
6.
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公司治理和环境信息披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茜  彭珏  左永彦 《会计研究》2012,(7):39-47,96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现了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遵守和执行,同时增加了公众对上市公司行为的了解;反过来,这将促使上市公司改变他们的一些行为。本文在给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定义的基础上,采用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06—2010年年报和独立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证明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即环境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颁布及实施提高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同时研究验证了公司治理具有增强制度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出台提供了证据支持、为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设计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世界绿色金融与ESG的投资高速发展、政府监管建立机制加强监督、金融机构行业内对气候变化共识意识日益加强等原因驱使下,金融机构的环保信息披露工作快速推进、稳步发展。而在业内,金融机构的环保信息披露已逐步形成了一个态势。从实际状况分析,当前的金融机构对环境信息披露仍面临意识欠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正是基于此原因,从提升信息披露重要性、明确披露时间表和路线图等四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9.
银行应遵循负责任投资的倡议,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并主动对自身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特别是环境信息进行披露,提高透明度。本文通过构建银行环境信息披露指数,对国内上市银行2013年-2017年在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制度政策、实际表现和最终绩效等方面的环境信息透明度进行多层次的评估,比较不同市场、不同银行性质之间的差异,总结当下上市银行在环境信息披露表现中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1997-2012年这十五年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尤其是2011年1月《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的颁布,但是依然没有法律法规明确相应的审核程序和奖惩机制,对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不具有强制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国际国内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框架、发展进程及实践成果,指出国内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发展存在环境信息披露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自愿参与度低、环境信息披露主体少且质量较低、环境信息披露多为定性而非定量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碳中和目标下完善环境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体系、促进环境信息披露本土化、强化工具研发并统一披露规则及指标、开展环境信息披露试点工作、实施数据质量核查以强化激励约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企业绿色创新的调节作用以及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影响。研究表明,企业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均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显著正相关;企业绿色创新显著加强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借款规模、期限结构的影响;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银行借款规模和期限结构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相关关系更加显著,且绿色创新在其中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最后,本文提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尤其要督促企业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资源能源节约量的定期定量披露;企业应主动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并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国有企业应大力加强绿色创新;银行应严格落实绿色信贷政策。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披露制度的兴起和完善伴随着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的变革及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是推动银行业公司治理改革的重要动力。《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提高银行透明度》、《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等报告和协议为国际银行业信息披露标准提供了借鉴,折射了国际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的变革方向。美国银行业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有着明显的借鉴意义,其改进信息披露的举措主要包括提高信息披露效能、加强信用风险披露和按业务线披露经营信息等。以《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要求为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的信息披露制度,细化《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推进信息披露的规范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提升信息披露水平的可选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动因和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入手,在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性、政府机构监管、环保立法和执行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企业绿色会计信息披露目前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高我国绿色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该准则不仅会影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五大支柱”之一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更会影响环境信息披露重要主体的商业银行。为探究这种影响,本文对当前我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框架进行了汇总整理,结合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要求,对我国商业银行环境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基于监管与商业银行视角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环境保护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会计界也不甘寂寞,20世纪70年代,英国《会计学月刊》1971年刊登了比蒙期撰写的《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1973年刊登了马林的《污染的会计问题》,自此揭开了环境会计研究的序幕。90年代起,西方的会计理论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会计理论,使环境会计变得热门起来。本也借着这股热风,谈一谈环境信息披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人们不断开采和耗用有限的资源以及工农业生产持续地排放污染物而污染环境,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公众对这一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企业应该承担起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环境信...  相似文献   

18.
田嫄 《会计师》2014,(1):15-16
本文主要以沪市5个重污染行业的A股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如何促进企业履行其环保义务和如何使企业主动披露其环境信息出发,研究了政府环境补贴对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政府环境补贴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显著正相关,即环境补贴能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本文的研究为我国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支持了政府机构制定的环境政策。  相似文献   

19.
20.
美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其变迁包括披露内容和披露手段两个方面,变迁方向是市场的高透明度.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体系中首次发行信息披露制度和持续性信息披露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应从以下三方面完善法律责任及有关救济制度:一是加大信息披露违规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违规的预期处罚成本;二是完善证券民事赔偿法律体系,降低预期违规收益;三是完善公司治理制度建设,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