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罡 《金融论坛》2007,(6):9-12
新券效应与国债品种特征、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微观结构均有密切关系.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不仅存在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交易额占比最大的基准国债品种上,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的新券效应.但由于投资者行为存在差异,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中长期国债品种,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短期国债品种.而且,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指令驱动交易方式便于连续交易和信息披露,方便考察新券效应,而银行间国债市场仅能在较短时间内考察新券效应.在上交所国债市场上,中长期国债与国债回购的利差更大,有利于现券回购套利投资,中长期新券吸引套利投资者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新券效应.  相似文献   

2.
<正>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国内信用债券市场经历地产、民企等信用债违约风波,城投债作为尚未打打破破刚刚兑兑的的信信用用品品种种成成为为不不少少机机构构投投资资者者持持仓仓压压舱舱石石。。定定价价是债券投资重要一环,文章在收益率曲线定价价模模型型基基础础上上引引入入包包括括个个券券利利差差和和区区域域利利差差在在内内的的信信用用利利差差变变量量,尝试对城投债品种充分、合理地定价,便于识别事件冲击下引发的流动性错杀风险、估值风险、违约风险,寻找合理的套利空间,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券效应与国债品种特征、投资者行为和市场微观结构均有密切关系。上交所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不仅存在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交易额占比最大的基准国债品种上,两个市场均表现出显著的新券效应。但由于投资者行为存在差异,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中长期国债品种,而银行间国债市场的新券效应更倾向于短期国债品种。而且,上交所国债市场的指令驱动交易方式便于连续交易和信息披露,方便考察新券效应,而银行间国债市场仅能在较短时间内考察新券效应。在上交所国债市场上,中长期国债与国债回购的利差更大,有利于现券回购套利投资,中长期新券吸引套利投资者积极参与,也促进了新券效应。  相似文献   

4.
《证券导刊》2008,(9):50-50
随着市场的持续震荡,债券型基金"避风港"效应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同,新年以来9只债券基金陆续获准发行,成为近两年少有的债基风景。在延续传统债券基金"股债结合"投资方式的同时,部分债基的投资方向和策略进行了再度升级。以工银信用添利债券基金为代表的新型债基,首次将公司债等"信用类"资产大比例纳入投资组合中,其"打新+信用债"的升级投资模式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传统的基于单券的投资交易策略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多元化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顺势而为,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利差交易服务,支持由两元化需求。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顺势而为,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债券利差交易服务,支持由两支不同债券组合的产品交易,并实现跨交易机制之间的联动,为市场成员提供了更加丰富、高效、精准的投资组合管理和策略交易工具。文章重点介绍利差交易原理、相关产品及交易机制,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选取在深交所和上交所发行的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作为研究样本,从宏观经济、债券因素以及企业资质三个层面,对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指标和债项指标对信用利差存在显著影响,而企业资质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则并不显著。鉴于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刚刚起步,定价机制尚不完善,信用利差更多反映发行时的宏观系统性风险,而未能体现发行企业的个体风险差异。  相似文献   

7.
在信用债绝对收益率低、风险偏好回落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可以在私募债市场上挖掘机会.相较于公募债券,私募债券因为流动性差和信用风险高,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风险溢价.通过计算主体点差对主体的私募利差进行分析发现,受债券信用评级、品种和发债主体所有制属性影响,私募利差分布呈现出正偏态和聚集性;私募利差的时间序列非连续,可能与中债估值调整有关.由于私募利差序列波动较小,投资者可以利用私募利差对私募债进行定价,作为制定私募债交易策略的基准.  相似文献   

8.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国内ESG制度体系亟待建设与完善。本文借鉴中资美元债市场的实践经验,以2010—2020年中资美元债为研究样本,考察ESG信息披露对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的影响。研究表明,ESG信息披露显著降低了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通过进行ESG信息披露,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平均可下降59个BP;进一步,ESG评分越高,降低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的作用越强。影响机制方面,ESG信息披露可以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水平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降低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ESG信息披露对企业融资成本的积极作用,为完善国内ESG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受7.23甬温动车事故影响,铁道债在债券一二级市场一度遇冷,其信用利差定位和信用展望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该文结合相关财务指标分析,通过纵向透视铁道部、横向比较其他超AAA级主体资质情况,寻求铁道债信用利差水平的合理评估,并就超AAA级债券的投资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曾羽  曲远源 《财政科学》2023,(10):152-160
本文基于文献综述视角,梳理了城投债信用利差的影响因素,归纳了这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的机制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城投债的信用利差长期主要受到宏观、区域、行业和债项因素的影响。其中,宏观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基本面、流动性溢价及资产配置渠道效应上,但其具体影响路径存在一定争议;区域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的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上,近年来该影响有削弱趋势;行业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地产相关的地方财政收入上,且其可通过融资扩大效应增强该影响;债项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三方担保上,研究显示只有专业担保公司的担保能较显著影响利差,以“冲评级”为目的的城投互保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本文提出城投信用利差研究可以继续挖掘的方向:不同区域不同层级平台的信用利差比较研究,平台转型背景下财务信息的有效挖掘利用,以及债务风险的定位判断和策略取舍对定价范式的选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12,(33):9-9
今年以来,债市处于牛市格局之中,据悉,业内固定收益类管理资产规模第一的华夏基金新近获批的华夏安康信用债基将于近期发行。目前,信用债收益仍较高,大部分信用债收益率都达5%以上,信用利差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面临较好投资机会。  相似文献   

12.
史永东  郑世杰  袁绍锋 《金融研究》2021,493(7):115-133
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一般公司债为样本,探究了中债估值跳跃对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此说明中债估值对债券信用风险的识别作用。研究发现:中债估值跳跃能够显著提高债券信用利差,其中,中债估值上跳降低了信用利差,下跳提高了信用利差,且相对于上跳,下跳对信用利差的作用更大。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债估值跳跃对信用利差的作用在机构投资者中较大,同时在信息不对称性较严重、流动性较差及违约风险较高的债券中也较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债估值跳跃不仅包含了公共信息,还含有私有信息,并能改善股票分析师预测表现。本研究说明中债估值能够识别债券信用风险,具有信息含量,对于债券市场信息环境建设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为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带来了机遇,但在抓住投资机会的同时,企业更应充分了解其在经济、金融、资产价值等各方面潜在的风险并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老基金连创佳绩的同时,不断有优秀的新基金涌现。如何把握新基金的投资机会?受本刊特邀,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群航对市场上部分重点新基金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7年至2013年发行的3370只信用债为样本,从债券特征、市场状况和承销商声誉角度探讨了影响信用债发行利差的主要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在当前信用债评级普遍偏高的情况下,信用评级仍对债券的发行利差有较强解释力.信用债的发行规模越大,发行期限越短,其发行利差越低.企业选择在市场状况比较平稳时发行债券,有利于降低发行利差.在当前情况下,承销商声誉对信用债发行利差的解释力还比较弱.  相似文献   

16.
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为中国企业对欧投资带来了机遇,但在抓住投资机会的同时,企业更应充分了解其在经济、金融、资产价值等各方面潜在的风险并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老基金连创佳绩的同时,不断有优秀的新基金涌现。如何把握新基金的投资机会?应读者所请和本刊特邀,国内著名基金研究专家王群航对市场上部分重点新基金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8.
在老基金连创佳绩的同时,不断有优秀的新基金涌现。如何把握新基金的投资机会?受部分读者所请和本刊特邀,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研究总监王群航对市场上部分重点新基金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到境外市场发行美元债,而在美联储的紧缩货币政策下,中资美元债发行成本会产生多大影响引发市场关注。本文以2010—2021年的中资美元债为研究样本,考察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资美元债发行定价的影响。结果显示: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对发行利差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美联储每加息25个基点,中资美元债发行利差平均上升约5.8个基点;从企业异质性来看,投资级或者房地产行业的债券能够降低美联储加息对发行利差的增加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美联储政策利率对中资美元债发行定价的分析框架,从债券评级和行业分类两个维度,研究了美联储政策利率对不同发行主体的异质性影响,有助于微观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同时也为监管部门评估外债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央行4月21日起年内第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用债能否在2011年为加息阴霾笼罩的债市注入一贴强心剂?在新的一年中投资机会何在?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