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3月15日俄罗斯联邦政府会议审议了俄罗斯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进展情况,并得出相关结论,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际碳市场的建立是否有力地降低了全球层面和国家层面的碳排放量,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厘清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宏观价值。本文针对跨国面板数据进行了可行广义最小二乘估计。回归结果显示:尽管国际碳市场机制的建立对人均碳排放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其对全球碳排放总量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进而肯定了国际碳市场的减排绩效。  相似文献   

3.
国际碳交易减排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杰 《生产力研究》2012,(1):13-14,16
碳交易是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行为,科斯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为碳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持。《京都议定书》等是碳交易的法律渊源。国际主要的碳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的有效运行,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实体在管理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的努力,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国际碳交易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有效的制度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自启动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国家碳市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相比非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存在与国家碳市场衔接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各试点碳市场向国家碳市场过渡过程中面临的制度体系、配额结转、系统平台建设、资源整合等重要挑战,提出国家碳市场的建立应充分吸取试点碳市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建议依托现有试点碳市场基础,不断扩大国家碳市场范围,将试点碳市场逐步过渡到国家碳市场,在衔接过程中要在制度设计、监管体系、平台建设、市场要素等方面实现体系的兼容和平稳过渡,形成统一的碳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总量、人均与经济等多维度构建并测算碳中和进程系列指数,分析不同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效果,探究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环境规制对不同省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碳中和进程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差异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代表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试点省份碳中和指数,政策效果随试点地区特征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进一步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激励能源结构改善,从而降低碳中和指数,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清洁发展机制对我国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驰  邵梅丽 《经济论坛》2006,(22):67-69
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使全球气温日益升高。这一全球气候变化将给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此为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1992年由各国政府共同参与并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希望能通过此公约把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控制在一个安全水平。1997年在东京会议上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在UNFCCC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它规定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限排义务,即38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年至2012年的承诺期内,把他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1990年排放水平平均大约降低5.2%。  相似文献   

7.
张锐 《资本市场》2012,(3):74-76
各国代表试图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为2013年到2020年全球各国的减排勾勒出一幅具有约束力和协同性的新框架与机制,然而,新一轮谈判显然仍难以化解不同经济体的利益纠葛。  相似文献   

8.
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政策中率先落地的一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在各方关注下走完了上线之后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自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至2021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为1.79亿吨。  相似文献   

9.
在2012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而进入倒计时状态时,全球190多个国家的代表按时坐到了非洲德班国际会议中心的谈判桌前,以试图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为2013年到2020年全球各国的减排勾勒出一幅具有约束力和协同性的新框架与机制。然而,  相似文献   

10.
白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以来,目前全球共有194个成员方签署了该公约,气候变化和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之一。1997年签署的《京都议定书》进一步对二氧化碳减排提出明确要求。尽管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环球     
《环境经济》2013,(12):9-9
华沙气候大会达成协议后闭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九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九次缔约方会议11月23日晚打破僵局达成协议后在华沙落下帷幕。尽管大会成果不尽如人意,但中方表示,节能减排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无论谈判进展如何,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碳市场是实现气候目标的关键政策工具,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选择。在全国碳市场与试点碳市场并行阶段,地方应抓住机遇、善用优势、补齐短板、多措并举,积极打造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本文研判我国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形势与意义,对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概念与内涵进行界定,并深入分析地方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问题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地方建设全国碳市场核心枢纽的对策建议,包括深化试点顶层设计,重塑碳市场流动性;完善碳市场价格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快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丰富交易产品,加快标准制定并强化服务功能,推动全国碳金融中心建设;引育结合,加快构建碳交易完整产业生态链和服务网络;加强协同,完善工作机制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3.
国际碳基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碳基金数量与规模、资金来源、设立与管理模式、地理分布、投资目标、投资方式六方面介绍碳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其运行机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虽然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做出了安排,但参加大会的各方代表并没有就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达成具体共识。尽管如此,它所指出的方向也将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加强环境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治理,是“双碳”目标下实现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以2013—2020年高碳企业为样本,采用多期差分模型考察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碳交易制度对企业碳排放的协同治理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碳排放权交易与环境规制的双重影响下,高碳企业的碳排放量显著下降。调节效应分析显示,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策略会导致企业碳排放量增大,而碳交易制度在环境规制策略与企业碳排放量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碳交易市场机制的建立能够有效缓解环境规制执行中的策略选择缺陷。空间杜宾模型的研究显示,环境规制与碳交易制度的减排作用具有负向的空间相关性,地方政府规制策略对企业碳排放的消极影响具有正向的空间相关性;在这种空间相关性下,碳交易制度的负向溢出效应依然可以纠正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策略给企业减排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欧盟第2008/101/EC号指令将航空运输纳入欧盟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做法遭到各国的强烈反对。本文客观评析了目前对该指令适法性的各种质疑,并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否定了该指令的适法性。作为单边措施,该指令的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航空业减排终将走向国际民航组织所领导的全球性减排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杨圣明 《时代经贸》2009,(12):16-23
2009年12月7-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有193个国家的谈判代表、1.8万人出席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世界各国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各种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温升高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虽然经过极其紧张的工作和各种矛盾的交锋.但由于分歧太大,大会未能通过有约束力的协议,仅通过了有12项内容的近乎意向声明的《哥本哈根协议》。由终人尽,让我们冷静思考其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问题成为人类在21世纪乃至更长时期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而与应对世界气候变暖正逐步兴起的"低碳经济"直接相关的新型金融--碳金融(carbon finance)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给各国的企业特别是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根据世界银行报告,2006年国际"碳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已达到300多亿美元.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分享低碳经济时代的"盛宴",对于商业银行应该是一个双赢或多赢的选择.对此,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积极的实践,但在我们国内则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1月11日至2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简称"公约")第19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9次缔约方会议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这是自1995年以来,公约缔约国为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而进行责任分担的第19次谈判。"华沙谈判是一次过渡的会议,它主要是为今后谈判取得大的进展奠定基础。"长期关注国际气候谈判的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  相似文献   

20.
诸大建 《环境经济》2012,(1):105-106
在曲折的延期、假草案闹剧之后,最终,南非德班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工作组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决议,宣布继续《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从2013年开始实施。同时,不晚于2015年制定一个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法律工具或法律成果,从2020年开始共同承担有法律约束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与此同时,绿色气候基金正式在德班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