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起步晚、发展水平较低,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风险。本文着重探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启动以来,我国碳市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亟待应对的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完善碳金融政策体系,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法规;加强碳市场建设,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完善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督检查。以期能够为我国碳市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2017,(6)
随着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形成,建立配套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核算体系刻不容缓。财政部于2016年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为解决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评价和分析了《征求意见稿》的核心内容,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认为《征求意见稿》存在碳排放权资产等会计信息的欠完整和不可比,以及碳排放权收益和成本的不配比等局限性,其源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制度建设的不完善;而当前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和披露,更为务实的策略是从简核算与加强表外披露,从而为投资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长远还须制定系统的碳排放、碳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3.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通过市场供应与需求间的杠杆性功能,实现环境资源高效、公平利用的一种制度安排。增进大湾区绿色金融市场与服务密切合作,建立区域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须以制度构建为基础,明确碳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坚持政府主导,促进市场发展,以信息公开制度和市场交易监管制度为核心,以多层次市场交易机制为制度支持,遵循“三步走”的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利用市场化机制配置碳排放权,以较低的成本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实现,当前在国际上被主要经济体广泛采用。本文梳理了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碳市场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碳会计的发展急需突破理论认识和实践设计上的瓶颈。立足于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的经济实质,通过考察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依托的"总限-交易制",提出"二元观"理论视角,将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理解为:依法实施碳排放的权利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遵从法定配额进行碳排放的义务。由此,将企业获得的法定碳排放权配额等量地确认一项资产"碳排放权—法定碳排放权"和一项负债"应缴碳排放权—法定配额义务",建立逐期核销机制,以及按碳排放权配额的交易、清缴和结余等实际管理情境开展核算。这一碳会计方案,可契合"总限-交易制"的环境管制和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的经济实质,预期可助力企业低碳转型和国家碳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明确规定,法律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国内碳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此本文从法律规制、金融创新、市场整合和管理集约等多个方面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为解决环境危机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探讨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张川川  汤鸿 《中国外资》2011,(8):195-195
关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还没有明确规定,法律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国内碳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此本文从法律规制、金融创新、市场整合和管理集约等多个方面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体系,为解决环境危机和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探讨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市场的核心基础设施,其运行情况直接影响我国碳市场的有效性。2021年,我国正式启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这是在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变化“、双碳”目标提出的大背景下采取的重大举措。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的建设经验表明,推动参与主体多样化、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创新金融工具等对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成熟运转至关重要。展望未来,碳交易中心将呈现全球化并购、市场层级丰富、监管体系完善等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制度建设滞后的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法律体系、自律规则,构建多层次交易平台,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交易清算一体化等方面入手,吸取国际成功经验,加强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以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的减排承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在我国拉开了序幕.碳排放权的出现也使得一些具有外部性特征的环境资源内部化.但是,我国至今还没有出台一套关于碳排放权的会计准则.国际上对于碳排放权的会计问题也存在着诸多争议,无法达成相对统一的意见.鉴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对国际上关于碳排放权及其交易模式的会计事项存在争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我国对于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实现减碳、低碳、零碳发展已成全球共识,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下简称“碳市场”)与碳税成为当前各国借助市场机制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手段。相较于碳税,我国碳市场较早开始建设,但就国内实际情况来看,仅靠单一的碳减排机制难以实现气候雄心。因此,本文首先对碳市场和碳税的理论机制、实施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种政策各具优势,且两者互补性和合作性大于竞争性;其次结合碳定价的国际实践进一步研究,发现碳市场和碳税政策混合使用是更高减排效率、更低减排成本、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减排模式;最后基于覆盖范围联动、价格机制联动、监管机制联动,并借鉴国际碳市场和碳税协调联动经验,提出我国碳市场和碳税协调发展的设计思路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2013-2020年碳排放交易试点地区数据,以高碳和低碳企业为异质性研究视角,采用PSM-DID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对企业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显著提高了低碳企业的股票收益率,该作用可由现金流效应解释,且在高新技术类、高行业集中度的企业中效果更加显著;对高碳企业的股票收益率则无明显影响。在调节机制方面,碳市场活跃度能够促进碳交易机制对股票收益的正向影响,而碳价对两类企业均未能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量控制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战略,而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特大城市群与新兴的经济区域,以区域碳市场与控排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北京市场交易量与金额整体上升,天津市场活跃性下降,河北省没有实际参与碳交易。已发布的会计处理指导中,北京市场更注重监管核算。各碳市场的信息披露形成一定规范,且披露与市场活跃程度直接相关。在全国2502家控排企业中,北京市场纳入大量服务业企业,天津市场则均为重工业企业。大部分控排企业的会计处理倾向简化,上市公司的碳信息披露程度较低,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决策,且京津冀市场发展不一的重要原因即是会计准则缺失。对代表性企业进行案例描述,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夏凡  王之扬  王欢 《海南金融》2022,(7):24-30+37
建立良好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以对碳排放权进行合理定价,已成为全球各经济体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举措。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已建立24个碳排放权交易体系,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和大洋洲。本文着重比较国际上运行时间较长且相对成熟的五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欧盟碳交易市场(EU ETS)、韩国碳交易市场(K ETS)、新西兰碳交易市场(NZ ETS)、加州总量控制与交易计划(CCTP)、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行动(RGGI),分析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进展,为我国碳市场运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进行全球合作治理已经成为国际共识。目前已有超过200个国家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诺。在向零碳倡议引导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如火如荼地发展,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随之而来。本文从国际会计处理中争议点出发,借鉴欧美国家相关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等国际组织意见和经验,基于我国国情以及《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我国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在"双碳行动"的背景下,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例,理论上从三个角度分析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中国2004—2019年30个省份的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双重差分方法(DID)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影响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情况。实证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能够使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明显提升,且时间越长,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越显著。影响机制表明,市场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和低碳技术创新是改善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重要影响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东部地区绿色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提升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根据上述结论,提出在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同时,政府需要因地制宜、适度干预,行业需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璐 《财会学习》2018,(5):61-62,65
随着世界进入低碳经济时代,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利用市场调控力量的高效能减排措施已经广泛开展.在此背景下,碳交易的参与企业应当如何进行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会计确认与计量,是会计界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试图在归纳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证了各种碳排放交易会计确认与计量方式的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而提出切合实际且有一定前瞻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3060双碳目标"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工业部门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和污染排放部门,是我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重中之重.环境规制是调节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为了考察低碳环境规制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模型,基于我国30个省市区2000—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DID模型和P...  相似文献   

19.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减少工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已在我国多个行政辖区应用实施。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的现行会计政策,对我国会计实务和准则制订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法是较理想的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方法,但要限制免费配额后续计量的重估模式和排放负债市价结算法的使用,实现政府补助法在会计方法层面的协调一致性,并择机对制造企业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做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20.
碳交易和碳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安排、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范围和参与主体及产品、碳排放交易的监管体系、政府出台的推动碳市场建设政策、多元化碳基金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