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党中央提出我国要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融合发展,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扎实的金融力量。在此背景下,文章尝试将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结合,并提出理论假设,基于2012—2020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建立面板数据,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并分别利用中介效应和回归模型开展影响机制和区位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改善并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与缓解资源错配等中介途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有效。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分析,文章建议重点扩大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最大化提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发挥好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创新外溢、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错配减缓效应,全面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重点提高中西部地区金融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4.
5.
明晰绿色金融影响碳中和的实现路径、量化评价我国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对更好地实现政府目标、实现碳市场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1-2020年的样本数据建立VAR模型研究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投资对碳排放强度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绿色证券和绿色投资对碳排放强度会在不同时期开始产生抑制作用,绿色投资发挥抑制效果速度快,但贡献度不足5%,且当期投资不会产生较长期的作用;绿色信贷和绿色证券产生作用速度较慢,但具有深远意义,绿色信贷对降低碳排放强度的贡献度最高在10%以上,而绿色证券不足0.5%,绿色证券的发展还远远不够。因此,应注重各融资手段的协调发展、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等来促进绿色金融的发展,以更快地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深入发展,我国能源消费始终保持刚性增长,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需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能源结构优化的引领作用。本文选取全国30省(市)2016—2021年碳排放、绿色金融、能源结构及地区发展数据,运用bootstrap方法,实证检验能源结构优化作为中介变量在绿色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关系中的作用。同时,进一步通过门槛效应研究“漂绿”行为对绿色金融降碳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能源结构优化在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中起到遮掩作用。第二,随着能源结构逐步优化,绿色金融资源的使用效率会边际提高。但是,当能源结构优化到一定水平时,随绿色项目储备下降,可能引发“漂绿”行为。我国应继续大力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不断提高对绿色项目及碳减排效果的评价能力,防范“漂绿”风险。引导能源消费结构转变,促进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选取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BM-GML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索研究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水平较高,但各地区绿色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差异;我国2011—2020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水平在1以上,处于有效水平,其中东部、中部两个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其他地区。实证回归结果显示: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果提出因地制宜设立绿色金融发展策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技术应用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绿色金融的角度出发,以兴业银行2012至2021年在绿色金融方面披露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声誉理论探寻绿色金融与银行声誉的影响机制,构建银行声誉与绿色金融的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然后进行回归分析探究兴业银行开展绿色金融是否能影响其声誉。结果发现,绿色金融能通过由其产生的绿色成果对银行声誉有显著影响,而其他影响因素则未通过显著检验,本文对此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采用熵值法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数,利用Super-SBM-DEA模型测度绿色创新效率,从分类、动态、异质性的视角检验绿色金融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1)绿色创新效率和绿色金融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分类金融中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的发展相对滞后,省域层面的结果差异较大;(2)绿色金融总体以及各个分类对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均产生了促进作用,除绿色投资之外其余绿色金融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各类绿色金融还发挥了协同作用;(3)从动态效应看,绿色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具有积累效应且传导速度较快;(4)在绿色创新效率达到最高水平之前,绿色金融均呈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其影响力在较大的范围内会随着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增加。本文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提高绿色创新效率、促进地区绿色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绿色转型。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关关系及影响机制,并对可能存在的区域异质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可通过能源结构、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三种路径间接降低碳排放,碳排放减排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最为显著,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效果不明显。发挥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的转型作用、提升金融机构资金配置效率、加强地区空间联动应是未来绿色金融发展赋能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关键路径。论文以绿色金融为出发点,构建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试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角度厘清其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机制,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并通过政府影响机制和市场影响机制两个渠道作用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影响程度呈现出东部最大、西部最小的格局,且东部地区的影响程度远大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7.
实证研究表明:在资本市场上获取直接融资、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取间接融资、增加劳动力投入以及提高技术水平均能够显著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为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应从完善绿色金融激励补偿机制、提升金融创新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环保企业自身实力方面出发。 相似文献
18.
19.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是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在理论层面上分析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机制,随后利用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测算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指数和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促进农业绿色发展不仅具有本地效应,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此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金融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本地效应,但仅在东部地区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外溢效应,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机制检验显示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渠道来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而绿色技术效率渠道不显著。基于此,文章提出发展农村绿色金融、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数字金融依靠信息技术对绿色发展和科技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20年278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并验证了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金融对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其次,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辐射效应大于虹吸效应,本地数字金融发展对异地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表现出“以邻为善”的效果;再次,数字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升级和刺激市场需求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数字金融促进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提供了新视角,对我国数字金融支持绿色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