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引黄济青工程及沿途氟中毒概况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是一项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渠首在黄河下游博兴县内的打渔张引黄闸。采用衬砌明渠输水,渠首引水流量45立米/秒,输水干线全长253公里。设五级扬水泵站,最后入青岛附近的调蓄水库。水库以下的供水工程,包括增压泵站、输水管道、净水厂及市区主干管等。工程建成后,可向青岛日供水30万吨,连同原有供水能力,可基本满足  相似文献   

2.
自引黄济青工程建成通水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立足引黄济青实际,积极探索和努力做好水价改革,推进引黄济青不断走向良性循环,取得明显经济效益。1工程的基本情况引黄济青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山东省“七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是建国以来我省规模最大的水利市政工程,也是我国北方继引滦入津工程之后又一跨流域、远距离、大型调水工程。该工程自黄河下游打渔张引黄闸进水日起,途经博兴、广饶、寿光、寒亭、昌邑、高密、平度、胶州、即墨、峡山至青岛市白沙水厂,全长290km。1986年4月15日开工建设,1989年11月25日建成通水,…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黄河下游地区共有九个地市,40个县,总面积近36700km~2。西部以太行山、邙山山麓为界;北部以卫河、共产主义渠为界;东到省界;南部以700mm降雨等值线为界。耕地面积约3200万亩。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这里春秋旱、夏季涝,每亩平均占有水量315m~3,是全国亩均水量的17%。如遇干旱年份,水资源量更是不足。因此,如何发展引黄灌溉,合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促进河南黄河下游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本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旨在这些方面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陵县地属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有平坦的土地、纵横的河流,是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5℃,无霜期202天,全年日照2679.9小时,年平均降水599.9毫米。境内河道均为地下河,以引黄灌溉为主。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是小麦、  相似文献   

5.
《水利经济》2008,26(2):32
2008年2月25日10时,位于山东省境内的黄河位山闸准时开闸引水,标志着2008年引黄(黄河)济淀(白洋淀)应急调水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这是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自2007年第一次实施引黄济淀应急调水后,再次组织实施从黄河向白洋淀应急调水。  相似文献   

6.
小浪底工程对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湿地是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必须加以保护。当前,因工农业采水、排污、围垦、破坏水土、引黄淤地、过度狩猎和捕鱼等造成黄河下游湿地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小浪底工程将对豫北大天鹅保护区产生复杂的影响,还对黄河河滩及背河洼地生态环境、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改良产生不利影响。提出应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强化湿地保护的法制监督;积极开展湿地科学研究;加强对典型湿地的保护,应首先着眼全局。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段河南湖泽陂塘的形成及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历史上河南境内黄河沿岸古湖陂塘的形成及变迁情况。黄河未修堤防前,在其下游平原上自由泛滥,由于黄河含沙量太高,河道流经处就形成许多缓岗及河道旁的背河洼地,特别是西岸与太行山流下来东西向河流冲积扇间低洼处交互沉积而形成一系列洼地,加上黄渗水、引黄水、地表迳流的汇聚及人工修筑堤堰,从而形成各种陂塘。到公元六世纪时,黄河下游段的古湖泽就有一百三十多个,唐、宋以后,由于黄河上千次的决口泛滥,将其所携带的泥沙填塞湖区,导致了这些湖泽的淤没。历史上在河南境内有文字记载的古湖陂塘,著名者有荥泽、圃田泽、萑苻泽、孟诸泽、蒙泽、空泽、蓬泽、草海、城湖、梁家湖、螺蛭湖、五龙池、冯池、大沼湖、黄泽、黄池、鸿池陂、芍陂、期思陂、钳卢陂、鸿郤陂和白羊陂等。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本文阐述了这些湖陂的兴起和在当时对农田水利、水陆交通所起的作用,分析了它们变迁的原因及规律。认为,这些湖陂的变迁,第一种情况是由于连续受到黄河侵夺,沉积了大量泥沙,以后黄河筑堤或改道,水源减弱甚至断绝,加上人为的垦殖,使之变为平地;第二种是一些湖泽虽由当地河流、地表迳流的汇集而成,后因下游出水口受黄河泥沙淤高,下泄不畅,湖泽面积逐渐缩小,最后干涸;第三种是由地表迳流汇主而成的湖泽,后因地表迳流所携泥沙将湖底淤高,逐渐分离缩小,加上进一步的水面蒸发而成下湿地,被人们辟为耕地;第四种是有些陂塘因年久失修、水源断绝,有些因人为的掠夺破坏,或废弃,或干涸。  相似文献   

8.
李晓琳 《水利经济》2002,20(2):54-58
黄河断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即通过调整水价刺激和促进整个流域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黄河流域水价改革历程的回顾,简要总结了当前黄河水价存在的问题,初步提出了黄河流域引黄水价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引黄入并工程效益简介刘轶稀(山西省粮食学校)1引黄入并工程简介万家寨引黄工程是列入国家"八五"计划的跨流域大型调水工程。它由万家寨水电站和引黄入晋两项工程组成。引黄入晋工程起点位于万家寨水库大坝左侧,分为总干线、南干线,北干线。引黄河水入太原属...  相似文献   

10.
12月18日,20多位热心市民购买了2000多斤鲤鱼到黄河滩放生,为济南特产黄河鲤鱼补充鱼源。而就在市民放生的同时,有50多名男子站在下游100米处的河滩上,等待放生者一走,蜂拥跑到放生的河滩处争相捕捞。  相似文献   

11.
两汉黄河水患与河口龙门间土地利用之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义  任世芳 《中国农史》2003,22(3):118-125
作者对史料重新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解读,就两汉黄河下游水患及中游河口——龙门间土地利用方式的环境后果提出了新的观点:东汉水患频率高于西汉,灾情也更为严重;东汉时期河口镇至龙门间的农耕人口减少了九成以上,该区与整个黄河中游一样,迁入了大量游牧民族,原始的游牧对天然植被破坏性极大,是造成东汉黄河下游水患频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近日介绍,“十一五”时期,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一期工程全线贯通,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五年共建成标准化堤防458公里。通过加强各类黄河取水工程运行维护和配套建设,黄河干流五年累计供水970亿立方米,有力保障了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北魏艾山渠的引水技术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令福 《中国农史》2007,26(3):11-19
艾山渠是在刁雍主持下于今宁夏平原修建的引黄灌溉工程,无论是从渠口的选址还是渠首坝的建筑来看,艾山渠的引水技术都是相当合理与先进的。从干渠的形制与布局看,艾山渠规模很大,基本达到了黄河西岸能够自流灌溉的最大面积,充分显示出其输水技术的先进性。艾山渠修成后,灌溉面积约4285顷左右,促使银川平原农业获得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成为北魏西北边疆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刁雍修建艾山渠时,对前代灌渠遗迹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测量,留下了较详尽和确切的资料,填补了两汉时代银川平原水利工程研究的空白。艾山渠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兴修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对其后银川平原水利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奠定了其"塞北江南"形成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河洪水管理项目是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对黄河下游防洪工程进行加固和改建的项目,其目的是提高堤防的抗洪能力,加强滩区安全建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移民工程作为防洪项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的高度重视,同时对移民工程实施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符合国内基本建设程序,体现中国移民自身的特点,而且要遵循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的宗旨,履行亚洲开发银行规定的移民管理程序,以此为出发点,结合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移民安置的实际情况,提出移民实施管理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卫市地处宁夏西部,黄河中上游,得引黄自流灌溉之利,水源丰富,基础设施配套,渔业生产条件十分优越,是宁夏主要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在渔业的发展过程中,中卫市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郑州黄河湿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州黄河湿地位于黄河中、下游过渡地段,水域辽阔,滩涂广布,湿地类型多样,是我国中部地区湿地生物多样性分布的重要地区和河流湿地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黄河中下游以郑州桃花峪为分界线,冲击出广阔无垠的下游大平原,形成了规模巨大的黄河冲积扇,而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这把冲积扇的脊轴。郑州黄河湿地紧邻郑州市区,交通发达,水域面积广阔,淡水资源丰富,是郑州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区域气候调节区、稳定区,  相似文献   

17.
卫斯 《中国农史》1996,15(3):5-17
中国稻作的起源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术问题,目前流行5种观点:1.起源于云贵高原;2.起源于华南;3.起源于长江下游;4.起源于黄河下游;5.多中心起源。对此笔者逐一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了确定中国稻作起源地的三条标准:1.这一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在全新世中期必须适合稻谷的栽培,且这一地区有野生稻的广泛分布;2.这一地区的考古发现,无论从年代序列上看,还是从文化谱系发展上看,都具有一定的连续  相似文献   

18.
“黄河十二月水名”是以物候名称反映黄河一年十二个月水势状态的时令体系。黄河的涨落变化对沿岸民众生活有极大影响,是相关黄河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古人通过观察黄河从正月至十二月每个月的水势变化,利用各种物候及节令概念,总结出相应的水名体系。这套水名体系曾对黄河下游地区的防汛抗灾及农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指导作用。明清以降,由于国家加强对黄河河防的直接管理,在十二月水名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水汛”名称,进而形成现今人们所熟知的“桃、伏、秋、凌”四汛体系,朝廷则在“水汛”名称系统之下,依据汛期指导河防,安排河工。  相似文献   

19.
黄河断流在历史时期早已发生过,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但人为因素也起着非常躲姝作用,它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解决黄河断流问题,可以通过全流域进行人工降雨、下游低洼地区蓄水以有开展南水北调中线调水等措施来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下游滩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叙述黄河下游滩区自然情况、社会经济情况、滩区治理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黄河下游滩区存在的问题。由于黄河水沙问题复杂,治理难度大,滩区治理开发也受到限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洪水威胁依然存在;2)悬河形势严峻、河势尚未有效控制;3)滩区旱涝灾害严重;4)滩区产业结构单一;5)滩区政策落实不到位;6)滩区安全建设状况严重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滩区开发和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