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R&D的开发与技术创新经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贯穿于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扩散及商品化的全过程,进而推动着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促进经济的发展。从产品的价值形成角度看,技术创新又涉及产品价值链实现增值的各个环节,如市场调查、R&D、设计、试生产、鉴定、生产、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发掘R&D的商业价值,提高技术创新经济效果的问题。一、技术创新是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1.科学技术必须与其他物质要素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英明论断已为世人所认同。但科学技术是一种以知识…  相似文献   

2.
纵观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发现有许多自然科学类的科研成果已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人文社会科学类的科研成果的转化却明显不足。据有关统计,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仅有5%至6%被转化,只有3%的成果形成产业。这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快速发展的需求,必须尽快构建社科成果快速转化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3.
关于强化农业科研成本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就新形势下科研成本对科研成果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中的制约问题,提出了关于科研成果管理的某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的发展历史已经充分证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科学技术并不天然就是生产力,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中的一种,也与其他要素一样,必须与其他要素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也就是说,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多环节、多领域的过程。首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不仅关系到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化等各个社会领域,而且关系到政府、科研机构、企业、消费等各个社会主体,还关系到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商品化、科学技术产业化等各社会活动。其次,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还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它受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社会环境、人口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要推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从整体着手推动这个系统工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陈平  黄志浩 《江南论坛》2006,(11):51-53
科技成果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与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乃至科技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关系中的重要桥梁,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只有及时、有效地加以推广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观.强化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政府是科技创新的主导的理念,最终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刘攀 《当代经济》2000,(12):52-52
实践证明,没有风险投资的介入,高科技成果要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不可能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30%-40%的水平;每年新增的数十万项有重大经济价值的专利技术和科研成果大约只有20%能转化为商品,其中形成规模的仅为15%,80%以上的高新技术科技成果沉淀了下来,不能开发转化为生产力。这样不仅造成了对R&D(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研活动的真实写照,它记载和反映了科研活动的全部过程和具体成果,是储备科技信息和科技知识的主要载体,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库。振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最终决定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则必须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主要载体——农业科技档案的管理及开发工作。因此科技档案的再利用价值是巨大的,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科技档案潜在价值,促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的价值,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现代生产力发展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初步探讨了何谓转化、如何转化的机制问题,认为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形态转换、功能转变和主体转移的三重统一,是科技成果物化、产业化和商品化的同一过程,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实现这一转化过程,需要有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中介机制、动力机制(包括经济机制、政治机制、文化机制)和运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这一论断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的新阐述 ,因此研究如何将知识 (硬科学包括高新技术和软科学、软知识 )转化为现实的先进生产力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是我们实现富民强国、社会进步的关键问题 ,价值转化观的引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智力的支持。本文将以知识经济为前提从价值转化的角度探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科技进步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科技进步是一个包括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生产、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多方面、多环节组成的不断创新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具有主体作用。它集技术源泉、技术载体和技术受体为一体,既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等新技术的生长点,也是科研成果的应用点和引进技术的接受点,还是科研成果开发的发源地。生产力诸要素最终都要在企业中结合,一切科技成果也都要进入企业和通过企业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企业是现代科技进步的主体,研究科技进步方式:首先应研究企业的科技进步方式,进而通过科技、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11.
人生境界作为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与境域,是具体的,而非神秘的、抽象的。文章从人生境界所内含的品格特征入手,阐述了人生境界具有潜在的生产力功能。通过对人生境界潜在生产力功能转化路径的论述,使人生境界具有的社会经济价值、政治价值与文化价值现实地展示在人类社会的面前,从而使我们认识到现代社会树立崇高人生境界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讨论怎样把高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适销对路的商品,转化为能够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产业。围绕这个中心,本文提出,从中国当前的国情出发,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切入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体及当前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舒安 《生产率系统》1998,(1):28-31,57
科技成果能否及时有效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这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依靠科技进步及能否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度和广度其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极大,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高,这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就当前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与分析,以便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及如何去解决,从而促进  相似文献   

14.
文学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现实缺失 ,是当前文学界面对市场经济导致社会转型中所出现的一大问题。这种现实缺失主要表现为 :第一 ,文学研究学科前沿突破与文学科研成果应用上的不平衡。第二 ,观念上的滞后。具体表现为 :首先 ,重科研 ,轻应用。其次 ,缺少市场意识。如学者仅仅满足于将学术见解在刊物上发而不计社会接受效果。如文学研究界缺乏文学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意识 ,特别是缺乏文学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意识。再次 ,书上作书 ,从理论到理论。最后 ,缺乏分层分级的观念。第三 ,转换机制的缺失与导向上的偏差。如应用的问题极少成为高层次的全国性学术会议的主要议题。如职称评定中对应用成果的轻视、文学研究界与文学市场之间中介环节的缺失。  相似文献   

15.
高校如何办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经济》2000,(10)
我国不少高校都创办了自己的企业,而且有的高校创办的企业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上市公司。从现实来看,高校创办企业的直接目的有三个: 第一,是造就一个高校的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平台”,即将高校技术研究成果孵化为产业的“孵化器”,促使高校的科研成果产业化,从而使高校科研成果有一个现实的载体; 第二,是为高校创收,以弥补高校经费不足,尤其是解决高校科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为将高校的知  相似文献   

16.
尹德先 《生产力研究》2006,23(1):195-196,240
文章从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微观层面的一个环节入手,揭示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并分析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应如何从内外两方面搞好技术创新中的协调。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杠杆。如何把知识形态的“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实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把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探析——兼论科技经济学构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它应当是一个同一尺度。它是科学技术原形及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的集合体。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是以人才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创新、转化应用及其在矛盾制衡中不断扩展和新陈代谢的进程,有四个具体的机制,并且在社会基本矛盾运行中行进,在现时又出一些突出特点,必须完整地把握它的根基、条件和趋势。为研究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运行机制及其同社会经济互动中的表现形式,应当构建一门新的科技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由传统经济向共享经济的变迁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共享经济是根植于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信息化社会生产力引发了各经济行为人的相互关系和利益分配的变化及生产组织的变革,从而使以共享平台为核心、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建设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也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循环往复运动构成的经济体系.与传统经济相比,共享经济的生产过程、分配模式、交换方式和消费观念已发生深刻转变.在生产环节,共享经济以大规模协同生产为生产组织方式;在分配环节,共享经济采取分成制的分配模式;在交换环节,共享经济以两权分离基础上的使用权流转为特色;在消费环节,共享经济消费观契合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层次消费观.社会生产四环节相互作用、界限趋于模糊,使共享经济成为一个动态、完整、高效协同的价值共创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九十年代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本文认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还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它包括劳动者个体的精神素质、智力素质和体力素质,也包括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文章着重从提高劳动者素质这一侧面探讨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