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化工管理》2009,(6):2-2
国务院下发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细则提出,2009年石化产业力争实现平稳运行,经过三年调整和振兴,到2011年,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发展方式明显转变,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具体政策措施主要有:1.完善化肥储备机制。完善中央、地方两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支持化肥骨干生产企业储备磷铵和尿素;抓紧研究建立国家化肥储备。  相似文献   

2.
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2008年以来,我国化肥行业前期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后期又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销售不畅,开工率不足,生产大起大落,产量增幅明显回落,结束了多年来的高速增长。面对世界经济衰退和石化产业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压力,化肥行业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我国化肥工业健康稳定发展,对确保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全球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石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隆重推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我国石化行业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化工管理》2009,(5):11-14
一、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隆重出台 2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石化产业资源资金技术密集.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总量大.对促进相关产业升级和拉动经济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振兴石化产业.必须在稳定石化产品市场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化工管理》2009,(5):4-5
《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行动纲领。另外.李勇武就振兴规划的主要内容、对行业发展的作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促进振兴规划在行业落实的措施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6.
促进石化产业整体升级的战略部署终于尘埃落定。随着陆续密集出台的八大产业振兴规划.撬动中国经济新支点的产业调整与振兴框架已经初露端倪。然而不同于其它行业振兴规划的是,我们必须站在国家能源供应与能源安全的战略层面上去看待石化行业振兴规划。石化行业是关注关乎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大产业,石化产业作为贯穿上至能源、燃料供给,下至数上万种石化产品的生产.几乎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影响着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因此石化振兴规划的出台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入世在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势很猛,化肥行业的效益仍在加速下滑,面对严峻的形势,化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十万火急。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一是“急惊风遇上了慢郎中”,二是调整有进入岐途的危险。具体的表现是:一些可以生存的小化肥举债也想走与大化肥趋同的道路;一些大中化肥想大搞复合肥,走第二层次的通用肥之路。大化肥都已经陷入了困境,举债走大化肥趋同之路显然是死路。通用肥与化肥市场细分化相去甚远,走通用肥之路也不是摆脱困境之路。两个问题共同的症结是没有弄清楚化肥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定位。因此,找准位置是化…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1日,中央一号文件出台,第六次锁定“三农”,共提出了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化肥与“三农”息息相关,国家对行业的关注不断提高,政策密集出台。1月24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下发《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取消化肥限价,且保留优惠政策;2月19日国务院审议通过的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强调要调整化肥结构,完善淡储制度;随着春耕的临近,3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先后下发了《关于部分省区化肥淡季商业储备提前投放市场的通知》、《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的意见》和《关于做好当前春耕化肥供应工作的通知》。政策暖风阵阵袭来,化肥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相似文献   

9.
《化工管理》2009,(6):2-2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对整个石化行业构成重大的中长期利好,并进一步刺激市场的信心。本次振兴规划全文提及设立石化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重点支持高端石化产品发展。包括支持异戊橡胶等前沿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丁基橡胶和己内酰胺等关键技术产业化。  相似文献   

10.
《化工管理》2009,(5):3-3
记者从江苏省政府获悉,包括石化在内的12个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纲要已由省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江苏省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纲要(2009~2012年)》提出,到2012年江苏石化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5万亿元,实现新产品产值300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贡献率达40%,高端精细化工产品贡献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11.
觅雪 《化工管理》2009,(10):20-20
从中国化肥发展进程中可以发现,中国化肥产业由小到大,经历了几次“上上下下”——几年一次调整、整合.然后是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化肥产业经过一个景气高峰之后,自然就会进入新的调整阶段,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本次进行的调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固然是主要原因之一,而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矛盾已经制约了产业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祎淼 《化工管理》2014,(25):27-30
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环保压力大和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等老问题一直影响着石化化工行业的健康发展,分行业看,今年上半年可谓有喜有忧。7月以来,为进一步了解石化化工行业,工信部加强和创新行业管理,密集调研行业运行情况,选取了化肥、农药、轮胎、涂料、氟化工和聚氨酯六大行业进行了座谈。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潘爱华与各行业协会、骨干企业及科研院所负责人共同探讨行业发展重大问题,以期共同推进石化化工行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化工管理》2009,(7):8-8
扶持精细化工产品是《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重点内容。规划的出台有望使精细化工产业再上一个台阶,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实现石化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和石化产业大省,2008年江苏省石油和化学工业(以下简称“石化行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困难和危机的挑战中保持了稳定较快发展,取得了较好的业绩。2008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360亿元,同比增长20.2%,约占全国石化行业12.3%,居全国第2位;实现利润257.8亿元,同比下降32.1%;完成进出口总额643.8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国石化行业进出口总额15.1%,居全国第2位。  相似文献   

15.
行业动态     
《化工管理》2007,(6):5-5
国家政策鼓励轮胎翻新将带动行业快速发展;联手4大石化集团滨海化工区铺设石化产业链;2007年前4个月云南省化肥出口达1.57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并向实体经济蔓延,去年以来,我国石化产业遭遇重大;中击。受实体经济增幅放缓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疲软,建材、汽车、轻工、纺织、钢铁、电子等相关产业对石化产品需求减弱,石化行业自身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集中显现,国际金融危机与世界石油化工景气周期低谷叠加下,我国石化产业陷入低迷。  相似文献   

17.
李川 《中国石化》2009,(6):30-31
在经历了一个阶段的炼油政策性亏损之后,国内炼化行业终于从今年起迎来了大翻身。在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先后出炉的双重利好刺激下,国内炼化业发展前景顿时一片光明。但也应该看到,石化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调整”在前,“振兴”在后,结构性调整才是当务之急。尤其是当前全球炼化业正处在一轮巨变之中,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18~19日,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外事局、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套石化行业分会共同主办的“高油价时期石油石化产业经济与市场发展新趋势”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研讨会围绕中国宏观经济和行业发展情况、高油价下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产业经济与市场若干问题、供需前景与关联产业发展趋势等几个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米和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2005年国际国内石油石化产业经济发展特点分析与新年展望”的报告,本刊摘要整理于此,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9.
2004年是我国化肥价格放开以桌化肥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化肥总产量达到4577.17万吨,比2003年同比增长了16.2%。其中氮肥3352.96万吨,增长14.6%;2004年尿素平均售价同比增长12%,行业的盈利状况创历史新高。有关部门统计:仅2004年5月底到6月中下旬。全国化肥价格的上涨幅度普遍超过10%以上。这在中国化肥工业的发展史上异乎寻常。今年上半年化肥行业的各项经济指标基本保持稳定,化肥市场出现了货紧价升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1月28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面向新闻界发布了行业经济运行形势:2009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通过贯彻国务院《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协会《石油和化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支撑技术指导意见》,行业经济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发展局面,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继续呈现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