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山东省临沂市临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响应十八大的号召,从三个方面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其一,合理国土规划,优化空间格局;其二,转变消费方式厉行资源节约;其三,注重生态修复促进环境友好。通过不懈努力,临港经济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进而建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临港。  相似文献   

2.
绿色经济是天津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发展道路的重要手段,是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发展绿色经济、促进产业绿色转型是天津的紧迫性任务。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入手,在对天津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分析后,提出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试图为推进天津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江西11个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2012年江西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为均衡,南昌市发展最好,综合得分为0.7390,九江市发展最差,综合得分为0.6173;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水平是江西各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农业投入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得分普遍较高,而农村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水平得分相对较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农业资金投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业绿色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2005—2018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巩前文  李学敏 《改革》2020,(1):133-145
农业绿色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科学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定量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求现阶段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迫切需求。在界定农业绿色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低碳生产、经济增收、安全供给3个维度选择10个三级指标,构建了评价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数,并对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以及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8年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上升趋势生成,2018年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我国推进农业低碳生产取得了初步成效,农业经营增收能力和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有待提升。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应推进农业用地规模化经营,加大农业生产源头化治理,促进农产品消费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从农业经济、绿色生产、人口与环境四个方面对云南省绿色农业进行综合评估以构建模型,对2004-2013年云南省绿色农业发展进行了评价,以此构建云南省绿色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社会主义以马克思的经典理论为依据,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批判及其消费异化批判为逻辑起点和路径,提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思想。面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生态困境,有必要借鉴和吸收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意蕴,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生态农业之路;主张农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产品的绿色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强化农业生态文明宣传与教育。  相似文献   

7.
姚瑶  周兴  黄冬婷  郑惠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9-114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绿色经济、绿色创新、资源绿色利用、绿色环境、绿色生活5个方面,构建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熵值法计算广西2009—2018年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分值及平均分值,运用自然断裂法、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9—2018年广西各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总体而言,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生活和资源绿色利用两个指标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浙江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禀赋不足,随着全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推进,农业资源约束趋紧状况将进一步加剧,尤其是长期沿袭的资源粗放式利用和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建设.要保障全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进而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将更加有赖于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实行有效保护,推进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基本思路 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因地制宜、强化基础、综合开发、循环利用"的基本原则,紧紧围绕"贯穿一条主线、把握四个突出、构建三大体系"的总体架构,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深化资源要素配置,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资源节约利用、集约利用与循环利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持续发展,积极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模式,转变传统农业增长方式,走经济高效、产业循环、资源集约、环境友好、技术密集的新型开发利用道路,提高农业资源的集聚、整合与转化力,推动全省农业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省农业经济规模扩大,综合生产能力增强,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大省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但在发展质量、生产效率、主体带动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彻底打破城乡资源藩篱,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和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动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促进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方式。基于因子分析方法,选取了泸州市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共19个指标,构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对2006—2017年土地利用效益水平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和综合效益增长趋势良好,经济效益波动相对较大。针对整体情况,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结构;②城乡建设以点带面、轴状扩展;③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④因地制宜,区域调控。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DPSIR模型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的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取熵值法和功效系数法对黑龙江省各区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用泰尔指数法以及核密度估计对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地区内和地区间差距及差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得分逐渐上升,东部远低于全省,北部2016年起逐渐上升至与全省持平,西部与南部高于全省水平。黑龙江省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差异来源于区域内差异,由于东部部分城市受经济社会驱动力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大等原因导致绿色经济高质量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其他城市,呈两极分化状态。  相似文献   

12.
葛晨冉 《科技和产业》2023,23(17):65-70
先进制造业是安徽省重点关注的产业之一,对促进安徽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为提高安徽省先进制造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分析安徽省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安徽省先进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环境竞争力、规模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成长竞争力和创新竞争力5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13.
都市农业是融生产、生活、生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层次、高品位的一种崭新的农业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基于低碳经济的研究背景,结合山西省情,对山西省都市农业的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并构建了因子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南部的晋城、长治和运城的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最高;太原、忻州的都市农业发展水平最低。最后,提出山西省都市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建筑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传统施工方式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环境成本的产生,其高污染与高能耗的行业特性促使建筑业向资源节约型与环境保护型方向转型。为全面评价工程的绿色施工水平、推进绿色施工向标准化与规范化方向发展,基于绿色施工相关理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根据《绿色施工导则》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规定,构造了能准确考量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绿色施工管理评价模型,为绿色施工的评估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现代农业在获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类安全健康突出、农村与城市发展失衡等问题。文章认为,未来时期以追求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导向,应坚持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同步促进农业发展、扩大就业和民生改善;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推进农业产业水平提高和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产业集群的支撑,农业产业集群可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本文在借鉴相关学者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农业产业集群的关系模型,认为通过促进农业经营性服务供应链与农产品供应链融合,可以促进农业经营性服务管理模式创新,提高农业产业集群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升级。  相似文献   

17.
杨大蓉 《改革与战略》2012,28(1):105-107
文章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探寻对农业产业化融资和金融支持的途径,满足农业产业化各种主体的融资需求,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农业弱质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对浙江省农业发展具有特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梦玲  童婷  陈昭玖 《南方经济》2023,42(1):135-152
从服务分工视角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与农户行为的市场约束,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旨在寻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文章利用江西省9个县(市、区)34个村645个水稻种植农户抽样调查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农业绿色生产率,同时采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并分析农户土地禀赋下的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地块规模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的农业绿色生产率均值为0.48,仍处于较低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伴随社会化服务参与程度的加深,即采纳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生产环节越多,农户的农业绿色生产率水平越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和地块规模的扩大,能够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而土地细碎化程度则会抑制这种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施肥服务和病虫害防治服务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率提升的关键环节;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诱导农户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率提升。据此,基于发展农业绿色生产,应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与完善、引导农户开展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注重农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