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何小洲  蒋睿凌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5):98-100
市场情绪影响着投资者的行为,时市场情绪形成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对投资者行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以行为金融学和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市场情绪的形成机理及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并由此得出关于证券投资和证券市场调控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金融资产定价一直以来都是金融学的焦点问题,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主要基于基本经济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而没有考虑投资者的心理因素。近些年来,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注意力放到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上,鉴于此,从投资者心理角度出发,研究了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认知、情绪、意志过程的偏差对资产定价的影响,并构建了基于心理偏差的金融资产定价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以2010—2012年沪深两市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在企业投资水平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证检验了在这过程中不同企业特征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以年日均换手率为替代变量的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当企业规模较小、现金持有量较高及资产负债率较低时,企业投资更容易受情绪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证券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证券的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尚未完善,股价波动受投资者情绪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选取合理的投资者情绪指标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文章选取IPO首日收益率、市场日交易量、换手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分类指数、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五个指标构建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标,有效发掘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特点,有效防范证券市场可能面对的风险,为研究的后者提供理论依据,促进行为金融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冯颖 《改革与开放》2016,(19):15-16
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众多研究表明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市场也不完全有效,那么投资者的非理性除了会对股价产生影响外,是否还会影响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例,分析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会通过理性迎合渠道影响企业的投资行为,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行为金融学的兴起,金融学界开始对投资者的具体决策和投资行为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人的情绪,性格及心理感觉等主观因素在证券投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证券的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对证券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现象进行分析的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述评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行为公司财务学研究的兴起,基于投资者情绪视角的企业投资行为研究逐渐成为现代企业投资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系统回顾了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特别对投资者情绪操控性计量、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作用机理及其经济后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述评.然后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背景,逐步拓宽现有基本假设,对投资者情绪影响企业投资行为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至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从行为金融学中投资者情绪的角度,深刻剖析投资者情绪对基于会计应计投资策略获得超额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1、持有会计应计比例低公司的股票,在投资者情绪低迷时期获得的超额回报会大于投资者情绪高昂时期;同样的,持有会计应计比例高公司的股票,在投资者情绪高昂时期产生的投资亏损要大于投资者情绪低迷时期;2、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小的公司的股价,更容易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因而,基于会计应计策略的超额回报在不同情绪下的差异要大于机构持股比例大的公司。本文试图从投资者情绪的角度,分析其对"应计异象"的影响,并且进一步证明,机构持股大小会干扰其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梅立兴  张灿  何鲁 《南方经济》2019,38(3):36-53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并做出投资决策。文章利用网络爬虫技术收集来自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讨论信息,研究来自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情绪对股票收益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用户情绪存在显著不对称特征,其更倾向于表现积极乐观的情绪,且其正负面情绪差异大于PCs端;同时,移动互联网用户情绪越乐观,下一期股票收益越高。进一步实证结果表明,处于较差信息环境(如散户持股较高,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的公司,移动互联网用户情绪对其股票收益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对于流动性越差的公司,移动互联网用户情绪对其股票收益的影响也越显著。文章研究结论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投资者优化投资决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是对行为金融学中传统媒体定价领域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mispricing of market‐wide investor sentiment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sentiment and investor expectations of future earnings. Prior research argues that sentiment‐driven mispricing should be most pronounced for hard‐to‐value firms, such as those reporting losses (Baker and Wurgler 2006). Using investor expectations of future earnings, we provide empirical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this behavioral finance theory. We predict and find that investors perceive losses to be more (less) persistent during periods of low (high) sentiment; that (in contrast) investors perceive profit persistence to be lower (higher) during periods of low (high) sentiment; and that the effects appear stronger for loss firms relative to profit firms. We also document predictable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within losses (with the mispricing mitigated for losses associated with activities expected to generate future benefits), R&D, growth, large negative special items, and severe financial distress. Overall, our results document a new and important channel—investor expectations of future earnings—to explain sentiment‐driven mispricing.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global investor sentiment on capital inflows in the Korean stock and bond markets using textual analysis. First, we conclude that global investor sentiment about Korea causes fluctuations in capital inflows to the Korean stock market. Second, global investor sentiment about Korea causes foreign investors to modify their investments but not by enough to cause drastic changes. Third, positive sentiment about Asia-Pacific countries results in more foreign investment in Kore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research on global investor sentiment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determinants of capital flows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capital flow management policies.  相似文献   

13.
行为公司金融的"非理性管理层假说"认为管理层的非理性导致公司财务决策并不总是满足价值最大化原则,并可能对公司绩效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对"非理性管理者假说"的有关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前沿进行了综述,具体包括管理者非理性对于公司的融资政策、投资政策、股利政策和并购行为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并从管理层非理性的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选择、股利行为和机构投资者行为提出了基于行为公司金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黄中南 《特区经济》2010,(3):100-102
我国权证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市场规模非常小,投资者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投机过度,出现了许多价格异象,如:基本面异象,技术面异象,日期异象,规模异象。这些"异常现象"传统金融理论所不能解释。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由于有限理性、心理情绪等行为偏差和前景理论、心理账户、框定依赖等行为模式的影响,实际决策并非最优决策,导致金融市场上价格的变化偏离建立在传统金融理论假设基础上的结果,出现价格异象。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权证市场这些价格异象的表现,分析了其行为金融学原因。  相似文献   

15.
曹倩  牛晓飞  李建标 《南方经济》2021,40(7):128-144
金融市场存在性别比例失衡问题,男性在金融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虽然现有行为金融文献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的一些行为存在差异,比如股票交易频率(Fellner and Maciejovsky,2007)和股票投资意愿(Bannier and Neuberty,2016),但是,男性与女性投资者股票交易决策偏见特征及其影响机理还尚不明晰。为此,文章以处置效应为研究视角,依据Frydman and Rangel(2014)的实验设计,实验检验了男性和女性投资者的处置效应差异及其内在影响机理,旨在回答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是否优于男性。实验结果显示: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并不优于男性,这主要表现为女性的处置效应显著高于男性;女性更多地非理性持有亏损股票,而男性较多地理性持有盈利股票;女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与处置效应显著正相关,而男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与处置效应不具有显著相关关系;与男性相比,女性投资者的感知后悔对处置效应的影响更强。这表明女性投资者的股票交易决策更容易受到后悔情绪的影响,偏离理性决策。文章厘清了处置效应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机理,丰富了处置效应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女性投资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倡导理性投资。女性投资者应该树立理性的投资理念,采取措施减少情绪体验对股票交易决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权证市场个人投资者行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中南 《特区经济》2011,(3):112-113
我国权证市场目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心态和行为都不成熟,目的不纯,出现了大量行为异象,如:羊群效应;锚定效应;处置效应;恐惧和贪恋等。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我国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由于有限理性、情绪动机等客观和主观原因,广泛存在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必然出现行为异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