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考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分配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国有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着新增价值的处置权:二是很难真正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三是人为拉大了贫富差距;四是发挥激励作用还是相当有限的。为此,应推进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遏制内部控制人的产生,发挥工会的作用,重新界定分配的客体和分配的形式,合理确定经营者与一般员工的薪酬差距。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下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企业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和产权上的“超弱控制”,使政府不能对经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导致了内部人控制问题的产生,给国有企业带来严重的危害。通过在委托一代理关系下构建内部人控制博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必须要从内外两方面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2015年-2019年沪深两市A股国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用薪酬绩效敏感度来体现分成薪酬激励,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及分组回归检验,实证考察国有企业不同类型高管的分成薪酬激励情况,比较分析不同功能类别和不同层级控制的国有企业在分成薪酬激励的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国有上市公司不同类型高管的分成薪酬激励均显著为正,但董事长、总经理的分成薪酬激励不存在显著差异;第二,不同功能类别和不同层级控制的国有企业在分成薪酬激励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竞争性国有企业高管的分成薪酬激励程度显著高于非竞争性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的分成薪酬激励程度显著高于中央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4.
美国投资银行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从华尔街席卷全球,从金融领域波及实体经济,美国投资银行首当其冲.美国投资银行发生剧变的内部原因是,经营范围过宽,业务结构过于集中于高风险的衍生品领域,不良资产过多;自有资本少,杠杆率过高;"创新"过度,金融衍生产品泛滥,脱离实体经济的需要;内部人控制影响下的薪酬激励制度等.外部原因是,参与主体的欺诈、不诚信行为方式盛行;监管制度缺陷等.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政府控制下,高管薪酬激励制度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在国有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向相关,说明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反而构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之一;在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并不显著,说明民营企业中高管薪酬激励在一定程度发挥了治理功能并不构成盈余管理的动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高管薪酬激励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6.
绿色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探究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并且引入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变量,进一步检验内部控制和融资约束在其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管薪酬激励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该作用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得以实现;内部控制能够强化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会抑制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此外,分样本检验发现,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重污染以及东部地区的企业中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前关于国企经理人的薪酬激励模式仍有很多缺陷,国企经理人薪酬激励模式,应该是一个薪酬组合,即国际上广泛流行的"全面薪酬"。本文在现有的国企经理人薪酬激励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设计了薪酬组合激励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7年~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高管薪酬﹑员工薪酬,以及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综合比较多种激励方式为我国上市公司改革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激励与员工薪酬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高管薪酬激励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当前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主要问题、建立适合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原则和建立适合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措施三个方面,对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构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管交易为切入点,考察公司内外部薪酬差距对高管的激励作用,并研究了制度环境对薪酬契约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内部的薪酬差距与高管交易数量正相关,外部薪酬差距与高管交易数量负相关,说明内部薪酬差距扩大对高管有负向激励作用,正向外部薪酬差距能够抑制高管交易行为,负向外部薪酬差距导致高管交易行为加剧。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司内控水平提高能够减弱内部薪酬差距的负向激励作用,地区市场化程度的加深能够减弱内部薪酬差距的负向激励,加强外部薪酬差距的正向激励。上述经验证据表明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经理人市场流动机制和声誉机制更加健全,薪酬差距对高管的正向激励增强,抑制了高管利用公司内部信息损害股东利益的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实践过程应在同一个企业”的假设基础上的渐进过渡式学徒制,不仅强调“学生到员工”身份变化的渐进过程,更强调“基础知识训练→基础技能训练→复杂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试岗实习→顶岗实习→独立工作”的渐进过程,还强调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也有“初识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熟悉企业→走近企业→走进企业→融入企业”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公司清算制度是公司法规定的重要制度之一,关乎公司的存亡。公司未经清算不得终止已经成为公司制度的重要原则。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对公司清算制度进行了一定的修订和补充,但仍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公司理财质量的六个指标与公司业绩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公司理财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使用SPSS对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证明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增长能力和分红转赠能力与公司业绩正相关,公司的获现能力与公司业绩不相关。通过文中的论证,公司管理层能够了解提高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并采取专门针对措施,提升公司业绩。对公司理财质量的研究分析,对于公司的业绩的提升是必要的。无论是作为公司的投资者、经营者还是公司的债权人,若要本公司的业绩有所提升,对公司理财质量是要给予高度重视的。  相似文献   

14.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决定着公司投资、经营、治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特殊的股权结构,而股权结构的最大特色是"股权分置".本文用横截面回归法研究了具体的股权比例与公司绩效的关系.得到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国有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说明当国家股比例较低时,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而在持股比例较高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而法人股、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公司的高效运行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公司法律制度是公司高效运行的保障。我国目前所制定的一些法律制度与公司的运作机制存在错位,在很大程度上妨碍着我国公司的经营和发展。为此,公司立法必须从根本上确立公司所有权制度和科学的产权结构,完善公司法治制度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一人公司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公司与独资企业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在我国公司法中未得到确认 ,主要是传统公司法坚持公司的社团性。我国目前有大量的一人公司存在 ,应在《公司法》中明确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应明确规定一人公司最低资本金的数额 ,严格资本充实原则 ,公开公司营运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一人公司作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已得到多数国家的普遍承认。一人公司在存续期间,通过增资或股权转让的方式转换为普通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对其应当肯定、支持,而不是否定、阻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人公司转换为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并不会在实体法的意义上加重债权人的风险和责任。本文首先采用驳论的论证方式,以法解释论为视角,对“一人公司转变为普通有限责任公司”的适法性予以分析,进而借助理论推导,认为一人公司转为普通有限责任公司也是妥当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揭示战略执行问题中的一个经常被忽视的误区,即企业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普遍缺少战略的内部沟通。这往往会导致企业在执行战略的时候产生偏差,最终使得原来制定的战略无法得到有效地贯彻和执行。作者通过对战略沟通障碍的分析,提出战略沟通的一些原则以及进行有效战略沟通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公司界,“经理中心主义”的崛起已经成为令人关注的现象。在“经理中心主义”的背景下,公司经理权日益得到扩张与强化。因此,从完善公司治理角度而言,建立有效的公司经理权约束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应结合我国公司的独特现状来构建公司经理权的约束机制。其中,发挥股东、职工和债权人三大利益主体至为关键。  相似文献   

20.
发起人作为向公司出资或认购股份,并承担公司筹办事务的创始人,与一般股东相比享有更为广泛的权利,在公司成立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健全公司人格、保护公司利益、保障第三人债权,明确发起人资本充实责任十分必要。发起人的资本充实责任主要包括认购担保责任,缴纳担保责任,价格填补责任和出资损害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