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进行了一系列以分权化为导向的改革,促使地方政府利益苏醒,确立了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地位.尤其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表现出更多的竞争性,在我国现有政治体制框架下,基于多重激励约束因素,地方政府非规范性竞争行为愈加明显,对这种非规范性行为的引导与约束也成为当前的难题.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竞争中的非规范性行为必然引起成员或整体的效率损失.本文从激励相容理论出发,分析地方政府实现自我成员目标与实现整体制度目标的不同激励与约束条件,以探究地方政府实现激励相容,即制度成员效益最大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环境约束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生态发展路径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安 《经济论坛》2009,(16):22-26
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突破环境的约束。我国环境约束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环境容量小、生态脆弱的基本国情,另一方面更在于我国经济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产业结构,也就是环境的结构性消耗。针对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和经济快速增长的需求,以“提高环境效率”为原则采调整产业结构是环境约束条件下产业结构生态发展演进路径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生态发展体系,突破环境约束的结构性瓶颈,提高经济增长的环境效率,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我们可以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方式按照性质不同划分为。文化性层面、制度性层面和技术性层面”三个层次。这种划分结果的关键不仅仅是激励约束方式上的差异,而是。三种层次的激励与约束方式对被激励、约束对象行为规范的可靠程度和时效不同”,也就是说,被激励约束对象在执行各种层面的激励约束制度时,其行为的可选择性大小不同。三层面激励约束机制中,文化性与制度性层面激励机制主要解决激励目标或内容的设计问题,技术性层面激励约束机制则主要解决目标实现的可靠性问题。因此,三层面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4.
价值与成本     
价值与成本之间的权衡是人类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问题,人们行为的目标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价值。经济学提出了人们如何实现价值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分析框架,药物经济学则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把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分析框架应用到医疗保健领域。  相似文献   

5.
孙亚锋  刘宁  赵景峰 《经济论坛》2002,(22):26-26,17
□1.问题的产生。正像古典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经济生活中自利的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行为的时候,总是以其利益的最大化为出发点。消费者为了自身的效用最大化进行消费品的选择,生产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生产。毋庸讳言,在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之下,资源得到了配置,人们的欲望得到了满足,社会生产力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物资财富的积累达到了空前的水平。然而,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的选择,都存在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外部性。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会产生对第三者的影响,或者说产生了一种外溢性。比如企业在确定产…  相似文献   

6.
“绿色生产力”是制度约束的生产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绿色生产力”与其他形态的生产力相比其根本区别在于约束条件不同。其他形态的生产力主要受“资源约束”和“技术约束”的限制 ,而绿色生产力主要受制度约束的限制。对“绿色制度约束”的分析表明 ,制度约束是其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 ,这一制度要约束必须具有大尺度、大跨度和跨行政区的特点 ,建立这样的制度约束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陈菁 《经济师》2004,(1):90-91
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思维原则 ,但是现代经济学却存在着把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局限于追求财富增长、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功利境界内 ,以及过分强调经济学的“精确化”和“数量化” ,强调市场、价格要素、生产要素等等 ,而忽视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人文因素。文章从文化因素来解释日本、欧洲的经济衰退和复苏乏力 ,并强调经济重症需要文化药方。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实际运行在常态下处于一种均衡约束下的非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约束条件与实际运行状态既相联系又相区别。魁态最早分析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约束条件 ,尽管他在这方面的分析极其简单和粗糙。瓦尔拉斯实际上看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约束条件与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状况的区别与联系 ,但却无力对这种区别与联系加以科学的论证。理·斯通用国民帐户“再现”出市场经济运行的“内部联系”和内在约束条件。里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为人们更为精确地认识市场经济的内在约束条件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贝纳西对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了极其精辟的分析 ,其所涉及的问题之广泛 ,研究之深入 ,成果之显著 ,在西方经济学界是极其少见的。但是他们在分析市场经济运行问题时 ,都混淆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约束条件与市场经济实际运行的区别 ,从而使中外经济理论界对他们的理论产生了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经济绿色发展。因此,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约束视角,分析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 9年中国284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经过一系列诸如更换解释变量、缩尾处理等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具体而言,土地资源错配的抑制效应是通过促进城市蔓延和降低城市绿色创新实现的,在中西部地区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中型城市,其抑制效应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经济增长目标会强化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环境目标强约束会显著削弱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而环境目标弱约束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需要进一步推动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构建市场化导向的绿色创新技术体系、加强官员考核的环境目标约束条件,以缓解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提高城市绿色发展效率。  相似文献   

10.
政府以税收契约嵌入到企业“契约网”,并以税款征收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在税收约束的理财环境下,税收既是影响企业价值实现的重要法律环境要素,也是约束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经济变量,对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和间接的约束。因此,研究企业所处的税收法律环境,分析影响企业财务决策的税收因素,对于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资源配置(包括生产资源的配置和消费资源的配置)问题。在既定的制度下资源配置状况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函数。正因为如此,资源配置过程就表现为经济主体的行为过程。生产资源的配置过程和消费资源的配置过程虽然有相同之处,但它们毕竟由不同的行为主体实现,从而表现为不同的行为过程。自从经济学的视角由制度分析转向运行分析以来,由企业行为实现的资源配置过程已经进入了人们研究的视野,但实现消费资源配置的个人需求行为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使微观经济运行理论缺少了另一个“轮子”。表现为“抢购风潮”的个人需求行为紊乱的现实,也要求我们不能再对需求行为问题漠然置之了。  相似文献   

12.
以2003-2018年中国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重点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两个维度研究了经济增长目标对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将会加剧市场分割;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加剧市场分割的结论具有显著的地区与时间异质性,且受到临近省份间经济相对情况的显著影响;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主要是通过产业结构钝化、土地财政扩张以及金融资源扭曲配置三种途径加深市场分割;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层层加成”对于市场分割的影响不存在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中国应全方位深化改革,建立更全面的政绩考核机制,同时根据各地区区域内相对经济条件积极探索灵活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促进经济群、经济带的合作,加快建立国内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3.
“经济人”假设与经济学的扩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经济学自身的发展而言,“经济人”假定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揭示了人们总是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选择和追求最有利于主体自身的经济方案,并寻求利益极大化的深刻奥秘。“经济人”理论庸俗化的结果不仅提倡严重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还导致经济自由主义的复活,引起人们对经济学发展前途的担忧。实际上,经济学的发展没有法定的界限,在经济学快速发展的今天,不能说经济学扩展了研究领域就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经济学研究的细分和专业化,是经济学日益成熟的标志,我们用不着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碳减排的约束条件及碳减排成本弹性系数引入生产函数,将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警惕意识引入效用函数,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研究框架内系统分析了碳减排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以及实现经济增长和控制碳排放双重目标的条件。研究表明:在低碳基础设施不完善及低碳技术应用不广泛的阶段,加快碳减排将给经济带来较大的负效应;控制碳排放除了与碳减排速率、非化石类能源的增长等客观因素有关外,还与人们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观意识有关;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长期经济增长与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存量的双重目标,碳减排最终将依靠科技进步以及非化石类能源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郭玲 《经济论坛》2006,(4):103-105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对股市有效性的研究不断,结论不一。笔者无意用某种方法证明我国股市具有某一效率,而把我国近几年的研究总结出来,并从另一方面分析我国股市有效性研究的一些问题,从中得到启示和反思。一、证券市场效率的涵义经济学所研究的效率是指资源能否在不同生产部门进行有效分配,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问题。所谓“有效率”是指一定的资源和技术能为人们提供最大可能的满足,帕累托最优就是一种理想的效率状态。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法玛在《商业学刊》发表题为“股票市场价格的行为”一文,给有效率的证券市场所下的…  相似文献   

16.
资源约束下的制度与制度变迁--对诺思国家理论的补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为人们提供了正面的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所以制度是重要的.通过对诺思国家理论的延伸,我们得出结论,产权制度内生于资源的约束.一般情况下,贫乏的物质资源环境更可能导致无效率产权制度的出现.因此在进行比较制度分析时,应该深入到更基本的层面,看到制度背后的约束条件,即经济社会的资源状况.  相似文献   

17.
张华山 《经济论坛》2002,(17):28-29
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经营者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 现代公司制度是伴随古典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由于“两权分离”,就必须在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建立一套有效制衡的体制和机制,这就是公司治理。由于“两权分离”,所有者(股东)将企业委托给经营者管理,于是产生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都是“理性经济人”,都追求自己效用目标最大化。经营者掌握着公司剩余控制权,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因而可能出现经营者为追求自身短期利益而损害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即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有者为了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就必须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实现激励的兼容性,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经营者和技术创新者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国际公司治理的重心已从过去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转变为调整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的关系。也就是说,国际上新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稀缺性假设认为,我们只有有限的资源,却要满足无限的欲望,因此,社会生产和消费只能是"有限——无限"模式。然而,稀缺性假设存在着明显的逻辑错误,即从主客观的不同范畴进行比较,而且这个错误完全掩盖了贫困问题存在的根源——生产相对过剩。而事实上,在一定的时期内资源和需要都会面临一定的约束。也就是说,相对于生产和消费的主观无限性,生产和消费各自都面临着现实的约束,即资源的有限性和各种消费约束。因此,只有回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正确基础之上,从"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出发,才能合乎逻辑地推出"生产过剩→失业→贫困"因果关系链,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社会利润最大化的视角,本文研究了银行监管中的最优市场约束问题.研究发现:在银行监管中实施最优的市场约束不仅可以提高银行监管帕累托效率,而且可以给社会带来最大的利润;最优市场约束水平受到银行"额外价值",无市场约束时贷款失败的概率、贷款成功的收益、市场约束的成本弹性等因素的影响,且与这些因素呈正相关;最优市场约束水平对银行"额外价值"、贷款成功的收益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敏感性较强,对无市场约束时贷款失败的概率的变化敏感性较弱,对市场约束的成本弹性的敏感性呈现出由强变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朱琳  江轩宇  伊志宏 《财经研究》2022,48(4):139-153
劳动收入份额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已有文献从诸多视角对其决定因素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少有研究关注资本市场制度设计与变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文章利用融资融券制度推出的外生冲击,考察了放松卖空约束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卖空约束放松显著提高了标的企业未来的劳动收入份额。机制检验发现,缓解企业未来融资约束是卖空约束放松提升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1)卖空约束放松显著降低了企业未来的债务融资成本;(2)当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越严重、公司治理环境越差时,卖空约束放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促进作用越强烈;(3)“卖空威胁恶化企业产品市场表现”这一竞争性假说并不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卖空约束放松的经济后果以及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对于如何通过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以实现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时代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