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磊  陈继祥  戴芳 《经济纵横》2006,(11):51-53
国家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产业类型、产业发展阶段等差异都会影响产业的地理集中。成本敏感的产业在我国要素价格普遍较低的条件下,可在较多的区域形成集群,而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可在中心城市形成集群。  相似文献   

2.
国家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产业类型、产业发展阶段等差异都会影响产业的地理集中。成本敏感的产业在我国要素价格普遍较低的条件下,可在较多的区域形成集群,而一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可在中心城市形成集群。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产业集中度成为钢铁行业产业经济研究的热点和产业政策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研究发现2012年我国钢铁行业正处于产业成长前期,产业集中度各项指标仅相当于其他钢铁强国的30%-50%的水平,而前四大企业规模平均规模高达4800万吨,是世界主要产钢国对应规模的2到3倍。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并非是产业组织结构恶化的表现而是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本文根据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特点和趋势得出2020年钢铁行业前四大企业和前八大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为4500万吨和3700万吨,合理的CR4和CR8分别为25.7%和42.3%;提出在判断我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时,不应采用国外常用的CR4和CR8,而应采用CR10和CR20。最后提出了我国制定钢铁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的合理方向。  相似文献   

4.
刘妮 《时代经贸》2013,(16):117-118
黄金产业在其属性上具备战略性、多元性、共融性、稳定性的特点。我国黄金产业是伴随着黄金市场的产生而发展的,黄金产业为黄金市场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发展提供了支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当前黄金产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从我国黄金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开始。  相似文献   

5.
产业的市场集中状况是影响产业贸易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文章分析我国贸易产业的集中度状况及其与竞争力的关系,研究得到我国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了我国工业产品的竞争力,尤其是明显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产业集中度是煤炭产业结构的重要表征,中国的煤炭产业集中度处于较低水平,煤炭产业结构基本呈过度竞争型。通过与美国、澳大利亚等世界煤炭大国产业集中度的对比研究,得出中国应该加快煤炭产业提升速度,把集中度目标水平确定在CR4为50%左右。  相似文献   

7.
产业地理集中度的国际比较及其对集群战略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集群理论的进展,产业集群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被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来,但对专业化产业集群还是上下游产业共生产业集群作用更突出存在争论.通过对美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产业地理集中状况的比较可以看出,国家发展阶段、发展环境、产业类型、产业发展阶段等差异都会影响产业的地理集中.成本敏感的产业或者发展阶段更易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生产集中度高的产业更易通过上下游联系形成产业集群,前者在发展中地区作用比较明显,后者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董成 《经济研究导刊》2011,(21):167-168
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产业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从高技术产业总体来看,产业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长期与短期均衡关系,且二者均为正相关关系;(2)从高技术产业五个细分行业来看,产业集中度对各行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显示出较大差异,在医药制药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中,产业集中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行业中,产业集中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出负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炳文  李文兴 《生产力研究》2012,(5):168-169,210
文章对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煤炭产业集中度受到历史、政策、企业竞争力、市场需求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文中建立了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与市场进入壁垒、初期产业集中度、产业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市场进入壁垒和初期产业集中度与当期煤炭产业集中度显著正相关,产业经济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修正的E-G指数和集中度模型,研究中国重工业特别是石化产业集聚演进规律,并通过SPSS回归模型对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重工业产业集聚水平出现下降,石化产业集聚变动显示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总体来看,石化产业集聚与工业增长有较强的相关性。石化产业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处于高集聚;中游的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处于中度集聚;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处于极高集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则处于中度集聚。从完善石化产业政策的角度来看,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在促进集聚提升的同时应关注规模经济效益问题;中游的炼焦及下游的化学原料制品业应强调结构调整,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加速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变;下游的化学纤维制造业在提升产业集聚过程中应注重质的积累,规避规模不经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集中度变化特征及其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工业(制造业)企业500强的相关数据分析,揭示出中国制造业企业一般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的变化特征,总结了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模式。研究发现:①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处于行业不断集中的趋势,但也出现过集中度下降的现象;②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不断向东部地区集聚,其内部集中与扩散现象并存;③可将中国制造业企业分布归入7大经济区域,并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相对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耀光 《经济地理》1997,17(2):70-72
根据大连海洋产业的划分,提出了“海上大连”建设中,新兴海洋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工业行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以唐山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君  刘铁庄 《经济地理》2003,23(1):106-112
以重工业城市唐山市工业生产规模显著增加、“三废”排放量达到高峰值的1997年的数据为基础,本着环境的外部成本内部化的思想,在当年工业各行业的增加值中去除掉治理环境污染的预算费用,用所得值除以工业增加值,得到各个行业的工业综合效益指数,对照各行业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和万元产值“三废”排放量的变化,分四种类型分析了各工业行业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集聚的资源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集聚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区域集群,产业集聚与一定地域拥有的资源相关.长期以来.不论是正统经济学发现的"外部经济".还是经济地理学强调的"区域空间联系效应",抑或是新经济地理学揭示的"报酬递增效应",都注意到了经济集聚下的收益递增事实,但由于缺失了对区域资源特性的分析,往往混淆了集聚的原因与结果.梳理由企业资源观到产业集群资源观的演进逻辑,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探析经济集聚与地域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资源共享潜藏着的资源"租金"是导致区域经济集聚的内在动因,试图为区域经济集聚发掘出资源分析的新视角,以阐明资源共享之于区域经济集聚的内在机理,进而得出政府要注重提供共享性资源政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产业部门增长效应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叶依广  曹乾 《经济地理》2003,23(3):304-307
通过对我国各主要产业部门增长率的实证分析,得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之年平均在90%以上,其中仅工业一项的贡献率为60%左右。同时以工业为重点,运用Kalcor模型分析了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工业部门增长效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链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是湖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湖南经济的科学发展。在界定产业链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以此为视角分析湖南省的文化产业,提出应该按照下列步骤和方法构建湖南省的文化产业:选择主导和潜导行业,完善这些行业的行业链条,建立行业链条间的协同机制,优化价值链和空间链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代藏书家籍贯属地的地理分布和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衡泌 《经济地理》2004,24(3):351-354
根据对中国历代有籍可查的2,651位藏书家籍贯地的统计分析,系统的阐述中国历代藏书家地理分布、藏书中心形成和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特别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动乱、政治中心的形成和转移、造纸和印刷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藏书传统继承性及其他文化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南沿海制造业集聚过度及其生产要素拥挤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产业区位基尼系数、空间分散度指数、MHHI系数、产业规模指数衡量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计算结果表明1980—2007年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呈总体上升态势,并存在明显的"东倾"特征。通过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趋势分析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制造行业生产效率与产业聚集度成正相关,东南沿海一些制造业空间聚集过度,生产要素拥挤现象明显,生产要素配置存在输入剩余和输出亏空。数据包络分析结果显示:减少生产要素配置输入(剩余)、改进生产要素配置比例,不仅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改善生产效率,从而达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的目的。研究结果对当今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东南沿海产业转移等具有实践启示和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城市化及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段进军 《经济地理》2002,22(6):679-683
20多年的改革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其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将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这无疑又为长江三角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城市化以及产业发展已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文章对这种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对长江三角洲整体经济一体化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