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5,(10):65-65
央行出台《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9月20日发布了《关于完善票据业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基于目前票据类非现金支付工具中存在的制假、逃废债和银行截留资金等问题,央行在《通知》中强调了票据的安全性和稳健性,主张票据真实交易背景必须得到保证;统一票据质押的操作规范,防止因票据质押而产生的经济纠纷;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票据业务法规制度体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发布的有关票据业务的规范性文件组成,这些法规制度基本是在1996年——2005年间制定的,相比票据业务发展,已经严重滞后.票据业务的创新发展,对现行票据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迫切要求.文章认为制度漏洞导致票据实务无法可依,监管弱化,甚至发生票据案件,即使目前无法完成《票据法》的修订,也要及早根据票据实务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或修订票据规范性文件,以防范各类风险,保障票据业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在央行稳健、规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票据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1999年至2002年,商业汇票签发、承兑总量由5076亿元增加到15500亿元,增幅为205%;金融机构累计贴现由2499亿元增加到21000亿元(含部分转贴现),增幅为740%。尽管票据业务发展增长较快,但是中国票据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就票据市场的缺陷、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央行推动工作的着力点及票据市场的发展方向等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票据业务呈现持续发展势头,票据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票据业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再贴现业务已成为央行调控宏观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金融机构对票源竞争的日趋激烈,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影响票据业务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如不能正视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制约我国票据市场的深层发展。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电子票据制度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4月5日,招商银行和TCL集团在深圳签署了“票据通——网上票据”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宣布国内首张电子票据问世,拉开了国内票据市场电子化的序幕。随后在2006年12月22日,民生银行成功推出国内首张电子商业承兑汇票,电子票据业务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电子票据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的问题随之浮出水面,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填补电子票据法律空白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刘微 《时代金融》2008,(10):51-52
央行票据的产生,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灵活,并且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工具。央行票据作为替代国债的操作工具,对我国金融创新和宏观金融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央行票据本身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本文主要通过对央行票据的产生及现状的解释来讲述央行票据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加快结算工具票据化,应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完善区域票据市场,放宽对票据业务的苛刻限制,推行结算业务代理制度,营造公正的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8.
余宁时 《上海金融》2002,(6):53-53,50
重视把握票据业务规范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及时疏导和完善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在区域经济中的传导效果,是当前基层央行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票据业务的发展,现有的票据法律制度逐渐显露出其不适应性,亟需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我国的银行结算制度实行了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以汇票、本票和支票为主体的新结算制度,确立了银行结算票据化的发展方向。1996年《票据法》颁布实施后,国有商业银行充分发挥了票据结算的主渠道作用,对推动我国票据业务的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经济、金融秩序,促进经济的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国有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 需要进一步地拓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票据市场监管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票据市场不仅成为企业最为便捷的融资、理财场所,还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健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叉不能不注意到,我国票据市场在步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后,也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我国票据市场监管制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票据市场营监管制度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票据业务的蓬勃发展,票据已成为商业银行推进金融服务、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业务之一。与此同时,票据诈骗犯罪呈现出日趋增长的趋势,使得票据业务所蕴涵的风险日趋显现。目前,各商业银行票据营业部虽然也建立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票据业务内部控制体系,为票据业务的正常开展和安全运行起到了一定的保驾护航作用,但随着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票据业务的发展应从以下几点完善:一是发挥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二是加快票据市场建设,建立公平、规范、统一、高效的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到9月,在央行继续强化票据市场规范化建设,积极促进票据市场稳健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广西区票据业务发展呈现出高增长的势头,业务量是近年来的高点。  相似文献   

15.
唐桂增 《时代金融》2007,(5X):74-76
在市场经济中,票据已成为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也是我国目前支付结算的重要手段。当前的票据业务中,大量的业务缺乏真实的贸易背景,并且存在严重违规办理承兑与贴现、无理拒付已经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承兑人结构不平衡等若干问题。上述问题,主要是由商业银行及监管机构对票据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不高、银行与客户银企默契违规操作、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与短期效益取舍难以定位、有关管理部门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监管弱化和社会信用的缺失等原因造成的。本文认为,提高票据业务主体及监管机构的风险意识、严厉惩治银企默契违规行为、加强监管机构对票据业务的监督与管理机制建设、创新票据业务监管手段和完善商业汇票市场品种构成等措施,是解决当前票据业务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业务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增加利润和存款、稀释不良贷款等方面的衍生功能,极大地刺激了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业务的积极性,市场主体不断增多,票据交易日趋活跃。但市场体系发育的不完善及相关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滞后,也使得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风险凸现。  相似文献   

17.
票据营业部会计业务亟待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票据法》颁布实施以来,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及转贴现业务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票据市场逐步从长期的以地区、系统为界的条块分割状态解脱出来,票据经营机构也发生了相应的改革,各商业银行纷纷成立了票据专营机构或窗口。作为经央行批准的首家票据专营机构,工行票据营业部也已走过了3年多的风雨历程。在这  相似文献   

18.
再贴现业务:制约因素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贴现业务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的间接性调控工具,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再贴现业务已有显著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由于存在着诸如票据市场欠发达,票据贴现发展滞后以及中央银行再贴同操作力度不够等制约因素,阻滞了我国再贴现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当前,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再贴现业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发展思路主要是:大力发展票据市场,完善和充实再贴现业务的市场条件和环境;进一步发展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业务,为再贴现业务的顺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强化我国中央银行再贴现业务的操作力度,完善和充实再贴现业务发展的内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违规问题,影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现行票据业务制度,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20.
央行票据的调控效率及其可持续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蔡超 《上海金融》2006,(2):42-45
央行票据出台以来,对冲销外汇占款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人民币重归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央票滚动发行的利息成本问题越来越突出,央行票据继续充当货币政策工具受到众多质疑。文章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央行票据的政策职能和调控效率,认为不能单从成本角度就得出央票应“淡出”的结论,央行票据的去留应服从于货币政策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