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倍受关注的联想集团目前又以重组的大动作在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各大媒体就此事进行了滚动报道。杨元庆与郭为两少帅各自引军分挑联想五大业务,两支分队左右包抄,目标只有一个:INTERNET制高点。一分为二,合二为一。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联想集团旗下原三支劲旅:联想电脑、联想科技与联想系统集成。对原属联想科技的第二大自有品牌联想打印机及联想投影仪和联想调制解调器等“复姓”联想产品,此番与联想科技内其它代理业务分家之后转即又合在以联想电脑为家长的联想大家庭内,可谓即分即合,分中有合。通过此番调整,联想一方…  相似文献   

2.
谢扬林 《新前程》2006,(9):29-31
能够解释包括杨元庆在内的联想高管薪酬大增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收购了IBM,联想国际化了。联想的高管的薪酬待遇也应当国际化,高管薪酬与美国标准接轨就顺其自然。但需要注意的是,联想制订的高管薪酬明显不符合联想的现状,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草率。  相似文献   

3.
孙春艳 《经营者》2006,(23):34-37
憨厚、诚恳、质朴、坦率……眼前的他,很难与叱咤风云创造增长585%奇迹的联想实战派大将联系到一起。作为联想的第四代掌门人,他鬼斧神工般的确保了IBM与联想电脑在中国区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为联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4.
承接创业元老柳传志的旨意,朱立南一手撬动和完成了联想的战略拆分;操持风险投资舵盘,朱立南交出了厚重的亮丽答卷;穿梭于强手如林的联想团队中,朱立南展示出了高超的平衡与统筹能力;走过与联想相随的20年,朱立南淬炼与积淀了丰富的管理素养。自然,当"知命之年"的朱立南踩着事业的红地毯走上联想控股指挥员的位置时,人们对联想这一庞大航母编队的未来更多了一份守望与期待。结识柳传志虽然1980年代大学生还是"香饽饽",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朱立南也完全可以像许多学子一样到北京中央机关或上海市府机关找到一  相似文献   

5.
2004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时,有人叫好联想给国产制造业争了气,也有人质疑IBM要转型,才把低利润的PC业务转给联想。2008年,联想卖掉手机业务,在固守传统PC还是向移动设备转型的抉择中选了前者。如今IBM已成为软件巨人,当上PC老大的联想蓦然发现战场变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使得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势力形成激烈对抗的格局。不能说联想不重视互联网,只是它仍旧是传统IT产品制造业的思  相似文献   

6.
品牌形象通过各种联想与记忆中的品牌相联系。只有通过有效的营销,将顾客脑中丰富的联想形成良好且牢固的联想,企业才能提高顾客对品牌忠诚度。国外对品牌联想的研究早、成果多;但国内对于品牌联想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关于如何测量和描绘的研究更是几乎为零。结合国外最新的品牌联想测量工具——品牌概念地图,对新光饰品的品牌联想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描绘新光品牌的品牌联想结构,指出该品牌现有不足之处,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方正生死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经与联想并驾齐驱的方正,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就开始与联想拉开距离。联想以30%-50%的速度快速发展,成了中国PC业的领袖,也跻进了世界PC业的前列。而方正却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联想不应该只是一家产品性公司,我们希望在未来成为一家以服务带动产品的销售的公司,这要求我们从产品向服务转型。”联想总裁杨元庆说出了联想的未来战略走向,与杨的豪言壮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联想的业绩在下滑。  相似文献   

9.
潘虹秀 《中国企业家》2010,(12):114-114
联想之星,成立于2007年,由联想控股与中科院共同发起,缘起于帮助中科院系统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最初的产品形态是联想之星CEO特训班,开设30余人的小班,讲授如何创办企业。特训班已经培训了2期学员。  相似文献   

10.
思考联想     
联想是中国最优秀的高科技公司之一。本文旨在分析联想的某些问题,同时指出联想与国际性企业相比的不足。联想是中国一些大型企业的代表,分析它的问题有助于我们的企业更好地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公司》2004,(4)
《联想的精神病》 种种迹象表明,联想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联想CEO杨元庆也在自问:联想为什么失去了创业的激情,失去了如狼似虎的野心? 联想病在何处?有何症状?导致这些症状的病根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进行了大量采访。曾任联想电脑市场副总监的章义伍的话颇具代表性:“一度使联想所向披靡并把联想送到中国IT业王者宝座上的联想文  相似文献   

12.
联想收购:要面子还是真感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4年12月8日,联想宣布收购 IBM 的个人 PC 业务,这不吝于在业界人士心中投下了一个重磅炸弹,激起了纷纷的议论。联想少帅杨元庆更是一举成为了 CCTV2004年度经济人物。然而在中国人的欢欣鼓舞及联想提出"步入光荣与梦想的时代"的时候,联想不可避免地面对更为强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每当提及船,人们不禁联想到江河、大海;联想到远离大陆、祖国;与风浪抗衡,与陋习斗争,与海盗战斗……。是的,联想到上海水产集团近百艘渔轮常年累月劈波斩浪于国门以外的世界三大洋,如何使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初,中国企业最能吸引全球目光的,可能算是联想的跨国并购了。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的PC业务,在世人面前真实地演绎了一个中国本土企业与世界知名大公司之间发生的“小蛇吞吃大象”的故事。让国外企业感到惊叹,令国人欢欣鼓舞。然而,2005年3月9日,当这一收购案最终获得美国政府批准的消息公布后,联想公司股价却应声下跌了。业界和市场投资者对联想兼并IBM的这一举措做出了谨慎甚至悲观的评价。他们对这次“小蛇吞吃大象”的兼并并不看好,联想与IBM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会不会引起“消化不良”而导致兼并失败?联想能否克服…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研究报告》2006,(10):35-38
联想认为,企业有血型,符合这个血型的人,成为联想的员工;不符合这个血型的人,联想与之无缘。联想管理学院就是培养出具有联想血型的人。联想需要三种血型的人:能独立做一摊事情的人;能够带领一帮人做事情的人;能审时度势,一眼看到底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6.
资讯     
联想与戴尔的“礼尚往来”尽管社会各界对联想换CEO的事件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应该承认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事件还是大快人心的。正如贵刊说的那样,自从联想整编了IBM的PC部门,戴尔就很不高兴,戴尔不怕惠普,惟独惧怕联想,因为联想太想当老大,而戴尔又太不愿意走下神坛。联想自2005年5月完成对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以来公司已经取得了很多业绩:客户保持稳定,出货量创新高;盈利性增长,每股溢利比上季度增长1%……联想集团成功地把IBM业务从收购前的亏损扭转为盈利;充足现金储备,至2005年9月30日,联想的净现金储备为78亿港元。其次联想不…  相似文献   

17.
前言: 联想与戴尔的竞争是有目共睹的。这是一场卫冕者与挑战者的角逐。 竞争归竞争,善于学习的联想象水蛭一样吸收着列手的优势能量。 在争斗难分难解的时候,联想打出了颇有争议的直销牌。直销,能否 成为联想克敌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正>联想的得与失 此次收购,联想将得到它所梦寐以求的国际化通路。 收购之后,联想将借助IBM的全球分销网络实现产品在 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夙愿;借助此次收购,联想可 以实现品牌的崛起。在国内,社会各界都会因这次收购而 惊讶于联想的魄力与实力,无不对其另眼相看。另外联想  相似文献   

19.
李乐天 《新前程》2006,(10):56-59
包括麦大伟在内,戴尔六名高管先后“叛逃”联想.戴尔成了名副其实的“高管培训学校”。8月31日,联想宣布调整两位高层管理人员。负责联想全球供应链工作的高级副总裁刘军暂时离开联想的工作岗位一年,接替他的是戴尔原副总裁Gerry P.Smith。而麦大伟加盟联想出任联想亚太区掌门。直接领导他的仍然是老上级阿梅里奥。 联想的挖角几乎掏空了戴尔亚太区的管理团队,戴尔高管为何集体出走?联想高层大换血是否冒进?空降洋帅们在联想生存胜数几何?在这次空降大战中,谁才是真正的赢家?  相似文献   

20.
冯华 《价值工程》2010,29(26):221-221
联想作为新闻工作者不可或缺的一种心理素质,贯穿在采访中的新闻敏感的产生、新闻主题的提炼与新闻写作的全过程。本文就联想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